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2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与难民共享一顿晚餐

本报记者 高珮莙   青年参考  ( 2018年02月28日   03 版)

    罗拉是公益组织“Migrateful”旗下“共享晚餐”俱乐部的古巴大厨,她喜欢给人们带去欢笑。“我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去用英语表达,但沟通不成问题,我会手舞足蹈地教课!”罗拉说。

    在纽约公益组织“League of Kitchens”举办的烹饪班里,不同肤色的人们被美食联系在一起。

    马吉达从叙利亚孤身来到英国,情绪低落时她“就想呆在厨房里做饭”。

    在世界各地,一场新的“草根运动”悄然蔓延。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陆续出现的“共享晚餐”俱乐部试图通过美食,帮助难民群体融入当地社会。

    “身在异乡,烹饪是我帮助祖国的最好方式之一”

    在伦敦市中心一座整洁的白色厨房里,客人们带着酒瓶陆续抵达,人们相互亲吻问候,或为工作繁忙导致迟到而道歉。

    叙利亚人马吉达一边低头切着香草,一边与房子的主人闲聊,直到手机传出阿拉伯语铃声打断了谈话。“是我的儿子们。”她解释道,“我不得不把他们留在叙利亚,他们还只是十几岁的孩子。想到这些我心里特别难过,所以每天都跟他们通好几次电话。”

    2016年1月,作为女权活动人士多次被当局拘禁的的马吉达意识到,自己留在大马士革会影响家人的安全,于是逃亡到了黎巴嫩。黎巴嫩同样动荡,她不敢把孩子们带在身边。

    去年8月,马吉达孤身来到英国,如今她已成为培训难民的公益组织“Migrateful”旗下“共享晚餐”俱乐部的活跃分子。“我们想方设法帮助难民融入所在国家。”Migrateful创始人杰西·汤普逊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常有叙利亚女难民对我说,‘我在这个国家无一技傍身,只会做饭’。”

    因此,她组织起热衷烹制民族传统菜肴的难民,开设烹饪培训班,邀请有兴趣的人们参加设在私人住宅中的课程。来宾支付25~35英镑的费用学习如何做菜,然后与授课老师围坐在餐桌旁吃饭聊天。

    马吉达忙着教学员们煎茄子和使用石榴糖浆,她每次授课的报酬是一张交通卡和一袋食物。虽然通过合法身份来到英国,但在官方最终确认马吉达拥有难民身份与居留权之前,她不能合法挣钱。

    马吉达喜欢做饭。“每当我情绪低落,就需要呆在厨房。”她说,“我想尽快回家参与重建叙利亚。但既然眼下身在异乡,食物就是我帮助祖国的最好方式之一,饮食能向人们介绍叙利亚的伟大文化。”

    在英国利兹市郊区霍斯福斯的圣玛格丽特教堂,也有这样一座连接人心的“难民厨房”。4个叙利亚男人蹲在厨房里,守着一大堆黄米,空气中弥漫着孜然的香味。“父亲教会了我如何做饭。”19岁的马赫告诉《金融时报》,“我们家曾在叙利亚经营一家大型餐馆,后来全家被迫逃难到黎巴嫩。父亲想在英国当厨师,但现在他找不到工作。”

    16岁的奥马尔和父亲哈利德笑了。2011年他们逃离了遭叙利亚政府军长期围困的家乡霍姆斯,之后一路漂泊到2016年,才在英国安顿下来。如今,他们用获赠的食物为当地人和难民回馈免费晚餐,让大家在教堂里欢聚一堂。

    活动组织者之一、供职于利兹难民事务委员会的罗斯·麦卡锡解释道,霍斯福斯是“中产阶层白人为主的社区”,她希望向所有人展示,让拥有一技之长的难民安居乐业对本地颇有好处。

    下午6点半,孕妇朱玛娜挺着大肚子带丈夫和孩子准时到达教堂,这个难民家庭也来自叙利亚。“这块沙拉三明治……”她闭上眼睛微笑着回味,“真是完美,跟英国卖的味道完全不一样。”

    大厅里很快挤满了人,座位已经不够坐。在叙利亚流行音乐的伴奏下,老太太握着勺子品尝阿拉伯特色的鹰嘴豆泥,穿着罗马领的牧师与戴穆斯林头巾的女士同桌,婴儿啼哭声不时传入耳畔。一位退休老者与身穿运动衣的年轻人攀谈,称赞“这些食物看上去新鲜又有营养”。

    麦卡锡被叙利亚小男孩艾哈迈德拦住了。“我13岁了。我只想说谢谢您。今天放学时我心里还很难过,但现在又高兴了。”他说。

    “为什么?”麦卡锡问他,“今晚的聚会对你意味着什么?”

    小男孩想了想,眼睛里蓄起泪花。“归属感。”他答道。

    “难民晚餐”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

    英国曼彻斯特一座社区中心里,简单的桌椅、白板和各式各样的饺子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烹饪和英语。

    “饺子里的馅料就像英国移民社区里的女性未被开发的资源和技能,她们的潜力被埋没了。”卡洛琳娜·科西恩和克莱尔·考特尼在晚餐俱乐部的网站上写道,“我们希望她们的经验和智慧体现出更多价值。”

    据英国《Stylist》杂志报道,科西恩在波兰长大,考特尼在香港度过了童年,7年前她们在一家法国餐厅相识,于2015年建立了晚餐俱乐部。如今,她们已教会20名来自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巴基斯坦和埃及的女性烹饪,并拥有了自己的事业。

    俱乐部成员莱拉·查赫穆萨2014年跟着丈夫和4个孩子逃离了叙利亚。据英国《卫报》报道,她的一个孩子失聪,丈夫失业,她靠出售风味独特的黎巴嫩Shish Barak饺子养活了全家人。

    类似的“晚餐运动”如同燎原之火,在世界各地悄然蔓延。在美国,“叙利亚晚餐俱乐部”和“新移民晚餐俱乐部”成了美国家庭向移民和难民伸出援手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当地居民报名参加由难民家庭准备的传统宴会,为援助难民筹集资金。

    叙利亚难民穆罕默德·纳赛尔·特拉德在“难民晚餐”俱乐部里度过了19岁生日,为此他特意学习如何烤奶酪和做玉米饼,笑容、谷歌翻译和志愿者帮他克服了语言障碍。

    “来到美国相当于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但这个环境跟我家乡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我希望尽快适应现在的生活。”他告诉“美国之音”电台,“很多美国人非常欢迎我们,对我们很友善,也一直想帮助我们。”特拉德希望交更多朋友、以后在美国庆祝更多生日。

    “这些项目是出于对难民危机的愤怒。”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的人类学教授麦卡弗雷告诉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在新闻里你能看到这些人在海上漂流、淹死,我们的国家什么都没做,这让我觉得很难过。”

    自2013年以来,德国非营利组织“回馈柏林”一直坚持举办“开放厨房”课程,把难民与本地人召集在一起烹饪、进餐及交流。组织创始人安娜玛丽亚·奥尔森曾在造访难民营时询问人们最急迫的需要,她发现,除了使用电脑、上网、学习英语和德语,他们最渴望的竟然是正规的厨具和能够演奏音乐。

    “在很多国家,哪怕家贫如洗,人们也要为客人亲自下厨,这是殷勤好客的重要内容。剥夺做饭的机会能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奥尔森告诉《金融时报》,“这些难民靠双脚长途跋涉了好几个月才来到欧洲,很久没做过饭了。在德国,他们能通过烹饪营造一丝家的感觉。”

    在她看来,“开放厨房”给了难民在柏林建立新家的机会——一些人在烹饪培训班里遇到了未来成为他们首任房东或雇主的人,从此开始真正融入当地社会。

    在澳大利亚,佩妮·埃尔斯利于2013年创办了“欢迎晚餐”项目,来自不同国家的参加者需自带一个菜,并分享自己的故事,这样的聚餐至今已举办了180多场。曾有一位苏丹人告诉埃尔斯利,她到澳大利亚10年了,过去从没有当地人邀请她一起吃饭,她渴望融入社交圈。

    美食有让人们团结在一起的魔力

    奥尔森相信食物是一种媒介,通过它你能了解一个人和他背后的文化。而在埃尔斯利看来,餐桌就像是“同理心健身房”,让人们轻松地跨越文化和政治分歧。

    在世界各国,同桌吃饭都象征着友谊和纽带。美食似乎有着神奇的魔力,能把不同阅历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团结在一起。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素昧平生的受试者在分享黄油饼干、酸奶饼、薄荷糕和口嚼糖后更乐意慷慨解囊,解决争端的速度也快了一倍。

    “‘餐桌外交’带给我的乐趣不只是品尝异国风味的新奇感,更重要的是有人让我进入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视、最私密的部分,”她告诉澳大利亚SBS电视台,“这是消除隔阂、获得归属感的最好办法。”

    英国社会学家爱丽丝·尤利尔也认为,同吃一锅饭是友谊的象征与助推器,但为难民办烹饪培训班或晚餐俱乐部能够超越象征意义,帮助难民群体真正融入欧洲文化吗?对此她并不确信。

    “目前有两大棘手问题。”她说,“其一,这些晚餐俱乐部活动可能沦为表演秀——异国情调的烹饪展示;其二,每次活动都相当于一场‘一次性体验’,影响能持续多久?”

    纽约大学食品研究专业副教授科瑞申恩度·瑞伊参加了纽约社会公益组织“League of Kitchens”举办的烹饪班,他发现此举效果非凡。尽管如此,瑞伊还是对渐趋增多的难民烹饪班忧心忡忡。“这让我想起贫民窟旅游业。我们的目的是分享叙利亚的文化及营造家园氛围,所以必须慎之又慎,不能为取悦付费来宾而使其变成异国文化博览会。”

    “我理解瑞伊的担忧,但我们的培训班并非贫民窟旅游,供游客麻木地看着贫民窟糟糕透顶的居住状况。”Migrateful的共同创始人朱丽安娜·马扎-科茨向《金融时报》强调,“我们是在漂亮的厨房里相互交流,一起削土豆皮,然后共进晚餐。事实上,厨师就是传授技艺的老师,这使他们能立刻赢得尊重。大家跟老师学习技艺,只不过老师凑巧是个难民。厨师们并不是在寻机倾诉自己令人心碎的过往。”

    在伦敦那间漂亮的厨房里,所有人怀着敬意,屏息观察马吉达如何用鱼肉、香米和洋葱做出香气扑鼻的叙利亚美食,并且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一位客人问:“吃饭前叙利亚人会说什么?类似于法语中的‘祝你胃口好’?”“我们叙利亚人会说‘taffadal’。”马吉达微笑着回答,“它的意思是‘和我们一起吃饭吧’。”

 

与难民共享一顿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