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8年01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吉利汽车总裁兼CEO安聪慧:

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 不代表吉利的成功

作者 陈楚   青年参考  ( 2018年01月24日   13 版)

    在吉利“对标文化”的指引下,这家十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中国车企,一跃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头羊。如今,吉利汽车对标的“猎物”,不再是中国本土车企,而是世界前十强的跨国汽车巨头。

    1月中旬,江南格外寒冷。坐拥西湖和钱塘江的杭州还多了几分湿气。虽然是个轻松的周末,但握着安聪慧的手,感觉却是冰凉的,显然他刚在户外长时间停留。

    待坐下交谈方得知,作为吉利汽车总裁兼CEO,这个“大管家”在回到总部之前,还在给吉利谈一个大项目。

    “去年吉利汽车确实有一定表现,但这对吉利而言只是刚刚开始,不代表吉利达到了更高的阶段,我们还是要遵循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生于新疆和静县、求学于荆楚之地,于1996年加入吉利的安聪慧告诉笔者,在学生时期,他喜爱长跑,深知像马拉松这样的项目需要持续的力量和坚持,一朝领先,并不代表最终率先冲过终点。很多时候,最终冲过终点的人,是一直跟随领跑者的人。

    不久前,吉利汽车相继发布销量和盈利预告,2017年,该公司销量达到124.7万辆,同比增长63%,净利润预计同比翻倍。这样的业绩在2017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实际可能没有增长,甚至微跌的大环境下,确实是值得骄傲和炫耀的。

    可对安聪慧而言,正如毛泽东在长征中《忆秦娥·娄山关》所感:“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如果放在历史角度来看,吉利汽车可能刚刚走完“长征”。他认真地告诉笔者,“现在我们内部高层会议上,经常强调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如履薄冰、有强烈的危机感,我讲的最多的就是市场、客户和大家的反馈。”

    当中国人遇到韩国汽车

    世纪之交,安聪慧曾带队赴韩国考察汽车业。考察了现代汽车集团、浦项制铁、雷诺三星等韩国大公司,他突然没了兴致,甚至为中韩汽车巨大的落差惊诧。正是这次考察,让安聪慧在未来认识到世界汽车业高手林立,需要不断对标。

    200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私家车放开的“前夜”,还不允许民营公司造车。汽车作为生产资料,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与此同时,车型稀少、价格也不菲。

    相反,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汽车业发展迅速,已经能够进入国际主流阵营。无论是生产制造、工艺流程,还是设计研发,韩国汽车逐渐成为世界不可忽视的力量。

    “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说实话我当时彻夜难眠,感觉造车不可行。”安聪慧笑着说,但是回到国内,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阵,眉头却舒展开来,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有着绝对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理由很简单,从上海回宁波的高速公路上,他几乎看不到一辆车,那时候,中国除了“老三样”,就是夏利。相反,当时的韩国道路,已经拥挤不堪。

    自然地,吉利从偷偷摸摸造车,成为正式进军汽车业并第一个获得民营造车资质的公司。吉利的低价格产品问世后,一举打破了外资品牌价格底线。

    随后的10年里,中国汽车市场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世界汽车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吉利汽车也伴随中国市场壮大而发展,并逐步发展到年销50万辆规模。

    “吉利在50万辆时也有过徘徊,我主抓的很多车型,也因各种原因被毙掉。”对安聪慧来讲,这些失败经验是成功之母。

    2011年底,除了销售,几乎干过吉利汽车所有岗位的安聪慧,成为吉利汽车总裁。可恰恰在2012年前后,吉利经历战略转型,相继停掉了一些还在销售,但产品力较差的车型。

    彼时刚提出“对标战略”的安聪慧,可能没有想到,今天的吉利,也将成为“被对标”对象。有吉利汽车高层曾略带调侃地讲道,大家都只看到吉利汽车现在的成功,却不知道我们之前遭遇那么多的坎儿;摔了多少次,只有自己知道。

    “中国汽车品牌一定会成为市场主导”

    近几年,中国提出供给侧改革,为各行各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对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指引。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中国汽车也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淘汰技术、品质等各方面落后的产能、产品,来提升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消费者升级后的产品。”安聪慧认为,吉利基本在2017年做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较好的典型。

    2015年起,吉利汽车相继推出博瑞、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3.0时代”产品,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其中,吉利博越的销量在去年逼近30万辆大关。同时,吉利还下决心淘汰了仍有市场的自由舰、金刚等老旧车型。

    “虽然去年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没有什么增长,但对吉利来说却是非常好的机遇。”安聪慧直言不讳的说,“从前,我们见大势头不好,也犯过错,但认为只要能比整体市场增速高3个百分点就是很好的表现了。”现在,新一代产品相继取得成功,让吉利看到,提升产品力才是汽车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

    在2017年,在中国汽车市场,少数车企有较大增长,有些企业大幅下降,还有些非常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没有增长。“这时就充分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起到的作用。”

    2018年,吉利汽车设定了158万辆的目标,同比增长27%,对吉利而言,这非常关键。因为与此同时,世界汽车巨头也加速了在中国的市场布局。

    去年,丰田汽车TNGA架构开始在中国落地;大众汽车也将从今年起发动“SUV攻势”,并于明年推出廉价车品牌······这些无不对吉利构成威胁。

    对此,安聪慧有自己的考量和规划。他坚信,随着产品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未来一定会主导中国汽车市场。

    众所周知,汽车强国和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在全球都是具有影响力的,发达国家有实力的汽车企业,往往在本土市场占有率最高。

    现阶段,就国家导向的大环境来说,安聪慧认为吉利是有机遇的。因为汽车作为实体经济和高端制造业,将长期得到支持。“对自主品牌而言,以吉利为例,其已经在公务车(外交部礼宾用车)、G20、政府采购获得大量订单,支持力度和以往不同。”

    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认识不断提高,中国市场3000万量级的规模优势,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化竞争加剧都为中国品牌成为主导力量提供了机遇。

    “未来中国品牌有面子,有价值,中国人才有面子。”安聪慧认为,即便外资品牌下探,但不少品牌依然销量下滑,这是综合体系规划的问题,中国本土企业优势更明显。

    吉利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去年,吉利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接近5%。不过,安聪慧认为,吉利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再高,也不代表吉利的成功;汽车行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要全球化,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中去。

    目前,吉利汽车在全球拥有4个设计研发基地,1万多名研发人员从事产品开发工作。“我现在去欧洲花费时间最长的环节,就是面试。”

    “我们并购沃尔沃约7年,CEVT已五年。五年间,吉利不是简单把沃尔沃已有技术拿来为我所用,提高自己,而是通过并购后融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投入、共同研发,开发未来更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这才是主要的。”安聪慧对笔者说,“毕竟,为保证企业和产品有长久生命力和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地投入。”

    “不排除吉利会挑战400万至500万辆的规模,中国为何不能诞生世界级汽车集团呢?”安聪慧反问道。此前,吉利汽车宣布其“20200战略”,即在2020年实现200万辆规模。届时,吉利汽车希望进入世界汽车公司前十强。

    “实际上,对标管理作为吉利的文化,决定我们可以做的更好。通过对标就能找到差距,两年前找到进入世界前十强的差距。先是整个体系找到差距,然后从研发设计体系、人才、制造等方面去分解。”安聪慧介绍,今年吉利还有一个设计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同时他们正在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做准备。

    2018年将是吉利的是产品大年,将有至少5款全新产品问世。与此同时,安聪慧表示,今年还是吉利汽车新能源的元年和海外发展的准备之年。

    在新能源领域,吉利今年将推出两款电动车,并将实现产品电气化,技术路线涵盖48V、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

    海外发展方面,去年吉利相继并购了马来西亚宝腾、英国路特斯,并在年底成为沃尔沃AB第一大股东。不仅如此,吉利汽车在白俄罗斯工厂也已建设完成,对马来西亚宝腾工厂的准备今年也将有重大进展。

 

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 不代表吉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