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埃塞俄比亚通讯社副总编辑格塔丘·亚卢·阿贝贝:

“‘一带一路’是埃塞俄比亚发展的机会”

作者 陈钟昊 郝鸿涛 林光耀 张晓琳 张燕飞   青年参考  ( 2017年12月20日   08 版)

    埃塞俄比亚通讯社副总编辑格塔丘·亚卢·阿贝贝

    格塔丘(左三)与中国学生合影

    编者按: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接了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记者来华交流的项目。本报选摘该院学生撰写的关于来华交流记者的报道,以飨读者。

    格塔丘·亚卢·阿贝贝是埃塞俄比亚通讯社副总编辑。埃塞俄比亚通讯社(以下简称“埃通社”)成立于1942年,报道内容涵盖该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科技、体育等各个方面,并向埃塞俄比亚国内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主要报刊供稿。格塔丘自2002年起供职于埃通社,先后担任记者、助理编辑、编辑、高级编辑、副总编辑。2017年2月,格塔丘来华参加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的为期10个月的记者交流项目。

    格塔丘高度评价中国的发展成果和中国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上付出的努力,并希望能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借鉴学习,帮助埃塞俄比亚更好地减贫脱贫、发展。同时,他高度赞扬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认同中国提倡的“互利共赢”国际间合作模式及“一带一路”倡议。他认为中国媒体是真实非洲的报道者,对中国媒体“讲好非洲故事”寄予厚望。

    “人民大学的课程让我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并不是格塔丘的第一次中国之旅。2015年,他就曾受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有过一次短暂的中国之旅,对中国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来长达10个月的中国之行,让他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笔者:平常你会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了解中国?

    格塔丘: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我首先会看自己所在媒体即埃塞俄比亚通讯社采写的中国报道。西方媒体采写的中国报道我也会看。此外,我会定期看《人民日报》、新华社网站英文版。

    笔者:来中国后,你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办的“中国发展研究与媒体交流”系列讲座,哪些让你印象深刻?

    格塔丘:关于共享经济的讲座让我印象最深刻。中国以共享的方式解放了经济。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消除贫困的讲座。在这个话题上,埃塞俄比亚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是人口大国,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仅次于尼日利亚的人口大国。在埃塞俄比亚,大多数国民长年生活在贫困中,而在借鉴了中国的增长经验之后,埃塞俄比亚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了一半。过去,1亿埃塞俄比亚人中有4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现在已经下降到2500万。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使7亿人摆脱了贫困,我认为中国经验值得埃塞俄比亚参考。所以,这个讲座很吸引我。

    “‘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地快得让我惊讶”

    2015年,格塔丘受邀参加中非媒体合作论坛,在论坛上第一次对“一带一路”倡议有所了解。后来,当听说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一带一路”论坛)时,他惊讶于“一带一路”从倡议到落地的速度。论坛举行期间,他还为远在非洲的同事们培训、讲解“一带一路”,在同事眼中,格塔丘已然成为埃通社的“‘一带一路’首席记者”。

    笔者:参加报道“一带一路”论坛,你有什么观察可以分享?

    格塔丘:在论坛期间最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我发现大部分国家很愿意参加这次论坛,也很愿意成为“一带一路”行动中的一部分。前来参加论坛的不仅有非洲国家、亚洲国家,还有南美洲国家,甚至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这与我之前的认知是很不一样的。

    笔者:就此次论坛,你有没有给你所在的埃通社发回报道?

    格塔丘:当然,我写了好几篇关于此次论坛的报道。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参加了这次论坛并发表了演讲。我在他抵华时写了一些预热报道,还讨论了本次论坛将关注哪些议题、有哪些议程等。“一带一路”对非洲,特别是埃塞俄比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还写了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的合作内容,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一带一路”论坛召开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惊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带一路”就从想法变成了现实。

    “‘一带一路’是埃塞俄比亚发展的机会”

    埃塞俄比亚正在经历经济的快速发展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给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格塔丘认为,对于埃塞俄比亚,中国拥有能帮助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的科学发展模式,而“一带一路”是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分享发展经验和成果的一个绝佳机会。

    笔者:埃塞俄比亚的政府官员、学者和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吗?他们对此持什么样的态度?

    格塔丘:有趣的是,埃塞俄比亚在学习中国的发展模式。在我的国家有很多贫穷的人,他们的生活环境很糟糕。我们要让这些人摆脱贫困,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并落实科学的发展模式,而这个模式就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

    埃塞俄比亚的官员对中国的发展模式非常了解。我国总理的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先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在做中国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他来到中国,学在中国、住在中国、研究中国。他想要知道中国是怎么发展的。

    我国不少民众也知道中国的高速发展,知道“一带一路”。我2015年来到中国,回到埃塞俄比亚之后,开了一个关于“一带一路”的专题,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对非洲的益处,非洲将会经历什么,非洲和埃塞俄比亚要怎么看待“一带一路”,这个倡议最重要的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可能的影响是什么,等等。我和我的同事都在试着了解并向我们的受众介绍“一带一路”。所以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专业人才,他们都或多或少了解“一带一路”。

    埃塞俄比亚的政府官员知道中国正在转向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的劳动成本很高,想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需要优质且廉价的劳动力。为此,他们来到非洲,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有大量的优质廉价劳动力,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和廉价的供电系统,入驻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园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有一个福建工业园,还有一个东方工业园。中国企业正在埃塞俄比亚的工业园大展拳脚,“一带一路”是一个机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合作,埃塞俄比亚能获得更有利的条件。

    中国和非洲国家合作“不是新殖民主义”

    近年来,中非贸易不断扩大,中国也加大了对非投资,并承接了非洲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助非洲更好更快地发展。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埃塞90%以上的公路、全国的通信网络、第一条铁路和城市轻轨、第一个风电场及几个重要的水电站等,都是中国企业承建或参与建设的。2016年10月,由中铁二局和中国铁建共同承建的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共和国铁路(简称“亚吉铁路”)正式通车,更是实现了埃塞俄比亚人的百年“国铁梦”。

    中国在帮助非洲快速发展、收获非洲国家称赞的同时,也受到了部分西方媒体的质疑。对此,格塔丘认为,在非洲掠夺资源的是欧美的殖民者,而不是中国的合作者。

    笔者:埃塞俄比亚已超过尼日利亚,成为中国在非最大的投资目的地。有西方媒体认为这是一种新殖民主义,你怎么看待对中埃合作关系的这种描述?

    格塔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是一种压迫,是完全不考虑甚至破坏对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中非之间的关系不是这种关系,中国是埃塞俄比亚的发展合作伙伴。

    欧洲殖民非洲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在被殖民一个多世纪后,非洲人民仍然生活在贫穷之中。百年的殖民过程中,欧洲殖民者在一些国家甚至没有建造一所学校。这才是殖民。

    中国是为了合作来到非洲的,中国的合作是考虑到非洲国家利益的,是符合非洲人民意愿的,怎么能说它是殖民主义呢?中非之间的关系没有前提条件,它基于平等交换原则,不是新殖民主义。

    例如,我们的总理在“一带一路”论坛后去了四川和福建,为埃塞俄比亚寻求更多可能与中国公司达成合作的途径,期望中国政府在与埃塞俄比亚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但一个多世纪前,欧洲人是不请自来的,强加他们的意志给非洲国家,掠夺非洲的资源,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西方媒体宣扬“新殖民主义”是为了破坏中非之间的积极关系。西方之前在非洲失去的、在非洲没有做到的,中国做到了。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嫉妒,西方国家想借此隐藏他们之前犯下的错误。

    欧洲人只是在沿海几个城市建立了铁路,铁路从非洲腹地修到沿海地带,以便把他们抢走的东西运到欧洲和美国,完全不管大陆内部的交通建设。埃塞俄比亚没有任何铁路能够连接其他国家。但中国建造了坦赞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等,亚吉铁路连通了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蒙内铁路连通了东非铁路大动脉。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因为没有铁路连接而薄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将帮助非洲国家间建立互联互通,这是我们对“一带一路”的期望,中国也正在这样做。这是我们需要的,不是殖民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以尊重国家政治为基础的,中国不涉及其他国家的政治事务,只在能够合作的方面进行合作。

    百闻不如一见,我认为世界需要对中国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不应该被西方媒体主导,不应该被西方媒体设置了议程,不仅是非洲记者,全世界的记者都应该来到中国,亲眼见证、记录并报道中国的发展,用事实说话。

    图片由受访人和本文作者提供

 

“‘一带一路’是埃塞俄比亚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