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谁为特朗普投下的“政治核弹”买单

本报特约撰稿 袁野   青年参考  ( 2017年12月13日   04 版)

    12月11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集会示威,抗议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美国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如果此事发生在30年前,阿拉伯国家联军会立即进攻以色列;放在20年前,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会立刻起义;放在10年前,哈马斯的火箭弹会雨点般砸向以色列。如今,距离特朗普做出这一决定已超过一周,“圣地”周围形势如何?

    反对“雷声大雨点小”

    12月2日,又到了1995年通过的《耶路撒冷使馆法案》续签的日子。受制于国内福音派基督教徒选民、犹太金融集团、以色列院外游说集团的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冒多国之大不韪,于6日正式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指示国务院计划迁移美国驻以大使馆。

    特朗普一言激起千层浪。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两国方案”不可替代;欧盟重申耶路撒冷问题必须谈判解决;德国总理、英国首相发声支持“两国方案”;教皇也表示将为耶路撒冷的独特地位而祈祷。

    美国媒体几乎一致认为这是场“危险的赌博”,并大力渲染国务卿蒂勒森、防长马蒂斯“对此持保留意见”,但参众两院和两党都对此没有异议,也不见哪位重量级政客明言反对。可以说,单就国内政治而言,特朗普此举堪称加分项,比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更为顺当。因此,从联合国总部到欧盟总部的反对声浪在他耳边就不那么值得在意了。

    在中东,阿拉伯联盟各国外长紧急在开罗会晤并发表声明,要求美国重新审议自己的决定;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强调耶路撒冷的地位是“红线”,威胁要考虑与以色列断交;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电视讲话中沉痛地警告特朗普在破坏中东和平进程,甚至“扼杀”巴以和平谈判,给地区稳定“带来灾难性冲击”;哈马斯则宣布12月8日为“愤怒日”,号召掀起第三次巴勒斯坦大起义。

    漩涡之中,两个国家的反应值得注意。

    以色列用欣喜若狂回报特朗普的“勇气”,该国总统里夫林盛赞特朗普对明年的以色列建国70周年送上了“最合适、最美丽的礼物”,这是“承认犹太人对其土地权利的一座里程碑,是通往和平之路的里程碑”。总理内塔尼亚胡感谢特朗普“公正而勇敢的决定”是迈向“实现和平的重要一步”,并宣布12月6日成为以色列“历史性的一天”。

    除了右翼,以色列一些中间派乃至左翼政治人物,都对美国的决定表示欢迎。“我们绝不把耶路撒冷的任何一部分让给巴勒斯坦!”中间翼政党“未来党”的领导人拉皮德说。6日晚,耶路撒冷老城区一片欢庆,灯光在古城墙上满满地投影出美国和以色列国旗。

    另一个是沙特。据沙特通讯社报道,作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国家,沙特的萨勒曼国王警告特朗普正在“激起全世界穆斯林的情绪”。不过,以色列“新闻10”网站称,沙特与埃及其实都支持特朗普,他们的反应和谴责并不真实。卡塔尔新闻网“新阿拉伯人”称,沙特王室已向沙特媒体发出通知,要求减少报道特朗普的这一决定。

    因此,尽管学界恶评如潮,普遍预测特朗普投下的“政治核弹”将重新点燃巴以冲突乃至整个中东的仇恨,加剧中东动荡和力量分化,刺激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反弹累积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仇恨,进而遗祸几代人,但就目前看来,局势恶化程度同此举的重要性相比依然非常悬殊。

    以方确信,示威不会再扩大了

    12月6日晚,在以色列人彻夜欢庆的同时,巴勒斯坦笼罩在一片死寂中。在耶稣基督的出生地伯利恒,披在圣诞树上的彩灯被关闭,抗议在沉默中蔓延。7日天一亮,愤怒的抗议者爆发了,他们与以色列士兵大打出手,整个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喊声震天。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以警方用催泪瓦斯、橡皮子弹、闪光弹对抗投掷石块和燃烧弹、点燃轮胎的示威者,至少10名巴勒斯坦人因吸入烟尘受轻伤,另有6人被捕,两名警察被石块砸伤。路透社称当天有50人受伤。

    8日,冲突继续。据路透社报道,两名巴勒斯坦男性被以军枪击身亡,成为冲突的第一批牺牲品。“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称伤者已有200多人。据《以色列时报》报道,当晚哈马斯射出了第一枚火箭弹,但被以军的导弹防御系统“铁穹”拦截。

    以色列迅速展开报复,出动战机轰炸了哈马斯在加沙的两家军工厂、一座武器库和一座训练场。据加沙卫生部门消息,两名巴勒斯坦人在空袭中丧生,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14人受伤。哈马斯则继续发射火箭弹,这次打中了以色列小城斯代罗特,造成多辆汽车毁损。

    9日,以国防军声明称,当天巴勒斯坦抗议示威活动的规模已较8日大幅下降。当天约旦河西岸地区的20余处地点共有600余名巴勒斯坦人示威,加沙地带有400余人示威,东耶路撒冷也有数十人示威,但相比8日的数千人规模大幅缩小。以方确信,示威不会再扩大了。

    几枚火箭弹、几百人持续一两天的示威,这就是巴勒斯坦人为“圣地”被划归以色列所做的一切?以色列显然不会相信。《以色列时报》5日称,以国家安全局、警方和国防军中央司令部枕戈待旦,无论发生大规模抗议、投石和燃烧弹袭击还是“独狼”袭击,其隔离墙、战斗机、“梅卡瓦”坦克和“铁穹”都无所畏惧。

    以色列人显得硬气是有原因的。2004年,该国以“定点清除”炸死了哈马斯包括精神领袖亚辛在内的一众高层,结果并未遭到“疯狂报复”,巴勒斯坦人的“第二次大起义”很快就被迫中止。这次面对“第三次大起义”的威胁,以色列应对有余。虽然向耶路撒冷周边增派了数个营的作战部队,但就纯军事局面而言,以色列如今面对的威胁还不如2006年入侵黎巴嫩时大。

    真正的愤怒体现在民间

    以色列的支持者并非只有美国。据《国土报》报道,12月7日捷克总统泽曼称,特朗普的做法让他“非常高兴”,希望将捷克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欧盟观察者”网站称,匈牙利同样有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首都。除了两个欧盟成员国,菲律宾也有意追随美国的脚步。

    因此,7日特朗普在白宫度过了一个欢乐的犹太教光明节。次日他兴奋地发推文称:“我兑现了竞选时的承诺——其他总统都没做到!”还贴了一段视频,展现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曾对耶路撒冷地位发表的豪言壮语,仿佛要告诉人们,这些大话一一落空,只有特朗普“信守承诺”,完成了这项历史性“功绩”。

    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特朗普绝非莽夫。他洞见巴以问题早已被严重边缘化,阿拉伯世界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对以色列和美国进行有效的反制。早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失败后,阿拉伯国家就丧失了为巴勒斯坦打一场战争的心气;在中东局势空前复杂、地缘政治剧变在即的当下,各国的愤怒恐怕将止于“嘴炮”。

    对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诸国而言,对抗伊朗的紧迫性显然高于耶路撒冷。毕竟,“圣地”早在1967年就被以色列控制,后者远远比不上什叶派“异端”令人如芒在背。对抗“什叶派新月地带”时,以色列的军事实力、核盾牌和情报经验都非常重要。有评论认为,沙特、埃及等国私下已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的深度战略合作,这层关系甚至可能比同巴勒斯坦的关系还要密切。

    12月7日,法国《世界报》用《以色列和沙特正悄然拉近关系》一文,给群情激奋的巴勒斯坦人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文章称,近几个月来沙特向以色列靠近的迹象日益增多,且变得公开,双方关系“正常化”的前景隐约可见;同时,沙特指责巴勒斯坦“背叛”,因为哈马斯拒绝同其金主伊朗划清界限。

    沙特的动作不止于此。路透社和《纽约时报》均报道称,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王储同特朗普的女婿和顾问库什纳达成共识,并在几周前就敦促巴勒斯坦接受美国拟定的“巴以和平计划”。该方案把小镇阿布迪斯定为未来的巴勒斯坦首都,王储给了巴总统阿巴斯两个月的考虑时间。

    如今,在特朗普投下“政治核弹”一周后,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几乎均止于不痛不痒的“抗议”和“警告”,以及民间自发组织的规模不大的示威游行。以色列的安全、美国的海外利益几乎丝毫未受影响,特朗普这招“超级险棋”似乎有惊无险地走赢了。

    但局势果真如此平静吗?相比于政府的“软弱”,真正的愤怒体现在民间。紧张和仇恨正成为极端势力进行社会动员的催化剂,势必将通过对美以和作为整体意象的“西方国家”发动恐怖袭击的形式体现出来。相比于铜墙铁壁一般的以色列和拥两洋天险的美国,近在咫尺的欧洲很可能要首当其冲承担后果。这也是为什么12月1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2年来首次到访欧盟总部、敦促后者追随美国时,会遭到后者当面、直接、毫不通融的拒绝。

 

谁为特朗普投下的“政治核弹”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