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自杀”的韩剧桥段推高自杀率?
本报特约撰稿 肖竟
青年参考
(
2017年11月01日
17
版)
韩国MBC电视台2016年首播的热门剧集《W-两个世界》中,男主角跳下了麻浦大桥。
每年,从韩国麻浦大桥跃下、跳进汉江自杀者超过百人。首尔市政府在桥上设立了劝阻潜在自杀者的雕像。
韩国一直被高自杀率困扰——2003年以来,该国每年超过1万人自杀,自杀率连续数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榜单中处于首位。其中,青少年自杀问题尤为突出,巨大的升学压力、残酷的就业竞争使不少人走上绝路。
自杀桥段“或许就是导致青少年轻生的罪魁祸首”
韩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该国每10万名10~19岁青少年中有4.9人自杀,自杀率较2015年(4.2人)上升16.5%,位居世界前列。韩国《亚洲经济》报分析认为,青少年自杀率高居不下,与近年来该国电视剧、漫画中大量出现自杀情节不无关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7年的报告指出,虽然2011年后韩国自杀率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20岁以下人群的自杀率并无明显改善。
这种情况已持续数年。2016年,韩国自杀者总数同比下降3.4%,70~79岁自杀死亡者减少13.5%,80~89岁的减少6.6%,30多岁的则减少1.8%。然而,20岁左右的年轻人自杀率仅下降0.1%,与2015年几乎持平。
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同时,韩国影视剧中的自杀场景不断增加:调查显示,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韩国每晚9点至12点播放的70部电视剧中,48部(占68.5%)有自杀场景。同一年,韩国每10万人中有28.7人自杀,远超排在第二位的日本(18.7人)。
“电视剧和漫画中频频出现自杀情节,或许就是导致青少年轻生的罪魁祸首。”韩国庆南大学教授李秀静(音)告诉《亚洲经济》,“自杀场面常见,容易让青少年产生错觉,认为‘自杀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事实上,影视剧中表现的自杀手法越来越频繁地在现实中‘重演’。比如,以前青少年主要通过简单的自残来自杀,而随着烧炭、跳楼场面在电视中不断上演,青少年用开煤气、跳楼等方式自杀的案例日益增多。”
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看来,某些国家或社会文化中的人更容易自杀,韩国似乎正是这样一个“自杀大国”。“自杀已成为该国第四大死因,甚至是10~30岁的年轻人最大的死因。”该媒体称,“在这个善于制造、追逐流行的国度,从社会名流自尽的新闻,到影视剧中不时出现的自杀场景,都在潜移默化中制造着某种新的流行……不得不承认,媒体上频繁出现自杀镜头正在为青少年树立‘榜样’。”
模仿名人自杀的“维特效应”
韩国《中央日报》认为,影视剧正以自杀场面在年轻人群中掀起“维特效应”。该现象得名于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主人公用手枪了结自己的生命,这一情节引起人们不断模仿。“媒体大肆渲染自杀案件,对一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具有强大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这些内容犹如情绪上的‘流感’,在青少年群体中快速传播。”
“2008年10月2日,39岁的电视剧演员崔真实自杀,之后一个月内,韩国自杀人数上升到每10万人中有58.6人,比此前一个月的平均人数(32.5名)增加近一倍,特别是年轻女性轻生的案例猛增。这一事件证实,年轻人会模仿媒体报道中名人轻生的举动,在冲动之下自绝生命。”该报写道。
韩国成均馆大学2005~2011年间的跟踪调查也显示,电视和报纸上出现自杀场景会对观众起到示范作用。研究进行的7年间,该国因自杀被连续报道一周以上的知名人士有13位,这些名人自杀后一个月内,韩国自杀人数增加了1.7万人。
韩联社警告称,“维特效应”对年轻女性的影响尤其强烈。20~39岁的女性模仿自杀的几率是所有人群平均几率的1.6倍,这一群体恰好也是影视剧最大的受众群。“二三十岁的女性深受媒体影响,我们推测,这是因为与其同龄的年轻女名人自杀后,她们有把自己与对方等同看待的倾向。”成均馆大学的田洪真(音)说,“媒体报道自杀事件,可能给模仿自杀带来影响。为了减少这种情况,传媒机构应尽可能克制地报道此类事件。”
年轻人自杀源于阶层固化?
《亚洲经济》指出,如今的韩国年轻人承受着比上一代更沉重的社会、精神、经济压力,这成了他们自杀的主要原因。“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期,韩国成为全球第十二大经济强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更激烈的社会竞争,那些无法面对竞争的年轻人往往选择自杀。”
据韩联社报道,该国14~19岁的青少年中,超过半数有过自杀的冲动;超过40%认为自己承受着来自学业和前途的巨大压力。2015年,因升学压力自杀的人占当时自杀学生总数的23%。
《韩国先驱报》认为,韩国年轻人的失业率近年来不断攀升,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学业、生活压力。“在就业压力影响下,即使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青少年,也没把握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巨大的压力成了青少年自杀的催化剂。”
“青少年自杀率高,与韩国社会压力过大、阶层固化严重密不可分。”韩国青少年活动学会会长权一男(音)告诉《韩国先驱报》:“‘成绩优秀,就业就有保障’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年轻人在学业上的‘期待利益’下降。”韩国自杀与学生精神健康研究所所长洪贤周(音)对此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如今韩国青少年眼中的社会和未来都带有绝望的色彩,通过努力学习得到社会认同的“动机”逐渐消失。
“文化矛盾”中的一代人
OECD指出,自杀人数上升有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于,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社会融合度减弱,传统家庭体系受到侵蚀。这一分析与《亚洲经济》的观点不谋而合,该报指出,韩国经济近年来进入低迷期,民众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或父母分居的家庭不断增加,青少年逐渐失去健康成长所需的家庭环境。“由于某种原因,本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未能履行职责。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家庭关爱,走上自杀的不归路。”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人与人之间普遍的疏离感也是韩国年轻人选择自杀的一大原因。“过去,韩国社会联系紧密,家庭、社区有强大的纽带。过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打破了这种联系,将人们从社会生活中剥离开来,信息化的发展更是将个人局限在自己的小空间中。”
“韩国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经济及社会转变,却给民众制造了高压且令人困惑的‘文化矛盾’——现代经济、个人主义经济促使学校及职场展开激烈竞争,而传统的儒家思想期望年轻人互利互惠、照顾家庭,韩国年轻人被夹在这两种文化之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家本·帕克告诉美国《华尔街日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在传统上有着促进认同感、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政策制定者没能提供有效的政策来维护这一机制,反而把更多压力甩给了家庭。”
对于帕克的分析,韩国高丽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李秀(音)表示赞同。他说:“自杀率提高,原因在于韩国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社会变迁,而传统文化无法适应,人们接收到的讯息是相互抵触的。很多时候,自杀成了人们在面临极端情况时最无奈也最直接的解决方法。”
韩国一直被高自杀率困扰——2003年以来,该国每年超过1万人自杀,自杀率连续数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榜单中处于首位。其中,青少年自杀问题尤为突出,巨大的升学压力、残酷的就业竞争使不少人走上绝路。
自杀桥段“或许就是导致青少年轻生的罪魁祸首”
韩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该国每10万名10~19岁青少年中有4.9人自杀,自杀率较2015年(4.2人)上升16.5%,位居世界前列。韩国《亚洲经济》报分析认为,青少年自杀率高居不下,与近年来该国电视剧、漫画中大量出现自杀情节不无关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17年的报告指出,虽然2011年后韩国自杀率已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20岁以下人群的自杀率并无明显改善。
这种情况已持续数年。2016年,韩国自杀者总数同比下降3.4%,70~79岁自杀死亡者减少13.5%,80~89岁的减少6.6%,30多岁的则减少1.8%。然而,20岁左右的年轻人自杀率仅下降0.1%,与2015年几乎持平。
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同时,韩国影视剧中的自杀场景不断增加:调查显示,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韩国每晚9点至12点播放的70部电视剧中,48部(占68.5%)有自杀场景。同一年,韩国每10万人中有28.7人自杀,远超排在第二位的日本(18.7人)。
“电视剧和漫画中频频出现自杀情节,或许就是导致青少年轻生的罪魁祸首。”韩国庆南大学教授李秀静(音)告诉《亚洲经济》,“自杀场面常见,容易让青少年产生错觉,认为‘自杀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事实上,影视剧中表现的自杀手法越来越频繁地在现实中‘重演’。比如,以前青少年主要通过简单的自残来自杀,而随着烧炭、跳楼场面在电视中不断上演,青少年用开煤气、跳楼等方式自杀的案例日益增多。”
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看来,某些国家或社会文化中的人更容易自杀,韩国似乎正是这样一个“自杀大国”。“自杀已成为该国第四大死因,甚至是10~30岁的年轻人最大的死因。”该媒体称,“在这个善于制造、追逐流行的国度,从社会名流自尽的新闻,到影视剧中不时出现的自杀场景,都在潜移默化中制造着某种新的流行……不得不承认,媒体上频繁出现自杀镜头正在为青少年树立‘榜样’。”
模仿名人自杀的“维特效应”
韩国《中央日报》认为,影视剧正以自杀场面在年轻人群中掀起“维特效应”。该现象得名于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主人公用手枪了结自己的生命,这一情节引起人们不断模仿。“媒体大肆渲染自杀案件,对一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具有强大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这些内容犹如情绪上的‘流感’,在青少年群体中快速传播。”
“2008年10月2日,39岁的电视剧演员崔真实自杀,之后一个月内,韩国自杀人数上升到每10万人中有58.6人,比此前一个月的平均人数(32.5名)增加近一倍,特别是年轻女性轻生的案例猛增。这一事件证实,年轻人会模仿媒体报道中名人轻生的举动,在冲动之下自绝生命。”该报写道。
韩国成均馆大学2005~2011年间的跟踪调查也显示,电视和报纸上出现自杀场景会对观众起到示范作用。研究进行的7年间,该国因自杀被连续报道一周以上的知名人士有13位,这些名人自杀后一个月内,韩国自杀人数增加了1.7万人。
韩联社警告称,“维特效应”对年轻女性的影响尤其强烈。20~39岁的女性模仿自杀的几率是所有人群平均几率的1.6倍,这一群体恰好也是影视剧最大的受众群。“二三十岁的女性深受媒体影响,我们推测,这是因为与其同龄的年轻女名人自杀后,她们有把自己与对方等同看待的倾向。”成均馆大学的田洪真(音)说,“媒体报道自杀事件,可能给模仿自杀带来影响。为了减少这种情况,传媒机构应尽可能克制地报道此类事件。”
年轻人自杀源于阶层固化?
《亚洲经济》指出,如今的韩国年轻人承受着比上一代更沉重的社会、精神、经济压力,这成了他们自杀的主要原因。“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期,韩国成为全球第十二大经济强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更激烈的社会竞争,那些无法面对竞争的年轻人往往选择自杀。”
据韩联社报道,该国14~19岁的青少年中,超过半数有过自杀的冲动;超过40%认为自己承受着来自学业和前途的巨大压力。2015年,因升学压力自杀的人占当时自杀学生总数的23%。
《韩国先驱报》认为,韩国年轻人的失业率近年来不断攀升,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学业、生活压力。“在就业压力影响下,即使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青少年,也没把握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巨大的压力成了青少年自杀的催化剂。”
“青少年自杀率高,与韩国社会压力过大、阶层固化严重密不可分。”韩国青少年活动学会会长权一男(音)告诉《韩国先驱报》:“‘成绩优秀,就业就有保障’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年轻人在学业上的‘期待利益’下降。”韩国自杀与学生精神健康研究所所长洪贤周(音)对此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如今韩国青少年眼中的社会和未来都带有绝望的色彩,通过努力学习得到社会认同的“动机”逐渐消失。
“文化矛盾”中的一代人
OECD指出,自杀人数上升有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于,经济快速发展引起社会融合度减弱,传统家庭体系受到侵蚀。这一分析与《亚洲经济》的观点不谋而合,该报指出,韩国经济近年来进入低迷期,民众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或父母分居的家庭不断增加,青少年逐渐失去健康成长所需的家庭环境。“由于某种原因,本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未能履行职责。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缺少家庭关爱,走上自杀的不归路。”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人与人之间普遍的疏离感也是韩国年轻人选择自杀的一大原因。“过去,韩国社会联系紧密,家庭、社区有强大的纽带。过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打破了这种联系,将人们从社会生活中剥离开来,信息化的发展更是将个人局限在自己的小空间中。”
“韩国经济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经济及社会转变,却给民众制造了高压且令人困惑的‘文化矛盾’——现代经济、个人主义经济促使学校及职场展开激烈竞争,而传统的儒家思想期望年轻人互利互惠、照顾家庭,韩国年轻人被夹在这两种文化之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家本·帕克告诉美国《华尔街日报》,“值得注意的是,家庭在传统上有着促进认同感、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政策制定者没能提供有效的政策来维护这一机制,反而把更多压力甩给了家庭。”
对于帕克的分析,韩国高丽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李秀(音)表示赞同。他说:“自杀率提高,原因在于韩国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社会变迁,而传统文化无法适应,人们接收到的讯息是相互抵触的。很多时候,自杀成了人们在面临极端情况时最无奈也最直接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