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开创行为经济学 在投资界和娱乐圈出没

颠覆“理性”的新科诺奖得主

本报记者 贾晓静   青年参考  ( 2017年10月18日   07 版)

    理查德·塞勒

    塞勒的代表作《助推》中文版封面

    在IMDb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演员”塞勒的资料

    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不仅是传统学派眼中的“颠覆者”,也是出色的基金经理与好莱坞片场的重量级“龙套”。不过,他对现实世界的最大影响,依然在于“助推”各国政府提升宏观调控水平,并鼓励普通人反思自身选择中的非理性成分。

    瑞典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9日上午11时45分,2017年度诺贝尔奖的最后悬念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奖项颁给了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

    72岁的塞勒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先行者,其主要研究方向处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交叉领域,被誉为“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奖委员会表示,塞勒的贡献在于“使经济学更人性化”,其研究有助于解释被刻意忽视的经济学事实。

    塞勒的理论一度被认为是颠覆性的。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们能有效分析信息,理性决策,最大限度地谋求个人利益。塞勒却主张,现实中,无论在家庭财务还是金融市场上,普通人做出的大多数决策并不符合上述“单一模式”的假设。

    美国《大西洋月刊》点评称,塞勒最大的成就在于“拆穿了经济学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诡计”,他大胆借鉴心理学理论,揭示了个人和机构常见的“不合理的金融及经济选择”。

    以最出名的“有限理性”学说为例,塞勒指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存在。相反,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运用是充满偏见且非理性的。人们做决定时,往往会通过建立多个不同的“心理账户”来简化决策,更倾向于狭隘地考虑单个决定的后果,而不在乎整体。

    而在行为金融学领域,塞勒提出的“输者赢者效应”也有巨大影响。简而言之,投资者对过去的输者组合过分悲观,对过去的赢者组合过分乐观,导致股价偏离基本价值。一段时间后,市场自动修正,之前的输者将获得正的超额收益,前期赢者的超额收益则为负。

    “塞勒的工作,揭示了‘有限理性’是如何推动经济的,并鼓励普通人反思自身选择中那些不合理的部分。”美国《洛杉矶时报》写道。

    “他大放异彩是迟早的事”

    塞勒获奖的消息公布后,曾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成为首先向他发出祝贺的人之一。早在2002年,卡内曼就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塞勒,称后者是首位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的同行”。

    塞勒与卡内曼1977年在斯坦福大学相识。前者当时刚刚获得博士学位,而后者已和心理学家阿莫斯·特维斯基联手发表了许多成果。“塞勒花了很多时间和我们一起讨论,”卡内曼回忆道,“那时,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很多想法不符合正统的经济学框架,他从和我们的交流中获得了支撑它们的理论基础。”

    1980年,塞勒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消费者选择的实证理论》。在这篇多次遭到退稿的文章中,塞勒大胆宣称,“在某些明确的情况下,许多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与传统理论不一致。”举例来说,“R在20世纪50年代末买了一瓶售价5美元的酒。几年后,酒商提出以100美元的价格回购这瓶酒,但被R果断拒绝了。”塞勒将这种心态称为“禀赋效应”——你拥有一样东西之后,对它的评价(估值)会远高于你没有拥有它时。

    《消费者选择的实证理论》诞生伊始并未立刻激起水花,在沉寂多年后才逐渐为外界所了解,在2014年成为经济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论文。卡内曼将这篇文章称为“行为经济学的开端”。他告诉《纽约客》杂志,“文章虽短,但非常有趣”。他曾据此预言,塞勒大放异彩是“迟早的事”:“每个人都知道他会有辉煌的前景……他的故事是行为经济学的成功,这一学科从边缘走向主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的努力。”

    “助推”学说让他名望飙升

    除了“禀赋效应”,塞勒在其他理论研究中也多有斩获,提出了反常行为、经济人假设、跨期选择等重要理论;在应用领域,他分析和解释了消费者行为、社会福利政策、投资储蓄政策等案例,并出版了多部代表作,如《赢者的诅咒》《准理性经济学》《助推:我们如何做出最佳选择》等。

    2008年面世的《助推:我们如何做出最佳选择》为塞勒带来了学术生涯的高光时刻。这本畅销书探讨了个体如何在财务行为方面取得更好的收益。塞勒在书中指出,经济活动中的个体往往深陷难以计数的偏见和非理性,做出荒谬的决策。他主张,政府不必采取强制手段,也不需要硬性规定,仅仅通过“助推”方式对政策进行优化设计,就能引导人们做出更有益的选择。譬如,与颁布法令禁止人们食用垃圾食品相比,政府把低价的新鲜水果便捷地呈现在公众眼前,让人们主动选择健康食品的策略更行之有效。

    “助推”学说不仅让学术界注目,也引起了政府和商界的广泛关注。塞勒的身份从“经济学领域的边缘人”,迅速变成炙手可热的明星。此后,他获得了一些顶级经济机构的聘书,还为各国政府、跨国机构提供与行为经济学相关的建议。有一段时间,他既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经济顾问,也向英国卡梅伦政府提供咨询服务。

    《纽约客》称,“助推”的成功开启了行为经济学的黄金时代。在塞勒和同仁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一流大学开始宣讲行为经济学;美国的一些顶尖高校,如哈佛大学伯克利分校,陆续开设了该领域研究的课程。

    获得空前关注的同时,塞勒面临其他学派的质疑。批评者认为,泰勒的观点涉及太多偏见。《大西洋月刊》援引自由经济主义者的观点称,就行政干预而言,“助推”与强制政策相比缺乏效率。《纽约客》也质疑泰勒的“助推”法是否足以应付市场失灵,但该刊承认,“即使行为经济学无法克服传统经济学的缺点,它也指明了这些缺点,且有对付它们的手段”。

    其实,塞勒从未否认自己的理论有两面性,它究竟会走向好的还是坏的那面,尚需时间验证。在“有限理性”领域,其理论被大众认识并接受更是任重道远——“要建立一个把普通人放在重要位置的丰富的经济学学科,任务尚未完成。”他告诉《纽约时报》。

    助人理财,在好莱坞出没

    有别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刻板严肃,顶着一头蓬松银发的塞勒时常面带笑容,看上去有些漫不经心。在挚友卡内曼看来,塞勒最引人注目的特质在于“超凡的幽默感”。“这是你对他的第一印象。”他告诉《纽约客》,“他老是在笑,哪怕全世界都把他的理论当作荒谬的东西。幽默感是他取得成就的关键,也是他智慧的体现。”

    事实上,面对记者们“你打算如何花掉900万瑞典克朗的诺贝尔奖金”的提问,塞勒毫不吝啬地又一次迸发出幽默感:“我会尽可能地用非理性的方法花掉这笔钱。”

    除了搞学术,塞勒在生意场上也颇有心得。早在1993年,他就与友人共同创建了一家基金公司,如今管理着超过60亿美元的资产。在塞勒公司的网站上,赫然可见这样一句口号:“投资者都会犯错,本公司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些错误。”依托行为经济学理论,在过去的15年间,塞勒的“行为价值基金”实现了年均10%的增长率。

    投资理财之余,塞勒不忘挑战自我,去好莱坞“跑龙套”。在2016年夺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中,塞勒出演一名经济学家,在拉斯韦加斯的赌场中一本正经地抛出经典对白:“把人想象成以逻辑指导行为的动物,实在是疯狂之举。”

    在芝加哥大学为塞勒举办的庆功会上,当被问及这段短暂的“好莱坞生涯”时,塞勒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有点失望”。“很遗憾,诺奖颁奖者没有在我的成就介绍中提到那段精彩的演出……我想,诺贝尔奖可能就是上天对我错失奥斯卡奖的补偿吧。”他笑道。

 

颠覆“理性”的新科诺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