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开学季,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都会对进入校园的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主题从科研学术兴趣、日常社交生活到政治取向等。今年,从8月30日开始,哈佛收集了853名2017级新生的资料和问卷,人数占新生总数的50%。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哈佛在招生上的新变化。
1.虽然名校都表示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度开始下降,但优异的成绩依旧是哈佛的墙门砖。超过22.2%的学生高中数学水平达到了多变量微积分、线性代数以上。93.4%的学生高中数学水平都在AB微积分以上。
2.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需要头悬梁、锥刺股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哈佛新生中,高中学习时间每周超过50小时的学生仅占3.3%,超过55%的同学每周学习时间在20小时以下,也就是日均3小时不到。
当然,哈佛学生中不乏天生的学霸甚至天才,但上面的数据提醒我们,高效利用学习时间比所谓的“勤奋”更关键。
3.如此高的学习效率与超强的自制力分不开,极少数受访的哈佛新生会把时间浪费在社交工具上。以脸谱网的使用时间为例,37%的学生每天只花0~15分钟,23.7%学生花15~30分钟,仅有11%的学生会花1个小时以上。
4.领导力向来是哈佛、耶鲁等名校在招生中最为看重的素质之一。在受访新生中,只有15.8%的学生没有担任过领导者;34.1%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同时保持着3个或以上的课外活动领导者角色;26.8%的同学兼任两个课外活动的领导者;23.8%的同学担任一项课外活动的领导者,真正实现了学习、社团两不误。
5.2016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在针对大学录取发布的“扭转趋势”报告中提出:“要更有意义地帮助他人,参与社区服务和参与与社会共同利益相关的活动。”
在今年的招生中,这种趋势逐步显现出来。哈佛新生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74.4%参加过社区服务;62.9%参加过体育运动;39.3%参加过学生会,以上3项的比例相比去年都有所增长。
6.进入哈佛之后,新生的规划是什么样的呢?从大一到大四,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各项活动进行了排序。大一时,绝大多数同学(85.9%)把学习放在了第一位,而升到二三年级后,大家把社交活动、社团活动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到了四年级,有63.2%的同学将重点放在了有偿的社会工作上。有意思的是,78.3%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是大学最后一年最重要的活动。
7.一直有一种传闻说常青藤名校是“世袭制”的,这样的表述是否准确?70.7%的受访新生表示,家族中不曾有过,以及不曾听过近亲是哈佛毕业生,只有12.1%的受访学生表示,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是哈佛毕业的。这意味着每8名学生中,就有一个学生的爸爸或妈妈是哈佛校友。
8.千辛万苦考进了哈佛,意味着新生们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这些学生也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毕业后的薪资,71.7%的受访学生期望高于每年5万美元,期望低于5万美元年薪的学生只有26.6%。
9.名校学生自带光环,那么考上哈佛的孩子都是完美无缺的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曾“一时糊涂”。有7.4%的受访学生坦言曾经在考试中作弊,7.3%学生在论文上作弊,15.1%的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作弊。不过,幸运的是,作弊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今年是5年来的最低点。
今年,哈佛大学的录取率仅为5.2%,创下了历史最低纪录。调查问卷帮我们揭开了学霸们的神秘面纱,他们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遥不可及。比起过人的智商,他们的优秀更源于超强的内在驱动和高效的自主学习力。
《北美留学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