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84岁老兵“走出”越南战场
本报记者 张宝钰
青年参考
(
2017年08月30日
09
版)
拉夫拉齐亚告诉希尔克,“战争结束了,你的使命已经完成”。
《纽约时报》称,“美莱村屠杀”惨案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推向高潮,成为越战的分水岭。
“只有死亡能解除他的痛苦”
如果没有“长官”来告知越南战争已经结束,84岁的美国老兵劳伦斯·希尔克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件事。
住在加拿大温哥华一家养老院里的希尔克坚称自己必须返回越南作战。据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16日报道,跟院内其他腿脚不便的老人不同,听到号令或是美国国歌,希尔克会表现出一种“军队的纪律性”,颤颤巍巍地站起身,然后高声报数。
“他的状况时好时坏,有时半夜突然叫喊‘冲杀’、‘消灭敌人’,有时在喃喃自语中提到五角大楼,说他们会派人送来制服和步枪,这样他才能奔赴战场。”希尔克的女婿肯尼·邓恩告诉BBC,他患有老年痴呆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上世纪中后期,希尔克三度被派至越南参战,此后,这场战事困扰了他一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争引发的精神疾病曾是被忽视的话题,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有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加以研究。美国已故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1969年出版的小说《五号屠宰场》中,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还原了自己二战时的亲历,以及由此落下的巨大心理创伤。这种痛苦几乎毁掉了他战后的生活,就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即便战争并未如冰川般接踵而至,仍有无尽的、赤裸裸的死亡”。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跟战争创伤有联系的术语PTSD第一次被提出,原因是越战结束后,美国涌现出大量患有心理障碍的老兵。
在越南战场上,拉斯·普利斯特里是美军的医务兵。1970年,伴随一声大喊,一位刚刚被炮弹炸伤的美国士兵直挺挺地坐起,拼命举起手臂。时隔40多年,普利斯特里仍然记得这幅画面。
“他的皮肤已经被炸裂,露出了瘆人的白骨。他的身体有大面积烧伤,眼球完全暴露,双唇挛缩如同鱼嘴……空气中弥漫着血液和爆炸物的混合气味,四周一片混乱……我虽然是医务兵,但面对惨状无能无力,即便用力按住伤者胸部的伤口,也无法阻止血液喷涌而出。”他告诉澳大利亚《汤斯维尔日报》,不光是美国人,那场战争中所有人都沦为PTSD的祭品。
“那种情况下,仿佛唯有死亡能解除他的痛苦。我抱着他,直到数分钟后他不再挣扎……”普利斯特里说。
后来在一场山地救援中,普利斯特里乘坐的小型飞机发生了意外。头部和脊椎严重受创的他被送回祖国澳大利亚。
他的妻子凯西告诉澳大利亚《汤斯维尔日报》,从越南回来后,那个温柔稳重的丈夫消失了。普利斯特里陷入癫狂,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有时一言不发,拒绝和任何人交流。更令她恐惧的是,他会异常暴躁地殴打3个孩子。愤怒几乎成了他的常态,凯西只好带着孩子离家寻求庇护。
13年前,在社区军人医院的帮助下,普利斯特里开始接受系统性的PTSD治疗。“治疗过程很痛苦,但对我帮助非常大,我爱我的家人,爱妻子和孩子,很惭愧让他们目睹我的暴躁和愤怒,越南的事情给我造成了很大影响。”普利斯特里痛苦地说,他认为自己“不是个好人”。
“战争结束了,你的使命已经完成”
作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最久的战争,越南战争(1955~1975年)被称为美军的“泥潭”。美国为此耗费的至少2500亿美元不仅终结了该国二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还加剧了民族冲突,使社会处于极度分裂状态。
由于战况持久、战争场面异常残酷等因素,越战老兵的精神创伤尤为严重。美国“WUSA 9”新闻网称,每65分钟就有一个曾参与越战的美国老兵尝试自杀。
邓恩告诉BBC,他的妻子经常因为希尔克神志不清而落泪,看到一起又一起越战老兵非自然死亡的新闻后,他们决定上网求助。“如果能找到一名身穿制服的现役或退役军官来告诉他实情(战争已结束),说不定就有转机。”
近日,退役指挥官寇拉·拉夫拉齐亚回应了他们的愿望。他恰巧来自希尔克当年服役的部队。
拉夫拉齐亚带来了自己的勋章、证书和纪念币。当“指挥官”将一份奖状递到希尔克眼前,这位84岁的老人泪水涟涟,用手捂住唇不断哽咽。指挥官告诉他:“战争结束了,你的使命已经完成。”
但更多人没有他的这份幸运。居住在华盛顿州的约翰·迪克森也是越战老兵,自父母离世后一直独居。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告诉“WUSA 9”,他患有严重的精神衰弱和PTSD,但不愿住疗养院,也拒绝与人接近,经常“把头埋进手心里无休止地哭泣”。
“他老是念叨自己很孤独,需要一个朋友,说自己在越南广义省目睹了很多不好的东西,包括一名妇女如何被强暴和肢解。他常说那名女性睁大了眼睛看着他……”神志清醒时,迪克森会哭着说自己的灵魂已经死了,无法去爱,也无法与人沟通。
根据战后不断披露的资料,迪克森的说法确有其事。1969年,《纽约客》杂志记者西莫·赫许率先报道了越战中的“美莱村屠杀”,当时有500多名男女老幼被枪杀,女性被轮奸和肢解。这一报道在美国引发轩然大波,次年,赫许获得了普利策国际报道奖。
《纽约时报》指出,这起屠杀惨案正是越战的分水岭,它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推向高潮。
回到战场,与往事和解
1975年4月,美国总统福特宣布越战正式结束。对深陷PTSD的众多军人来说,“战争”才刚刚开始。
据《纽约时报》报道,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的研究显示,约15%~17%的越南老兵在人生的某一时段面临PTSD,有些人终生未愈。该研究认为,目前约27万越南老兵患有PTSD,其中1/3伴有抑郁症。
出人意料的是,战争过去40年后,越来越多的老兵希望再次踏上当年的战场。“美国之音”电台称,对老兵来说,重回战场几乎成了一种传统,让他们忆起当年的岁月,并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不过,经历了这场仍饱受争议的战争的他们至今很难理解,自己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种疑问使得一部分老兵始终没有与自己和解。
苏尔·琼斯被授予过两枚紫心勋章,一枚是因为受到枪击,另一枚是因为被追击炮波及。相比肉体的伤痛,精神折磨持久得多。PTSD困扰了琼斯30多年,他没有工作和朋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前往西雅图一家退伍军人医院接受治疗,此后决定重回越南。
“我曾是个举止粗野的士兵,但没有射杀过一个越南人,也从未被对方袭击。当年我在越南打仗,却对那个国家一无所知,从未端详过它的城市,所以我决定去看看,看那里究竟发生过什么。”
琼斯目前居住在越南岘港市,一边为重回越南的美国老兵提供帮助,一边为当年的“橙剂”受害者募款。橙剂是美军投放在越南的“有毒遗产”,其中的高浓度二恶英会使吸入者的身体组织癌变。
跟琼斯一起住在岘港的还有美国老兵理查德·帕克。在距离家乡伊利诺伊州有半个地球之遥的岘港,帕克已居住6年。“1970年我离开越南时,打算永远封存对战争的记忆,但随着时间推移,那些场景不断困扰着我,让我发疯。2011年,我决定重返越南。我想直面内心的幽灵,平息那些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的东西。”他告诉“美国之音”。
“共同纪念战争是老兵走出过去的一种方式,曾经一起冲锋陷阵的老兵可以分享他们共有的情绪。”“WUSA 9”写道,一部分人寻求与往事和解,而另一部分人,或许只有死亡才能彻底治愈他们的痛苦。
“只有死亡能解除他的痛苦”
如果没有“长官”来告知越南战争已经结束,84岁的美国老兵劳伦斯·希尔克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这件事。
住在加拿大温哥华一家养老院里的希尔克坚称自己必须返回越南作战。据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16日报道,跟院内其他腿脚不便的老人不同,听到号令或是美国国歌,希尔克会表现出一种“军队的纪律性”,颤颤巍巍地站起身,然后高声报数。
“他的状况时好时坏,有时半夜突然叫喊‘冲杀’、‘消灭敌人’,有时在喃喃自语中提到五角大楼,说他们会派人送来制服和步枪,这样他才能奔赴战场。”希尔克的女婿肯尼·邓恩告诉BBC,他患有老年痴呆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上世纪中后期,希尔克三度被派至越南参战,此后,这场战事困扰了他一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战争引发的精神疾病曾是被忽视的话题,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有学者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加以研究。美国已故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1969年出版的小说《五号屠宰场》中,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还原了自己二战时的亲历,以及由此落下的巨大心理创伤。这种痛苦几乎毁掉了他战后的生活,就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即便战争并未如冰川般接踵而至,仍有无尽的、赤裸裸的死亡”。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跟战争创伤有联系的术语PTSD第一次被提出,原因是越战结束后,美国涌现出大量患有心理障碍的老兵。
在越南战场上,拉斯·普利斯特里是美军的医务兵。1970年,伴随一声大喊,一位刚刚被炮弹炸伤的美国士兵直挺挺地坐起,拼命举起手臂。时隔40多年,普利斯特里仍然记得这幅画面。
“他的皮肤已经被炸裂,露出了瘆人的白骨。他的身体有大面积烧伤,眼球完全暴露,双唇挛缩如同鱼嘴……空气中弥漫着血液和爆炸物的混合气味,四周一片混乱……我虽然是医务兵,但面对惨状无能无力,即便用力按住伤者胸部的伤口,也无法阻止血液喷涌而出。”他告诉澳大利亚《汤斯维尔日报》,不光是美国人,那场战争中所有人都沦为PTSD的祭品。
“那种情况下,仿佛唯有死亡能解除他的痛苦。我抱着他,直到数分钟后他不再挣扎……”普利斯特里说。
后来在一场山地救援中,普利斯特里乘坐的小型飞机发生了意外。头部和脊椎严重受创的他被送回祖国澳大利亚。
他的妻子凯西告诉澳大利亚《汤斯维尔日报》,从越南回来后,那个温柔稳重的丈夫消失了。普利斯特里陷入癫狂,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有时一言不发,拒绝和任何人交流。更令她恐惧的是,他会异常暴躁地殴打3个孩子。愤怒几乎成了他的常态,凯西只好带着孩子离家寻求庇护。
13年前,在社区军人医院的帮助下,普利斯特里开始接受系统性的PTSD治疗。“治疗过程很痛苦,但对我帮助非常大,我爱我的家人,爱妻子和孩子,很惭愧让他们目睹我的暴躁和愤怒,越南的事情给我造成了很大影响。”普利斯特里痛苦地说,他认为自己“不是个好人”。
“战争结束了,你的使命已经完成”
作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最久的战争,越南战争(1955~1975年)被称为美军的“泥潭”。美国为此耗费的至少2500亿美元不仅终结了该国二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还加剧了民族冲突,使社会处于极度分裂状态。
由于战况持久、战争场面异常残酷等因素,越战老兵的精神创伤尤为严重。美国“WUSA 9”新闻网称,每65分钟就有一个曾参与越战的美国老兵尝试自杀。
邓恩告诉BBC,他的妻子经常因为希尔克神志不清而落泪,看到一起又一起越战老兵非自然死亡的新闻后,他们决定上网求助。“如果能找到一名身穿制服的现役或退役军官来告诉他实情(战争已结束),说不定就有转机。”
近日,退役指挥官寇拉·拉夫拉齐亚回应了他们的愿望。他恰巧来自希尔克当年服役的部队。
拉夫拉齐亚带来了自己的勋章、证书和纪念币。当“指挥官”将一份奖状递到希尔克眼前,这位84岁的老人泪水涟涟,用手捂住唇不断哽咽。指挥官告诉他:“战争结束了,你的使命已经完成。”
但更多人没有他的这份幸运。居住在华盛顿州的约翰·迪克森也是越战老兵,自父母离世后一直独居。当地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告诉“WUSA 9”,他患有严重的精神衰弱和PTSD,但不愿住疗养院,也拒绝与人接近,经常“把头埋进手心里无休止地哭泣”。
“他老是念叨自己很孤独,需要一个朋友,说自己在越南广义省目睹了很多不好的东西,包括一名妇女如何被强暴和肢解。他常说那名女性睁大了眼睛看着他……”神志清醒时,迪克森会哭着说自己的灵魂已经死了,无法去爱,也无法与人沟通。
根据战后不断披露的资料,迪克森的说法确有其事。1969年,《纽约客》杂志记者西莫·赫许率先报道了越战中的“美莱村屠杀”,当时有500多名男女老幼被枪杀,女性被轮奸和肢解。这一报道在美国引发轩然大波,次年,赫许获得了普利策国际报道奖。
《纽约时报》指出,这起屠杀惨案正是越战的分水岭,它将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推向高潮。
回到战场,与往事和解
1975年4月,美国总统福特宣布越战正式结束。对深陷PTSD的众多军人来说,“战争”才刚刚开始。
据《纽约时报》报道,纽约大学兰贡医学中心的研究显示,约15%~17%的越南老兵在人生的某一时段面临PTSD,有些人终生未愈。该研究认为,目前约27万越南老兵患有PTSD,其中1/3伴有抑郁症。
出人意料的是,战争过去40年后,越来越多的老兵希望再次踏上当年的战场。“美国之音”电台称,对老兵来说,重回战场几乎成了一种传统,让他们忆起当年的岁月,并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不过,经历了这场仍饱受争议的战争的他们至今很难理解,自己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这种疑问使得一部分老兵始终没有与自己和解。
苏尔·琼斯被授予过两枚紫心勋章,一枚是因为受到枪击,另一枚是因为被追击炮波及。相比肉体的伤痛,精神折磨持久得多。PTSD困扰了琼斯30多年,他没有工作和朋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前往西雅图一家退伍军人医院接受治疗,此后决定重回越南。
“我曾是个举止粗野的士兵,但没有射杀过一个越南人,也从未被对方袭击。当年我在越南打仗,却对那个国家一无所知,从未端详过它的城市,所以我决定去看看,看那里究竟发生过什么。”
琼斯目前居住在越南岘港市,一边为重回越南的美国老兵提供帮助,一边为当年的“橙剂”受害者募款。橙剂是美军投放在越南的“有毒遗产”,其中的高浓度二恶英会使吸入者的身体组织癌变。
跟琼斯一起住在岘港的还有美国老兵理查德·帕克。在距离家乡伊利诺伊州有半个地球之遥的岘港,帕克已居住6年。“1970年我离开越南时,打算永远封存对战争的记忆,但随着时间推移,那些场景不断困扰着我,让我发疯。2011年,我决定重返越南。我想直面内心的幽灵,平息那些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的东西。”他告诉“美国之音”。
“共同纪念战争是老兵走出过去的一种方式,曾经一起冲锋陷阵的老兵可以分享他们共有的情绪。”“WUSA 9”写道,一部分人寻求与往事和解,而另一部分人,或许只有死亡才能彻底治愈他们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