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8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宝骏遭遇“七年之痒”

作者 郭文静   青年参考  ( 2017年08月09日   23 版)

    “七年之痒”一词来自玛丽莲·梦露出演的同名电影,后来作为“移情别恋”的同义词被广泛使用。科学研究显示,人的细胞平均7年会完成一次整体新陈代谢,婚姻或爱情到第7年时,大脑会倦怠,使人们对这段爱情厌倦甚至加以否定,寻找新的刺激。

    现在,把这个词引申到宝骏品牌上,似乎并无不妥。原因在于,宝骏品牌正经历一系列变动,与消费者的关系似乎正如已婚7年的夫妻。

    七年之际,宝骏危机渐显

    7年前的2010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合资自主品牌宝骏正式发布,这是上汽通用五菱向乘用车领域转型的一次尝试。

    彼时,大概没有人能想到,宝骏会有今日成绩。

    从轿车到MPV,再到SUV,短短7年间,宝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量神话。宝骏的成功之道一度成为汽车行业热议的话题。但从第六年开始,宝骏神话开始出现裂痕。

    2016年,中国车市在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推动下重现井喷,宝骏品牌的销量却在这个市场大年出现了过山车般的波动。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也仅实现微增长。

    这在其销量支柱车型宝骏730和560上有明显体现。2016年,宝骏730销量呈V字型态势,1~5月销量逐月下滑,从月销4万辆跌至谷底的1.4万辆,6~12月又逐月回升,并最终攀至月销5万辆的巅峰。

    宝骏560同样历经波折,在月销4.2万辆至月销1.5万辆之间波动。这种情况在汽车市场并不多见,对宝骏品牌却不陌生。宝骏每一款车型,似乎都会经历这种波动,只不过通常一款车销量下滑,另一款新车会迅速接棒热销,从而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宝骏730的出现,掩盖了宝骏630和610的下滑;宝骏510的出现,则冲淡了宝骏560的暴跌。同样的剧情,在宝骏身上重复上演。

    这很难说是偶然,如果其中存在某种规律,或许可以成为解读宝骏品牌优劣的钥匙。

    “七年之痒”是危机也是机遇

    上汽通用五菱非常擅长开辟新细分市场,并率先打造一款现象级车型。但另一方面,它似乎并不擅长守住已占领的“疆土”。宝骏730和宝骏560的波动,均与竞争对手涌入有关,销量下滑后,宝骏只得采用降价增配的方式被动应战。

    这对车型售价集中在10万元区间的宝骏构成的挑战是巨大的,即便是年销售体量已达200万辆、规模效应明显的上汽通用五菱,依然会因价格战损失惨重。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打得下守不住”不是宝骏特有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处于这一售价区间的中国品牌共同的问题。

    这与低价车消费群体对价格敏感、品牌忠诚度低有很大关系。若要用人来形容,宝骏的受众群体绝不是“痴情”之辈。可即便是这些人,对高品质车型的需求也在增长。

    几乎所有企业都明白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的重要性,所以不遗余力地进行品牌营销,但宝骏做的并不多。虽然凭借强大的渠道攻城略地,但宝骏的营销力度长期不能与其业绩相匹配。

    销量高速增长时,品牌塑造似乎没那么紧迫,但该补的“课”迟早是要补的。

    沉浮7年,经历波折,宝骏意识到其与消费者的关系需要新鲜的刺激。从2017年2月上市的宝骏510开始,宝骏终于开始跟上“潮流”,加大营销力度,进行品牌塑造。

    宝骏510上市后,销量逐月上涨,成为又一“神车”,这款诞生于宝骏品牌成立7年之际的全新车型,肩负了宝骏品牌向上和重新出发的重任。或者说,其中包含了宝骏为度过其“七年之痒”拿出的诚意。

    宝骏未来如何尚无定论,但它的改变值得赞许。

    对宝骏来说,“七年之痒”或许正是开启品牌新阶段的机遇。这对上汽通用五菱能否摆脱低端低价的怪圈,对上汽集团能否获得更多利润,同样至关重要。

 

菲亚特-克莱斯勒“三进宫”能走多远
宝骏遭遇“七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