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6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下海、入地、核试验,只为扩大黄金储量

“金手指行动”:异想天开的高科技淘金

编译 史春树   青年参考  ( 2017年06月21日   10 版)

    乔·巴尔是“金手指行动”的主导者之一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场政府背书的淘金行动在美国秘密展开。用核武器采掘黄金之类的方案从未付诸实施,但各种异想天开的“高科技炼金术”,多少起到了娱乐大众的作用。

--------------------------------------------------

    1965年9月的一天,美国财政部官员乔·巴尔被一群来自西部地区的议员“传唤”到华盛顿国会山。身为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手,巴尔很清楚议员们想干什么——他们的选区里有不少经营不善的金矿,对联邦政府不愿对黄金采掘行业出手相助耿耿于怀。

    “布雷顿森林体系”惹祸

    事情的源头要追溯到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44年召开的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将金价与美元绑定,规定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结果,即便全世界在二战后对黄金的需求逐年看涨,美国采矿业的利润还是不断缩水,靠开采新的金矿获利变得难上加难。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加拿大和南非加入竞争,美国的黄金产量滑落到全球第三。由于没钱可挣,很多金矿关门歇业,矿工们怨声载道。

    美国的黄金大部分出自西部各州,在当地政客看来,这种状况不啻于一场经济危机,严重威胁他们的政治生命。1965年,19名参议员向时任总统约翰逊提交了一封联名信,义愤填膺地指责白宫“坐视美国的黄金业衰败”。他们宣称,金价被人为抑制在低位,而且只能卖给这种不合理措施的始作俑者——美国政府(自20世纪30年代起,财政部是美国唯一可以合法购买黄金的实体机构);更严重的是,改革由于财政部的“消极态度”而被阻挠。明眼人都能看出,议员们是在威胁政府:再不解救黄金行业,我们就要兴师问罪了。

    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下,乔·巴尔被指派为“救火队长”。在徒步前往国会大厦途中,他脑中灵光一闪,在随后的会谈中向议员们承诺,“联邦政府不能改变现有金融体系,但可以在其他方面提供协助,譬如帮忙寻找黄金矿藏并改进炼金工艺”。

    虽然议员们的要求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巴尔的建议还是让他们快活了一些。

    离开国会山后,巴尔马不停蹄地前去拜访约翰逊政府的高级科技顾问唐纳德·霍尼格。后者曾参与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指导过太空探索计划,还是海水淡化技术的权威,在政界和学术界都有很高声望。在回应巴尔关于能否改进采金技术的质询时,霍尼格表示:“在每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这一点不变的前提下,确保贵金属大幅度增产是可行的。”具体思路听起来很简单:运用最前沿的技术,从各种常人想象不到的地方提取黄金。

    打着科研旗号淘金

    这段故事被记录在美国作家詹姆斯·莱德贝特的新著《黄金之国》中。该书指出,“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当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行将瓦解时,一小撮政府高级官员、几个心怀同情的国会议员与数百名政府雇佣的科学家却携手启动了核子时代的炼金术”。以巴尔和议员们的会晤为开端,美国金融和采矿业迎来了一段异想天开而又鲜为人知的插曲。

    这场政府背书的淘金计划被命名为“金手指行动”。为扩大黄金开采量,科学家们提出的方案无奇不有。莱德贝特写道,“在人们渴望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时代,他们居然会制定出用核武器从地球深处提取黄金的计划,还有人设想通过粒子加速器‘点石成金’”。

    促成“金手指行动”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对黄金储备不足的忧虑。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扩张比黄金供给量的增长快得多,而可自由兑换黄金的美元支撑着西方的货币体系;显然,若美元和其他美国证券的持有者挤兑黄金,接踵而至的将是比大萧条更可怕的经济危机。1962年,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私人谈话中,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焦虑溢于言表:“上帝啊,这个时候……如果人人都跑来兑换黄金,我们可就毁了!”

    担忧在约翰逊政府上台后愈演愈烈。因此,及时出炉的“金手指行动”让白宫眼前一亮。1966年2月,唐纳德·霍尼格给总统写信:“这个计划每年花费1000万到2000万美元,就可以让我们的黄金储量增加几十亿美元,运气好的话还会更多。”财政部的一份备忘录声称:“白宫科学顾问对该计划的成功充满信心,5年内,黄金储备的价值可上升至10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当时全球黄金年产量的5倍以上。“金手指计划”对其支持者而言,不只是发现几座新的金矿,简直就像发现了一颗遍地黄金的行星。

    在行政部门和少数知情的议员看来,这个20世纪的高科技淘金计划要想成功,关键在于保密。他们达成共识,决定把“金手指行动”伪装成普通的科研项目,这样一方面有助于避开外部监督、容易获得预算,另一方面,按照时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的观点,如果不保密,“我们担心其他国家的金融机构会就此产生误解”。

    按照《黄金之国》一书的说法,“金手指行动”在鼎盛时期包含了数百个表面上并无关联的项目,共同的目的是“在可能和不可能的地方找到黄金”。在其中一个项目里,美国地质勘探局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和中西部几十个地区的煤矿进行了反复筛查,并对煤灰和工厂的洗煤废水进行取样,并没发现黄金。在另一个项目中,植物学家从全国搜集了20余个品种的灌木,发现个别植物的枝叶中的确存在金元素,但含量“普遍低于百万分之一”。

    无数疯狂设想被认真讨论

    为了让“金手指行动”尽快获得回报,一个个疯狂的想法被科学家摆上桌面严肃探讨:坠落地球的陨石里有黄金吗?科罗拉多州的泥炭含金吗?花草树木含金吗?鹿角含金吗?在几乎所有案例中,科学家们都会给出肯定的答案,只是一概没达到产生商业价值的程度。

    海洋似乎是“金手指行动”格外中意的地方。原因在于,金矿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力有关,而这种作用力在海底尤其活跃。1967年,美国地质勘探局和俄勒冈大学签订合同,建造了“亚奎纳”号科考船,打着清除淤泥的旗号,在俄勒冈州库斯湾和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尤里卡之间的大陆架区域摸索了许久。一番忙碌后,捞到的黄金数量微不足道。

    美国人的野心不局限于本国境内。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萨克斯设法说服约翰逊政府的高级官员,要后者认真考虑去委内瑞拉采金的想法。主管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尤金·罗斯托在对财政部的秘密汇报中提到,“有证据显示在那里很有希望找到黄金,应该进行全面的可行性研究……我建议美国和委内瑞拉签订条约,组建一家合资公司或机构”。

    “大胆”是后人对这一方案的首要评价。因为,萨克斯在汇报中不仅提到传统的开采手段,还建议通过核爆炸把黄金从地下“撬”出来。20世纪60年代,使用核武器采金的想法被提出过不止一次,其中部分曾在“犁铧”项目的赞助下付诸实施,名义上仍然是“探索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方法”。据公开资料记载,从1957年开始的20多年间,美国实施过20~30次非军事性核试验。出于某些原因,到委内瑞拉开矿的计划一直没有付诸实施。

    《黄金之国》一书提到,“金手指行动”中最具童话色彩的设想要数把其他物质转化为黄金,正如炼金术士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那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确实有不少学者主张,物理学的进步为“点石成金”提供了可行性基础。

    在一封写给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格伦·西博格的信中,美国财政部宣称,“鉴于相关建议(将其他物质转化为黄金)意义重大,我急切盼望贵司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评估。”西博格回信称,“元素周期表里的某些东西确实可以通过核反应转变为金”,但他补充说,按常识,靠这种办法生产黄金,代价之大“简直没谱”。这个计划因此没有下文。

    一场形式大于内容的演出

    “金手指行动”成效如何?詹姆斯·莱德贝特在其著作中总结说,大部分试验是一锤子买卖,仅有少数方案如重启西部地区的金矿取得了成功。尽管如此,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还是展现出较强的前瞻能力,一个例子是:委内瑞拉如今的黄金产量比50年前高了很多。

    由于难以估量的政治和环境成本,利用核武器采金之类的极端想法始终被束之高阁。到20世纪70年代初,项目参与者的热情已消耗殆尽。随着尼克松政府于1971年8月宣布黄金与美元脱钩,维持了27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金手指行动”无疾而终。

    如今看来,整个20世纪60年代,在被越南战争和民权运动两大议题主导的美国,这场由政府支持的淘金热对公众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虽然绝大多数美国人并未听说过“金手指行动”,但隔三差五曝光的研究成果还是赚取了不少舆论关注度。例如,1968年3月,勘探部门宣称,最新研发的“水性化学处理”技术能大幅拉动黄金产量,事实上,和绝大多数类似的项目一样,该技术仅在实验室中得到过验证。

    经济学家弗兰西斯·巴特曾任约翰逊政府的经济顾问,曾全程监督“金手指行动”的实施。在接受莱德贝特采访时,他坦承,大部分同僚并不相信此举能解决黄金短缺的问题,“它就是一个把戏,一场幕间表演罢了”。不过,这场“秀”或许有助于缓解市场焦虑情绪,暗示各国,美国的黄金储备值得信赖。“这些努力对经济学家和外交官们赢得时间发挥了作用,以便他们找到某种可接受的办法,使美元和黄金安全脱钩。”巴特说。

    ▋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

 

“金手指行动”:异想天开的高科技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