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5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在“魔都”开一家美式中餐馆

本报记者 温莎   青年参考  ( 2017年05月24日   20 版)

    “幸运饼干”餐厅老板林丰和罗西

    由于电视剧《生活大爆炸》的影响力,不少中国客人对“幸运饼干”餐厅的外卖餐盒深感兴趣。

    幸运饼干是美食中餐馆的“标配”之一,但很多中国人从没亲眼见过它。

    两个美国人尝试在上海出售美式中餐,不仅让中国人尝鲜,还希望好这口的老外能一解“乡愁”——在这些老外看来,美式中餐并非不正宗的中国菜,而是记忆中的老味道。

-------------------------------------------------------

    将美式中餐卖到中国

    如果你是西方人,即使对亚洲的了解仅限于在谷歌地图上见过长城,大概也知道当地人在饭后并没有吃“幸运饼干”的习惯。在上海居住的美国《VICE》杂志记者杰米·福勒顿就十分清楚,在酸甜鸡和炖得酥烂的鸡爪中,大多数中国人会选择后者。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早在19世纪就进入美国的中餐历经几代人的发展,为适应当地人口味不断改变风格,渐渐形成了独特的美式中餐,如今和传统的中国菜肴完全不一样。鉴于大多数中国人对裹满酱汁的橙色鸡肉摸不着头脑,在上海开设美式中餐馆的举动就显得有些奇怪了。

    这正是纽约华裔林丰和加州人戴夫·罗西做的事,他们开了家名叫“幸运饼干”的美式中餐厅。

    “如果你和女朋友分手了,一定不会想吃沙拉那种鬼东西,我们想大嚼炸鸡和酸甜酱,痛饮冰镇啤酒。”罗西说。怀揣这种念想的他们在上海找不到那一口,于是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签房子时我就想,就算餐厅火不起来,至少我们也吃到心心念念半年之久的酸甜鸡了。”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创业。两人辞去美国的白领工作来到上海后,开了家沙拉吧。当时他们相信,这是中国人喜欢的食物,结果却并非如此。好在第二次他们似乎找对了路子,“幸运饼干”不仅没有黄,而且火了起来。

    起初,他们的主要客户是西方人,但开业一阵后,食客中大约一半成了中国人。在周末的晚上,进店用餐和排队打包的客人能排到门外。

    经营一段时间后,林丰心里大致有了底。“外籍人士99%会感到满意;如果食客是中国年轻人,我们可能有70%的满意率。”他说,“但我们也失败过——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来品尝时,满意率就低得多了。”

    美国《石英》杂志称,将中餐“出口转内销”,林丰和罗西并不是第一批如此“大胆”的人。出身纽约的墨西哥餐厅Senor Frog和Carlos'n Charlie将墨西哥玉米片带回“故土”,尽管这道菜起源于美国洛杉矶,还是受到了墨西哥当地人和游客的欢迎。达美乐披萨在2015年开了第一家米兰餐厅,将铺上火腿和菠萝的夏威夷披萨卖到披萨的发源地。

    美式中餐在中国的成功之道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美国“The Gazelle News”网站记者打开幸运饼干时,纸条上写着这句话。这家“幸运饼干”餐厅中摆放着象征好运气的招财猫,墙壁上画着红色宝塔,来客仿佛走进了美式漫画。看得出,经营者在努力还原美国中餐馆的气氛。坐在木质长桌后的蓝色真皮沙发上,能透过玻璃窗看到厨师挥舞刀铲。服务员大多是年轻女性,穿着充满流行文化元素的T恤衫,而菜单上的名目你可能从没在任何一家中餐馆见过。

    店主林丰和罗西不仅将美式中餐提供给怀有乡愁的外国人,还向中国人展示了中餐在美国是如何转型和改良的。开业之初,林丰就表示自己卖的是美国食物,而非“改良中餐”。“我们其实是在出售一些美味的美国食物,或者说跨文化美食,因此我们对菜品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经营美式中餐,林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祖父上世纪60年代在布鲁克林开了第一家中餐厅,之后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家族在美国拥有15家中餐馆。为了保证菜肴原汁原味,林丰和戴夫花了大量时间“做功课”,甚至邀请林丰的父亲飞到上海培训中国厨师。

    但“幸运饼干”闯进中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中国客人来这里的第一反应总是分量问题。”戴夫说,“他们认为菜量太大了。开业第一天,两位身材娇小的女性点了7道菜,结果刚端上第二道她们就开始笑了。”

    林丰告诉英国广播公司,挑战还有如何寻找合适的食材。“这听起来很奇怪,但事实是,为了提供真正的美式中餐,我们进口大量调料,来自费城的奶油奶酪、美式花生酱、玉米片和英式芥末粉等都是进口的,酱油也必须是香港产的。”

    此外,饮食习惯也是硬伤。“在中国,人们更爱啃骨头,但我们的员工会花几小时给鸡肉剔骨。”他说,“他们边剔边纳闷地嘀咕,‘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还让他们用奶酪做馄饨馅,他们都在怀疑‘这是什么鬼’。不少人是第一次吃奶油奶酪,边吃边摇头。”

    但林丰坚持食物必须原汁原味,他将在美国热销的酸甜鸡、左宗棠鸡等菜肴复制到了中国,和进口啤酒一起端上桌。一经推出,就被“漂”在上海滩的老外们迅速锁定,一解乡愁,中国人也愿意尝尝鲜。

    在林丰看来,让菜品受到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尊重,秘诀不在于菜式有多新奇,而是质量。“我们的菜谱在互联网上是找不到的,我们是在认认真真地做菜。”他说,“在美国,每个华人家庭都有自己的酸甜鸡配方,我们的是祖父传下来的,有40年历史,保证是地道的纽约味。”

    意外的是,不少人对“幸运饼干”的外卖餐盒感兴趣。“这得感谢美剧。电视剧《生活大爆炸》非常有影响力,不少中国客人会根据‘谢耳朵’的菜谱来点餐,他们进门就问,这是《生活大爆炸》里的人吃的中餐外卖吗?有左宗棠鸡吗?”林丰说,“我让点餐员回答,‘对,这就是谢耳朵吃的’。”

    美式中餐≠不正宗的中国菜

    在美国人看来,酸甜鸡是完美的宵夜之选,但放到中国餐厅,就被许多人认为不正宗了。西方化的中国菜来到中国难免遭遇批评声,比如食物太甜、酱汁太厚,橙色也令人有些不习惯。

    不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这些菜起初确实是由中国人创造的,美式中餐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满足中国人的渴望。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加州的淘金热中,早期的中国移民(大多数是铁路建设者)在异国他乡怀念故土的食物,于是利用当地食材创造了美式中餐。

    铁路完工后,一些劳工留下来,在美国开起了餐厅。二战后,美国民众开始普遍消费中餐,但直到今天,中餐馆的业主和厨师仍以华人为主。如今,美国有4.1万家中餐馆,中餐是华人的文化图腾之一,也是许多美国家庭的餐桌选择。

    林丰出生在纽约唐人街,童年回忆大部分与厨房有关。“我的父母总是在后厨忙碌,祖父母则带着我在餐厅里玩,小时候的记忆与刀铲和美式中餐的味道融合在一起。”他说。

    罗西告诉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尝试新事物是很棒的体验,但也会有一段时间,你只想要一些记忆中的味道。”英国广播公司称,如果说美式中餐是不正宗的中国食物,会有一大批人不赞同。对他们来说,“来自西方的中国食物”并不是矛盾体,而是由几代中国移民创造的菜肴”。

    话虽如此,不少在“幸运饼干”餐厅用餐的中国人还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幸运饼干。“有些人会吃掉饼干,有些人会带走,还有人会把里面的小纸条收进钱包当纪念品。”林丰说。不得不提的是,幸运饼干并非出自中国,而是来自日本。

 

在“魔都”开一家美式中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