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外媒:中国消费者决定汽车产业的未来

本报特约撰稿 牛鸿   青年参考  ( 2017年05月17日   12 版)

    5月13日,北京某共享汽车停车场。图片来源CFP

    福特公司在杭州投建的工厂中,给汽车喷底漆的工作由裹着塑料的机器人来完成。图片来源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

    外媒称,中国的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们正往当今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注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试图迎合中国“千禧一代”消费者的口味。

    德国汽车经理面对中国市场,“眼眶都湿润了”

    在福特公司最近在中国杭州投建的汽车装配厂中,至少有650个巨大的机器人在“闪转腾挪”地装配多用途车和中型轿车。身着蓝色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仍然会做一些焊接工作,但大部分工作已实现自动化;涂装工艺也是如此,制作精良的喷漆机器人如蛇般在车身两侧来回喷漆。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12日报道称,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这需要更多的工厂和工人。福特公司设在杭州的这座工厂中有650个机器人。厂里有2800名工人,厂方仍然在寻找技术娴熟的工人来填补空缺。

    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东郊和武汉设立了类似的现代化工厂。通用汽车公司中国制造部门主管保罗·比托对《纽约时报》说:“机器人不是人力的威胁,拿不出人们想买的产品才是威胁。”

    《纽约时报》指出,世界各地的汽车制造商们正往中国注入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中国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德国《焦点》周刊网站撰文称,“中国决定了汽车的未来”。

    “当德国汽车经理看到中国市场时,眼眶都湿润了。”德国《焦点》周刊网站不无戏谑地写道,“这里有着什么样的潜能啊!在欧洲汽车市场未来几年只能保持停滞的同时,在中国,这样或者那样的增长低迷顶多只会在短时间内对市场氛围造成影响。”

    《焦点》周刊援引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称,2016年中国售出了2300多万辆汽车,2017年中国的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500万辆,到了2025年则会超过3500万辆。

    “目前每千名中国人当中只有75人拥有汽车——与德国每千人中的562人和美国每千人中的742人(2014年的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焦点》网站指出,在中国广大的城市中,有的是对汽车如饥似渴的购买者。

    “90后”消费者更关注汽车“颜值”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一项针对中国新一代购车主力军“90后”的调查显示,“高颜值”是“90后”购车时的普遍偏好因素,其次才是车辆的质量和可靠性。“90后”更重视运动、时髦、豪华等风格和外观,并不十分在意汽车的实用性。

    为吸引年轻消费者,车企纷纷不惜重金在新车外形设计上下功夫。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本土汽车厂商正以更低的价格推出外观时尚、质量优良的汽车,一些国外汽车品牌的利润率因此受到了挤压。比如,长城汽车推出的哈弗H6是在中国十分畅销的一款SUV,其零售起步价不到1.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65万元)。

    中国一家合资汽车品牌的薛姓技术经理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强调:“如果汽车外形不好看,发动机再好也卖不出去。”他透露,外形设计在汽车研发中的投入至少占到一半,而网络游戏、航空、建筑等任何领域中与流行相关的元素,都会被考虑融进汽车外观的设计。

    薛经理认为,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还不是多数人都能买得起车的情况下,有一辆轿车就算有身份的象征,车企对汽车外观的投入并不特别重视;而如今随着汽车逐渐普及,面子消费从“有车”转向了“有好看的车”,汽车外观才变得至关重要。

    《联合早报》指出,与四平八稳、已走进中国家庭20多年的轿车相比,外观高大、威猛,看起来更有面子的SUV往往成为“90后”的购车首选。此外,颜值高的汽车受欢迎,女性车主越来越多也是原因之一。过去10年间,中国女性驾驶人数量增长了19倍,远高过男性7.4倍的增长率,女性购车比例显著上升。

    一位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经销商告诉《联合早报》说,虽然家庭购车一般由男性出资、做功课,最后决定权却往往在女性手中。较感性的女性更重视车辆的外观造型。

    23岁的小李是个车迷,她对《联合早报》表示:“买车跟谈恋爱一样,外形要先吸引人,才有深入了解的必要。”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石(音)告诉《联合早报》,中国汽车大规模走进普通家庭不过10多年,还远没有形成成熟的汽车消费文化,SUV买主大部分时间不会去越野,但SUV看起来气派,可以“装门面”,很符合年轻的中国消费者心理。

    共享汽车受中国“千禧一代”青睐

    上海男孩龙毅(音)买不起汽车,只好每天花很多钱坐出租车在这个大城市里往返奔波,直到他开始使用在中国迅速风行的共享汽车。

    龙毅告诉法新社,自己用EVCARD(上海电动汽车租赁)出行,同比花费只有出租车钱的四分之一。“它更便宜,更方便,而且很灵活,我几乎每次都会把EVCARD作为首选的交通方式。”

    法新社报道称,EVCARD是国有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推出的一项服务,它的紧凑型电动汽车遍布全市各地。而共享汽车实质上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汽车租赁变体,“它正吸引着越来越追求移动性但不愿承受养车负担的中国‘千禧一代’”。

    法新社将共享汽车服务视为“中国个人移动性革命的组成部分”。此前,共享单车已经在中国迅猛发展起来,随处可见通过应用软件用GPS解锁、可以停放在任何地方、给无数人通勤带来便利的自行车。如今,与此类似,驾驶者也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找到并解锁共享汽车,然后停放在指定地点。

    《青年参考》注意到,目前,首汽集团旗下的“Gofun出行”、乐视汽车平台“零派乐享”、“途歌”(TOGO)、“宝驾出行”等共享汽车品牌已进驻北京市场。

    33岁的王伟明在北京西单附近上班,而家住五环外。某天因为自己的车限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下载了“途歌”的APP。提交了驾照认证并缴纳1500元的押金后,王伟明成为途歌的用户,并通过手机蓝牙解锁,顺利开走了停在小区附近的一辆画有“TOGO”标志的奔驰Smart。

    王伟明笑着对《青年参考》表示:“很方便。我从家开到单位只花了40多块钱,算下来比滴滴打车还便宜,而且开奔驰的感觉的确挺好。”

    据总部设在德国的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预测,中国共享汽车的年增长率将不低于45%。法新社称,现在已有数十家中外企业已经推出或已经投资于共享汽车业务,有的企业已开始生产定制汽车。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上海的合伙人约翰·卡尔贝格对法新社表示:“这(对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增长机会,中国目前只有几十万辆共享汽车,但它在增长,而且增长得很快。”

    大众汽车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约赫姆·海茨曼对法新社表示,大众汽车将在多个城市与中国共享汽车运营商首汽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销售。

    据《焦点》周刊网站报道,2016年全球共售出87.3万辆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二者被统称为“新能源车辆”),其中,50.7万辆是在中国卖出的。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达到2.1%,几乎是德国的3倍。这将有助于缓解空气污染。

    “如果你想知道未来汽车是什么样,就要一直留意中国的发展。”《焦点》周刊网站感叹道,“要知道,三大德国汽车品牌去年在中国共售出了158万辆新车。为优质客户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外媒:中国消费者决定汽车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