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荷兰:爱和吐槽一样多
作者 郭星翰
青年参考
(
2017年04月05日
09
版)
荷兰的国土面积是北京的3倍。代尔夫特在荷兰,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一个拥有几万人口的小镇,被留学生们称作“代村”。“代村”虽小,但夹在海牙和鹿特丹之间,交通极其便利。只可惜我自己作死,选了太多的课,繁重的学业让我一直在学校做“留守儿童”,并没有享受到便利交通带来的福利。荷兰舍友们这学期学3天歇4天,而我则是标准的一周5天课,心中真是一万匹羊驼在奔腾,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是个名副其实的理工大学。学校只有一条主干道,两边整齐的行道树映射出浓浓的城乡结合部风采。刚来这里上课的时候,我看着满教室金灿灿的美丽长发心花怒放,庆幸自己终于逃离了从小到大班级男女比例惊人的怪圈,结果他们一回头,我被吓得虎躯一震,原来爱留大波浪长头发的不只是女生啊。我睁大眼睛想仔细点一点女生人数,结果,嗯……果然是理工大学。
这里的学生也与清华大不相同,课余,清华学生一般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毕竟课业压力太大,作业又多。而荷兰同学因为课业负担较轻,又是全欧洲的身高担当,所以把大量时间投入运动场。实验课每次下课后,无论实验结束与否,荷兰同学都会留下一句“I will do more paperwork”(我会做更多文字整理工作),然后就带着球拍或者足球消失在门口,留下我们一群留学生兢兢业业地测数据。
与清华的课程安排稍有不同,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老师是可以随意开课的,整体的培养方案并不明确,有些专业课程选择非常少,有些专业则会很多。当我问荷兰同学为什么老师开课如此任性时,他们只是淡淡地回复,“老师们喜欢讲啥就开啥”。课程难度参差不齐,但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课程。当然,好的课程总是很难及格,去年有一门课程让同学们全体挂科,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今年还要选这门课的英雄。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中国学生很多,大家在一起免不了要相互吐槽。被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这里的食堂。说是食堂,其实是只有4个窗口和一些沙拉的自助台。虽然各个院系也设有小餐厅,可是只提供工作日的午餐。相比较而言,校级食堂还算好的,起码还有工作日的晚餐,但周末想来学校上自习的同学只能啃面包了。
食堂的开放时间并不是大家吐槽最多的,菜样少才是关键。学校会想方设法改变每天的供应,所以就出现了蒸土豆块、炸土豆块、炸土豆球、蒸土豆球、炸薯条、土豆泥、烤土豆、沙拉拌土豆等各种菜式,每天都能看到其中一种。刚来荷兰的时候我还对土豆心存幻想,现在谁跟我提土豆我跟谁急。
米饭蔬菜是另一个稳定的供应。米饭毫无口感,味同嚼蜡,应该是给欧洲人满足对亚洲的幻想用的。还有一种叫做“Chinese Noodle”的黑暗料理,是厨师在淀粉汤中加入少许面条碎屑,再放入大量黑胡椒精心制成,喝完,我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中国人。想起清华食堂的油泼面、担担面,感觉简直是两个世界。
经大量走访,我发现,荷兰同学也不愿意吃学校食堂的饭,看来人民群众的感官都是很健全的。一有机会,同学们还是喜欢在家做饭。有些中国学生以烹饪为乐,经常和他们交流容易蹭到炖牛肉、麻辣烫,有人甚至会炸油条,不去新东方厨师培训学校真的好可惜。在这边,土耳其肉夹馍是比较受人欢迎的小吃,简称烤爸爸(kebap),烤爸爸风味十足,但是过于油腻,不能多吃。
荷兰人既不注重吃,也不注重穿,满大街的衣服都差不多,品位还没有国内三线城市高。他们更注重的好像也不是工作,嗯,就是玩。踢球的可以踢到晚上10点、11点,只要在夜幕中还能看得见人影移动。
除了玩,荷兰同学的爱好就是喝酒,据说每天都有一个beer time(啤酒时间)。我问他们为何如此,得到的回答竟然是“啤酒多便宜,餐厅太贵了”、“我去过中国,饭馆好便宜,要是欧洲也这么便宜我才不会来喝酒,肯定天天下馆子”。
虽然荷兰人工作时间比较短,但效率很高。很多课程平时见不到什么人在学,但大家考完成绩都不错。这里的科研水平很高,我在这里看到的许多课题和讲座,是我在清华很难碰到的。能跟学术牛人们在一起聊聊天,讨论一下各自的课题,对相似领域的认识会迅速加深,这是看多少本书也换不来的。我很少出去旅游,而是在实验室打工,毕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抓紧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今后再旅游也不迟。
虽然吐槽了那么多,但我仍然很喜欢这里,很珍惜这段短暂的经历。毕竟如果没有这次交换学习的机会,我永远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地方,风景如此美丽,槽点如此密集。
▋作者系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生,曾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交换学习。
荷兰的国土面积是北京的3倍。代尔夫特在荷兰,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一个拥有几万人口的小镇,被留学生们称作“代村”。“代村”虽小,但夹在海牙和鹿特丹之间,交通极其便利。只可惜我自己作死,选了太多的课,繁重的学业让我一直在学校做“留守儿童”,并没有享受到便利交通带来的福利。荷兰舍友们这学期学3天歇4天,而我则是标准的一周5天课,心中真是一万匹羊驼在奔腾,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是个名副其实的理工大学。学校只有一条主干道,两边整齐的行道树映射出浓浓的城乡结合部风采。刚来这里上课的时候,我看着满教室金灿灿的美丽长发心花怒放,庆幸自己终于逃离了从小到大班级男女比例惊人的怪圈,结果他们一回头,我被吓得虎躯一震,原来爱留大波浪长头发的不只是女生啊。我睁大眼睛想仔细点一点女生人数,结果,嗯……果然是理工大学。
这里的学生也与清华大不相同,课余,清华学生一般花很多时间在学习上,毕竟课业压力太大,作业又多。而荷兰同学因为课业负担较轻,又是全欧洲的身高担当,所以把大量时间投入运动场。实验课每次下课后,无论实验结束与否,荷兰同学都会留下一句“I will do more paperwork”(我会做更多文字整理工作),然后就带着球拍或者足球消失在门口,留下我们一群留学生兢兢业业地测数据。
与清华的课程安排稍有不同,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老师是可以随意开课的,整体的培养方案并不明确,有些专业课程选择非常少,有些专业则会很多。当我问荷兰同学为什么老师开课如此任性时,他们只是淡淡地回复,“老师们喜欢讲啥就开啥”。课程难度参差不齐,但不乏一些非常优秀的课程。当然,好的课程总是很难及格,去年有一门课程让同学们全体挂科,所以我特别佩服那些今年还要选这门课的英雄。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中国学生很多,大家在一起免不了要相互吐槽。被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这里的食堂。说是食堂,其实是只有4个窗口和一些沙拉的自助台。虽然各个院系也设有小餐厅,可是只提供工作日的午餐。相比较而言,校级食堂还算好的,起码还有工作日的晚餐,但周末想来学校上自习的同学只能啃面包了。
食堂的开放时间并不是大家吐槽最多的,菜样少才是关键。学校会想方设法改变每天的供应,所以就出现了蒸土豆块、炸土豆块、炸土豆球、蒸土豆球、炸薯条、土豆泥、烤土豆、沙拉拌土豆等各种菜式,每天都能看到其中一种。刚来荷兰的时候我还对土豆心存幻想,现在谁跟我提土豆我跟谁急。
米饭蔬菜是另一个稳定的供应。米饭毫无口感,味同嚼蜡,应该是给欧洲人满足对亚洲的幻想用的。还有一种叫做“Chinese Noodle”的黑暗料理,是厨师在淀粉汤中加入少许面条碎屑,再放入大量黑胡椒精心制成,喝完,我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中国人。想起清华食堂的油泼面、担担面,感觉简直是两个世界。
经大量走访,我发现,荷兰同学也不愿意吃学校食堂的饭,看来人民群众的感官都是很健全的。一有机会,同学们还是喜欢在家做饭。有些中国学生以烹饪为乐,经常和他们交流容易蹭到炖牛肉、麻辣烫,有人甚至会炸油条,不去新东方厨师培训学校真的好可惜。在这边,土耳其肉夹馍是比较受人欢迎的小吃,简称烤爸爸(kebap),烤爸爸风味十足,但是过于油腻,不能多吃。
荷兰人既不注重吃,也不注重穿,满大街的衣服都差不多,品位还没有国内三线城市高。他们更注重的好像也不是工作,嗯,就是玩。踢球的可以踢到晚上10点、11点,只要在夜幕中还能看得见人影移动。
除了玩,荷兰同学的爱好就是喝酒,据说每天都有一个beer time(啤酒时间)。我问他们为何如此,得到的回答竟然是“啤酒多便宜,餐厅太贵了”、“我去过中国,饭馆好便宜,要是欧洲也这么便宜我才不会来喝酒,肯定天天下馆子”。
虽然荷兰人工作时间比较短,但效率很高。很多课程平时见不到什么人在学,但大家考完成绩都不错。这里的科研水平很高,我在这里看到的许多课题和讲座,是我在清华很难碰到的。能跟学术牛人们在一起聊聊天,讨论一下各自的课题,对相似领域的认识会迅速加深,这是看多少本书也换不来的。我很少出去旅游,而是在实验室打工,毕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抓紧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今后再旅游也不迟。
虽然吐槽了那么多,但我仍然很喜欢这里,很珍惜这段短暂的经历。毕竟如果没有这次交换学习的机会,我永远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地方,风景如此美丽,槽点如此密集。
▋作者系清华大学电子系本科生,曾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交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