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在爱沙尼亚感受慢节奏

作者 祝继昌   青年参考  ( 2017年03月08日   09 版)

    塔尔图街景

    塔尔图风景

    慢节奏的城和人

    在爱沙尼亚塔尔图(编者注:塔尔图为爱沙尼亚第二大城市),冬天下午三四点天就黑了,城中心广场的桌椅也被小酒吧早早收回,河边的树木褪去了秋叶的金黄之后,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和路灯,投影在荒颓的河道里。理发店在繁忙的周日下午居然4点关门;还不到晚上8点,小城里仅有的几个大商场,橱窗里的霓虹也接连变暗。

    排起长队的Hesburger(当地的连锁快餐店)店里只有一位女服务员,炸薯条、烤汉堡、点餐、送餐、清理桌椅全是她一个人负责。赶着去上课的我点过餐付过钱之后等了半个小时,看着女服务员在小小的店里窜来窜去还没做好我的餐,我又气又急又无奈。

    刚来到塔尔图的时候,有时我会像在清华一样,背上书包一路狂奔冲向教学楼。而每当我在街上狂奔时,行人都会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目光里写满了问号:“这孩子咋了?”不见清华园里上课时的自行车大潮和晚上刚洗完澡湿着头发就去赶课的学子,塔尔图有的,只是慢悠悠散步沐浴阳光的大学生,三五成群,悠哉惬意,仿佛丝毫不担心上课铃。

    我住在留学生公寓,身边的同学几乎是三天小party,五天大party。欧美的留学生人手一瓶啤酒,聚在公寓里,用口音各异、介词乱用但流利无比的英语聊着自己怎么会玩,哪里的啤酒好喝,昨晚谁喝多了还断片了,哪个夜店最令人着迷,等等。他们的这种群侃通常从晚上9点开始,嚷到11点,然后“耶”地一声一哄而出。许多次,半夜3点后,醉醺醺的室友破门而入发表醉酒演讲,吵醒熟睡的我,然后第二天下午两点多他才起床,嚷嚷着“昨晚喝多了喝多了下次少喝点”。

    我曾和一群留学生去俄罗斯旅游。我们驻足在月影迷离的圣彼得堡涅瓦大街,大家站在青旅门口商量今晚干什么。美国学生说:“兄弟们我们去哪嗨?我们得有个计划!”德国学生说:“附近小酒吧挺多我们喝酒去好不好!”法国学生说;“如果能跳Disco最好不过了!”俄国学生说:“你们喝什么啤酒啊,买两瓶伏特加去!”意大利学生说:“哥们儿先去抽根烟!”西班牙学生说:“我看那个夜店好像挺爽哎,我们不醉不归吧。”我和一位香港同学面面相觑,一番合计后,我俩决定去吃点俄罗斯的特色美食,拿单反拍几张照片,再看看附近有什么商场,毕竟还要帮国内的朋友代购……从商场出来后还得回宾馆早点睡,毕竟明天还要早起。

    没有什么需要改变

    初来国外的我,也曾尝试和身边的留学生一样喧嚣,我们互相介绍自己,然后谈谈自己的家乡。半个小时后,场面尴尬只得硬找话题。有时候和喝醉酒的男生聊聊哪儿的酒好喝哪里的姑娘好看,和清醒的男生聊聊当今天下大势,和女孩子聊天必须满口玩笑满口胡扯才能谈得下去。一两个月之后,我终于和各国同学混熟了,脸谱网上的好友数也直线上涨,但大多数时候,自己还是孤单一人。一个人上学,一个人自习,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最期待的时光是傍晚和爸妈还有女朋友聊天的时候。然后渐渐地我重新刷起了朋友圈,成了生活在微信里的点赞狂魔。

    在国外,你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在追求什么,只有自己在乎。不同背景的人凑起来,大家可以一起玩一起嗨,但刚刚想走进别人心里的时候,却发现人家早就关上了心门,上面写着“闲人免进”。当初以为终于可以生活在外语的环境里,畅想和一帮留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到最后发现,最亲近的还是身边的同胞。不时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支个火锅唱个歌,简直激动得快要哭出来。

    有时候我会想,到底是我不适应这个环境,还是这个环境不适合我。

    爱沙尼亚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大家过得都很舒服,一代一代不需要为生计忧愁。这里国小民寡,舞台很小,人们似乎不需要有多大野心,因为野心再大也撑不起自己的影响力,在社会上再有头有脸,放眼全球还是没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祖国是在欧洲还是在非洲。在这个小国,人们仿佛并不在乎打点人脉,也不望子成龙,甚至不在乎职场升迁,不懂得争权夺利。和许多爱沙尼亚年轻人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的确如此,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生活平静如水,没有波澜,喜欢随时去花园走走。野心?什么是野心?对他们来说,一切挺好,没什么需要改变的。

    小国舞台的心态造就了这里的人们渴望平静且自得其乐的心态。行走在这里的大街小巷中,感受到的是生活的松弛和血脉的通畅,而不是洋洋洒洒的华章和奔涌不息的生命张力。虽说作为东北欧交通要冲,爱沙尼亚北依芬兰湾面朝波罗的海,但千百年来,这个生长在破碎地带的民族,命运一直被强邻支配,从立陶宛大公国到瑞典王国,从驰骋北地的彼得大帝到雄踞欧亚的苏联……

    爱沙尼亚人炽热地爱着自己的土地,但深处大国纵横的前沿,影响力并不是这个国家渴求的东西,人们更希望过好自己的生活。大路坦荡,空气清新,隐逸在令人痴迷的林木溪涧里,过着富足恬静的生活。

    想念国内的热血人生

    也许我还没有认识到爱沙尼亚的全貌,或许这里也有许多人雄心万丈,但从我的观察体会出发,这里的人仿佛并不是为了野心活着。在外人看来,这可能是因为舞台太小;而在他们自己看来,所求之物尽在眼前,还贪图什么呢?就算经济依赖西向的欧盟,就算流行文化难有民族痕迹,但街上的人们时刻流露的幸福感,却迥异于邻近的国度。也许就是这种小国情调撑起了坚韧的民族认同,这也让许多异乡人感到了难以逾越的屏障隔膜。

    对我来说,这里的一切都和清华园不同,没有万人空巷的盛会,也没有唱着北漂的民谣,没有映着星星坐着情侣的大操场,也没有周末人满为患的图书馆。在这里生活了3个月,我感觉筋骨从未那么舒展,生活从未这么轻松,却没有在国内“每天太阳都是新的”、热血激情涌流不断的感觉。

    在我熟悉的清华和北京,大街小巷都是有梦想的热血青年,角角落落都是绵延不绝的对于未来的野心,和为共同的企盼相契相抱的兄弟姐妹。这种热血的感觉,是我在爱沙尼亚未曾感受过的,也是我一直想念的。国内的生活也许从不一帆风顺,但是前行时,我从来不会觉得没有希望;虽然筋骨疲惫,但绝不睡眼惺忪。

    我喜欢爱沙尼亚这个美丽静谧的国家。我想念父母,想念家人,想念家乡美食和大街小巷,想念那些陪我哭泣的小伙伴。最想念的,还是国内那种生生不息的进取氛围,和长久烙印在文化骨髓里的大国情怀。

    在塔尔图生活的岁月,让我看清了自己有多么爱国内的生活,多么为祖国骄傲和自豪,多么想把我们的文化介绍给世界各个角落的人。国外的日子给了我诸多欢喜和惊奇,但对我来说,以上所思和所感,才是最珍贵、最值得回味的。

    作者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本科生,现于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做交换生。

 

在爱沙尼亚感受慢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