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在高台寺感受茶道之美

剑莉 文/摄   青年参考  ( 2017年02月15日   20 版)

    古茶室遗芳庵

    茶道

    高台寺内景

    高台寺外景

    丙申岁末,先生和我京都之行最重要的安排,是拜访高台寺的净因大和尚。这次访友之行,让我感受到了高台寺的里千家茶道之美,亦是对日本茶道的初印象。

    高台寺位于京都东山灵山之麓,有约500年的历史,多为仿唐建筑,却不同于我国寺院建筑分布在一条中轴线上,而是像星棋散落一般,倒也各显其趣,各美其美,充分体现了日本寺庙园林的禅宗建筑美学。

    最吸引我的两个建筑在小山上,很古朴,相隔10米左右,比肩而立,规模很小,端庄肃穆之气与山脚的竹林浑然天成。听工作人员解说才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伞亭和时雨亭。伞亭,亭顶竹木伞状结构,像把撑起来的雨伞,原来建在丰臣秀吉旧居伏见城内,是丰臣秀吉坐船游玩使用的茶室,后迁入高台寺,里面之格局完全保留古时茶道的制式;时雨亭是日本唯一的二层茶室,当时建在伏见城内一个丘陵之上,可以远眺大阪城。两个历史悠久的茶室被后人不惜重金移来,依然放在高台寺的最高处,依然可见大阪城,由此可见高台寺对茶道的推崇、尊重,这里的里千家茶道之正宗也无需置疑了。

    净因大和尚安排我们到冈林院感受茶道。日本茶道的精神总结得非常精炼——“和敬清寂”。和敬,是对客人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我们到达的时候,大和尚已双手合十恭候在院门口,让我心生敬意。“清寂”实际上是日本人将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的审美观点引入茶汤中,使其得以传播。当时,日本社会动荡,原来的贵族失势,他们感到世事无常。在“厌离秽土,欣求净土”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隐居山林,在深山野处个建造草庵,过着闲适的生活,寻求心神上的安逸,“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尘俗”。在不受外界干扰的寂静空间里将内心沉淀,是对茶道中“清寂”最好的诠释吧。

    在与净因大和尚寒暄后,我们跟随茶人,体验茶道。进入茶室之前,需要经过茶庭,这是为了进行茶道礼仪而建设的园林,玲珑小巧、修剪精致。在这里,以寺舍的围墙、石灯来渲染古刹的清净,步入其中,顿感肃穆;以裸露的石步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每块石头间的距离,以日本女人穿和服能迈开的步伐为依据,移步其中,走路的节奏必然缓下来;以地上的松叶暗示着茂密的森林,让客人的心境在林中沉静下来;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神圣和谦恭,在这里要蹲下来,洗手、洗嘴、漱口,洗手的时候先洗左手、后洗右手、最后要将剩余的水朝向怀里的方向,缓缓倾倒而下。我清洗的时候,感到水是温的,事后才知道,茶人在我们到达之前,一直用开水浇淋石制的洗手钵,保证客人有温暖的感觉。

    茶室的门又窄又低,必须脱掉鞋子,跪着爬进去,表示在茶的世界里,人人平等。据说在过去,武士的宝剑、佩刀,珠宝都不可以进入茶室。茶室里的温度很低,茶人重点提醒我们,“茶室年代久远,请勿触摸”,只见整洁的榻榻米上除了摆放茶道必要的茶具,没有一件多余的物品,尽显朴素、清寂之美。

    日本著名的茶道大师说“茶道无他事,只是煮水、泡茶和品尝而已”。说的风轻云淡,实际上煮水的器皿、取水的时间地点、茶的研磨、品尝的礼仪,不无讲究。“活水还需活火烹”,高台寺冈林院煮水用的是炭火;茶具是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董茶碗;墙壁上悬挂的是数百年前的古画,高雅幽静;茶室的插花别出心裁,皆取时令随手可得之饰物,时时更新。净因大和尚的茶室当日的插花是带着嫩嫩芽苞的柳条,当我念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时,大和尚微微颔首。他是个中国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

    都说佛法存于汤茶,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茶道就是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心境沉静,才能喝到好茶。茶具的位置、拿法、动作的顺序,移动的路线、进出茶室的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隐藏在茶道中的艺术,仿佛带有生命纤细的张力。茶人跪在我们面前,打开绸巾擦拭茶具、煮水、冲茶、敬献宾客,动作果断而柔美,熟练的流程很有节奏,又很飘逸。

    日本茶道刷子搅拌的泡沫越多,说明茶道的功夫越高。我们按照茶人的指点,三转茶碗,轻品、慢饮、最后一口一定要吸咂有声,以示对茶人的赞美。喝完后,用手指擦拭嘴唇碰过的地方,双手捧着茶碗,欣赏过后,奉还。整个过程,身心沉浸,细细体会禅茶一味的境界。

    据说茶道的最高礼遇是献茶前请客人吃丰盛美味、价格华丽的“怀石料理”,这次时间紧张,饮茶前吃的是精美小点心。期待下一次,再访高台寺,先食料理再饮茶。

 

在高台寺感受茶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