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在威廉·泰尔的故乡徒步旅行

王青 文/摄   青年参考  ( 2016年12月21日   26 版)

    阿尔特多夫市的威廉·泰尔铜像

    走在山间小路上

    小彼得的木雕作品

    邮政公交车的线路

    在去往威廉·泰尔的故乡瑞士中部乌里州之前,让我们先来温习一下威廉·泰尔的故事吧。还记得中学英语课本里那个因为得罪了地方总督而被命令用箭去射儿子头上苹果的人吗?没错,就是他。

    探寻威廉·泰尔的足迹

    威廉·泰尔是瑞士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传说中他来自乌里州的一个小村庄。当时瑞士正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下,乌里州的新任总督葛斯勒在中央广场竖立了一根柱子,柱顶挂着一顶奥地利皇家帽子,规定居民经过时必须向帽子敬礼,违者将遭到重罚。威廉·泰尔因为拒绝向帽子敬礼而被捕。

    葛斯勒听说威廉·泰尔是个神射手,于是提出让他用箭去射放在儿子头上的苹果,射中了就释放他们,否则两人都会被判处死刑。威廉·泰尔成功地射中了苹果,却被发现身上藏了第二支箭。他说:“如果我射中了儿子,那么第二支箭就会射中总督心脏。”于是总督大怒,下令将威廉·泰尔收监。在押解途中,威廉·泰尔逃了出来,并且伺机射死了盖斯勒。

    威廉·泰尔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他是瑞士人民抵抗暴政、争取自由和独立的象征。席勒把他的故事写成了剧本《威廉·泰尔》,罗西尼又改编成歌剧,其中的《威廉·泰尔》序曲成为经典之作,流芳百世。那优美的旋律、活泼的节奏,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描绘出阿尔卑斯山下的美丽风光。

    我们来到了乌里州的首府阿尔特多夫,它坐落在卢塞恩湖的南岸。今天的阿尔特多夫中心广场仍然伫立着威廉·泰尔和他儿子的铜像。位于广场一侧的西姆施瓦尔岑鲁汶酒店,是歌德曾经住过的地方,酒店二楼的25号房间门上还用德文写着歌德的名字Goethezimmer,据说这里就是歌德当年居住的房间。

    会唱咏叹调的邮政公交车

    参观了威廉·泰尔博物馆、威廉·泰尔小教堂和他的故居后,当地朋友力邀我们去阿尔特多夫城边的伊桑达尔村来一次初级徒步旅行。瑞士是户外旅行的天堂,各个级别的徒步线路总长度超过6万公里,因此我们对这次徒步旅行充满了期待。

    早晨9点,我们坐上了开往伊桑达尔的邮政车。瑞士邮政车不但用来运输邮件和包裹,还能运送乘客。1906年,瑞士邮政局以首都伯尔尼为中心,专门开辟了邮政公交车线路。黄色的车身、印在车身上的红色喇叭,连同那别致的鸣笛声,成为瑞士交通的特别风景。目前,瑞士有2000多辆邮政公交车,无论是在海拔两三千米的山口,还是在偏远的村镇,邮政公交车无所不到。

    彼时不是旅游旺季,也不是上下班高峰,所以偌大的车厢里除我们之外只有两位乘客,不过这并不影响邮政车的正常运转。时间一到,穿着整洁公交制服的司机就带着我们出发了。

    大概走了3站,车就进了山路,山路很窄,只能通过一辆汽车。汽车在不停地爬坡,时而平缓,时而陡坡拐弯。窗外一侧是碧蓝的卢塞恩湖,湖岸线蜿蜒,晨曦映在水面,使湖水看起来很有层次感。另一侧则紧邻山石,有时路面嵌进山体,车身就捋着凹进的山体前行,山石就悬在车顶。遇到连续弯道,司机一定要鸣笛,提醒前方车辆让行,这时盘山路上就响起了邮政公交车独有的汽笛声——“嘟-哒-哒……”,“嘟-哒-哒……”,这可不是寻常的汽车喇叭声,它是罗西尼歌剧《威廉·泰尔》中的三个音符,被大家称为“三声调”。“三声调”喇叭声已经传唱了110年,邮政公交车也因为它的存在而更具魅力。

    徒步旅行也要“干点儿山里的活儿”

    邮政公交车把我们送到了海拔700多米的地方,陪我们徒步的列尔先生就是伊桑达尔人。他介绍说,这条徒步线路是今年8月刚推出的,全长需要步行两个小时,没有太大的难度。最有意思的是,途中我们可以“像当地人一样干点儿山里的活儿”。干什么呢?他没有透露。

    列尔先生带着我们走过坡地、山谷,穿过有530个居民的山谷小村伊桑达尔。沿途我们看见了一座建在山坡上的传统老式木屋,列尔先生介绍说,这座木屋建于14世纪,之后翻修过几次,目前仍可以居住。望着这幢两层木屋的木楼梯、木板围墙,特别是那个用无数块小木板拼成的人字形屋顶,觉得它就像是一位看山老人,历尽沧桑,但精神矍铄。

    村里有一座小教堂,德国式的“红葱头”顶尤其耀眼,旁边是本村的墓地。因为刚过万圣节,墓地里摆了很多鲜花。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墓碑都是纯木制的,大小和石碑相近,墓碑上雕刻着花草和人物造型,雕工精美打磨光亮,每块墓碑就是一件木雕艺术品。

    我们听到了牛铃的叮咚声和溪水流淌的声音,大片的草坡郁郁葱葱,抬眼就能望见不远处的雪山和为滑雪者准备的缆车轨线。路上有很多黄色路标,清楚地标注着方向、地名、距离和所需时间,有步行图标,也有自行车、摩托车的标志,为不同的运动者提供需要的信息。

    这条路上为步行者建了6个休息站,准确地讲是用木头搭成的木棚,因为没有四壁,所以不能称为“木屋”,原来这里就是我们“像当地人一样干点儿山里活儿”的地方。木棚里摆放了很多种工具,有各种型号的锯、斧头、木锤子、砍刀、锉,还有摆在地上的木架子等。每个工作站都挂着围裙、工作手套和急救药箱,还有几张详细的操作图解。在第一站,要做的是把树枝、树杈锯成相同长度,再让细树杈居中,粗树枝在外,用尼龙绳捆紧。怎么才算捆紧了?就是怎么拎都掉不出一根小木条来。列尔先生教我们捆紧的方法,先系好绳结,用力勒紧,再用木锤使劲敲打木捆。捆好的木梱有专人运送到超市里出售,这是点壁炉和进行野餐烧烤最好的引火劈柴。

    在第二站干的活儿是把粗大的木头先锯成一样长,再劈成小木条,最后打成捆。第三站是打绳结,用绳子、木梭织成一个网或者一个口袋,用它从山上背干草。第四站是在一间木屋里做羊皮烟袋荷包。第五站是把大木桩劈成细细的木条,一样长、一样宽,这活儿真费力气。最后一站的技术含量最高——拼木板房顶,就是我们之前看到的老式木屋的房顶。这种房顶是当地传统特色,既要拼得美观又要防雨水渗漏。横着的三块板和竖着的三层板算一组,用钉子钉好,再一组组往三角木架上钉。列尔先生指导我们,从削薄木板、刨斜面、拼对,直到钉成人字型的木屋顶。学会这些本领,即使到不了八级木工,也有五级的水平了。

    我们一路快走,一路学习,一路工作,以前没有见过、用过的工具,现在已经用得得心应手了;那些支支楞楞的树枝、碗口粗的木桩,经过我们的加工整理都变样了,成型了,真有成就感!一路走来,我们跟木头产生了感情。

    最后,列尔先生带我们来到了“彼得木雕工作室”。工作室的主人是彼得父子,他们在这里传承和发扬着精雕细刻的工匠手艺。他们就地取材,用本地出产的椴木制作出了各种工艺品,有小钥匙链、木屑做成的花、木制儿童玩具、木质厨具、木雕挂件等。这对父子的创意构想、作品风格、眼界和平台完全不同。老彼得为附近居民雕琢加工棺木和墓碑,也做些木制儿童玩具和小摆件,每逢节假日就去集市上卖他的作品;小彼得则将木雕和水彩图画结合起来,做成有色彩的木雕人物,造型是夸张的漫画式的,色彩独具一格——男人都是红帽子、红裤子,女人一律红长裙,让人过目不忘。10年前小彼得的作品就进入了德国、瑞士的艺博会和画廊,他的作品到处参展,多次参加评选并且获奖,因此名气攀升。不久前,瑞士苏黎世谷歌中心收购了小彼得的一件2米高的作品作为装饰。

    在威廉·泰尔故乡的旅行,我们亲历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收获了一种美妙的满足感,这些奇特的回忆都将是日后再次出发去旅行的动力。

 

在威廉·泰尔的故乡徒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