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热衷极简主义

“千禧一代”:“东西越少,幸福越多”

本报记者 温莎   青年参考  ( 2016年12月21日   24 版)

    沼畑直纪的家

    如今佐佐木的公寓空空荡荡。

    佐佐木典士曾经的家

    丰田克也卧室里的全部家当

    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都想拥有更多的东西,赚更多的钱,实现更多的价值。然而,一些年轻人开始认认真真地给生活做起了“减法”,他们相信,当拥有的东西变少,人反而更容易珍惜现有之物,并为此感到幸福。

    远离买买买,信奉“少即是多”

    佐佐木典士在东京的公寓空空荡荡,被朋友戏称为“审讯室”。他有3件衬衫、4条裤子、4双袜子和一些零星的物品,比如电动牙刷和吸尘器。这间20平方米的房间内没有桌椅,连床都看不见。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的佐佐木并非没有钱。英国广播公司称,这位36岁的编辑正在享受极简的生活方式,像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一样,他相信“少即是多”。

    过去,佐佐木也曾爱乱买东西,他收集各种书籍、CD和DVD,直到两年前开始厌倦这样不断买买买的日子。“我买了书,没有读;我把乐器堆在那里,从来不练;我还买了许多根本没穿过的衣服,舍不得扔。”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他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最终,在这个全球生活节奏最快的城市之一,佐佐木得到的答案是:拥有并不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他决定与无止尽的物欲保持距离,利用一年时间将家当或卖或送,直到只剩下极少的物品。由于独居,他连餐具都只留一人份。

    “我现在很少花时间买东西或收拾屋子,这意味着有更多时间与朋友相处,也有更多机会外出和旅行。”佐佐木认为自己整个人都变得积极活跃了起来,可以大声地说:“我的东西少,但每天都很幸福。”

    不久前,他将自己的故事写成《我决定简单地生活》一书,立刻同时登上了日本亚马逊整理收纳、简单生活、心灵励志类书籍三个榜单的第一名。东京一家出版公司的雇员读过这本书后告诉“亚洲时间”网站:“我惊觉,原来自己可以用最少的东西来生活。”

    “最初我以为自己的书只在东京这样的城市才有读者群,没想到全日本的人都爱看它。”佐佐木相信日本各地至少散落着上万名“志同道合”者,还有数不清的潜在人群对此感兴趣。

    不是一味抛弃,而是留下最重要的

    “通过削减不必要的物品,可以减少生活的复杂性,将自己从家务中解放出来。”1899年,美国自然主义者和作家艾温·威·蒂尔写道。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在“不必要的物品”上花钱,转而将时间、金钱和精力花在他们真正享受的事情上。

    《日本时报》称,在热情高涨的消费主义社会中,年轻人通过大大缩减开支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尽管人们对极简主义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普遍表示目标不是让物品消失,而是重新评估所有物的重要性,或是考虑其可替代性。

    编辑丰田克也的卧室里几乎只能看见一床被褥。“我成了极简主义者,只让真正喜欢的东西出现在生活中。”他说。37岁的佐佐木爱里纱告诉“Efe”网站,极简主义让人们对事情更专注。背着双肩包去国外旅行1个月后,佐佐木开始处理自己的物品,最终只留下了20件衣服和6双鞋。“你会对最终留下的东西抱有责任心,精挑细选出其中真正喜欢和需要的。”

    “当你只有15件物品的时候,一定会拥有更多自由。”美国著名的“简约哥”安德鲁·海德曾因这种生活方式红极一时,他从2010年开始浪迹天涯,起初带着100多件东西,一路走来,最终书包里只剩下15样物品。

    正是受到海德启发,佐佐木旅行时也只背一个书包,里面装着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充电宝及少量的袜子和内衣。“有了它们,我就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工作,同时享受假期旅行了。”她说。

    极简主义甚至开始吸引企业的注意。前银行家今村野悟建议日本企业摆脱不必要的项目和技术开发,他表示,在自己的帮助下,京都一家印刷公司在销售和利润方面保持了30%的同比增长。“像人一样,公司也需要削减不必要的物品来提升竞争力。”

    极简主义拖累经济?

    日本近年来掀起极简主义风潮,这种生活方式最著名的追随者是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当初设计苹果电脑时,他就决心摒弃当时流行的黑且重的工业产品形象,设计出“一个极简而又美丽的白盒子”,一如后来的iPhone。

    不过,一些日本人相信极简主义与西方无关,而是受佛教影响。“从西方角度来说,让空间变得完整的意思是填上东西,但以禅宗角度来说,空间是特意留白,让人运用想象力将其填满。”41岁的自由撰稿人沼畑直纪告诉路透社。

    沼畑带着妻子和两岁半的女儿生活在一间空空的公寓里,他们的厨房看上去空无一物,但给人明亮舒适的感觉,让做饭也成为享受。

    在日本富士新闻网看来,极简主义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许多单一的物品结合了多种功能,比如有拍照、通讯、付款等诸多用途的智能手机,就取代了多种物品。

    无论源于何处,只拥有少量物品的生活方式在日本十分实用,因为这里地震多发。“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海啸造成两万人死亡,其中30%左右的伤害是坠物造成的。”佐佐木指着自己空荡荡的房子说,“在这里,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此外,受到高房价影响,日本年轻人大多生活空间狭小。在极端案例——东京,单身人士的平均居住面积只有20平方米左右,减少物品才能保证更大的生活空间。经济萎靡、失业潮等社会问题也令不少日本人苦中作乐地感受到,幸福与拥有物品的多寡无关。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背景下成长的“千禧一代”不热衷消费,反过来对经济也非好兆头。作为主流的消费群体,“千禧一代”下意识地节俭,就连上一辈人青睐的汽车和奢侈品也无法打动他们。路透社指出,年轻人不愿消费是发达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但日本的形势更加严峻,因为在人口数量紧缩的同时,每家每户的消费力也在下降。

 

“千禧一代”:“东西越少,幸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