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银发族爱上创业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青年参考
(
2016年11月23日
14
版)
日本有近27%人口的年龄在65岁及以上。除了退休后重新找工作,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今年83岁的杉山美代子,21年前开始创业,如今仍不言退。
调查显示,敢于脱离安稳的生活去创业的日本年轻人越来越少,比30年前减少了两成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老年创业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每3个创业者中,就有一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创业者在资金、人脉和经验上均有优势
“这款面霜与现有的面霜有什么不同?我们的顾客在什么时间使用这款产品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是早上还是晚上?”今年6月的一天,日本化妆品生产商宝丽集团的销售人员聚集在位于东京世田谷区的店中,学习、了解公司的最新产品及其促销活动。该店店主、83岁的杉山美代子(Miyoko Sugiyama)向总部来的代表连续发问,她说:“除非我非常了解这款产品,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否则我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顾客也不会信任我。”
杉山是宝丽集团约5万名“美容主管”中的一员。自1973年起,她就为宝丽工作,几乎了解集团所有工作的流程。21年前,已退休两年的她买下现在这家店面,与宝丽签订委托销售合同,从此开始了创业之旅。她了解30多岁顾客的偏好、健康状况和购物习惯。当推出新产品或顾客打算首次尝试产品时,她会骑车或乘火车去拜访她们。这位80多岁老人的精力令人震惊。她说:“我不会退休,只要顾客需要我。”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15年,日本有近27%的人口年龄在65岁及以上。大多数老年人活到老,干到老。除了退休后重新找工作,像杉山美代子这样创业的人越来越多。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中小企业厅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日本新创业人群中约1/3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0年前这个数字只有8%。
报告称,这些自主创业的老年人倾向于利用自己的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其他企业服务。日本政策金融公库2014年的调查则发现,老年人创业主要从事医疗、餐饮及旅馆业,其中有近1/4的人没有干自己的老本行。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手里的钱更多。55岁以上的创业者大多有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2.7万元)以上的积蓄,因而不必为启动资金发愁。他们的人脉更广、阅历更丰富、心态更平和。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顺利发展,成功概率更大。
今年64岁的深川幸子(Sachiko Fukagawa)曾在制药公司和花王株式会社工作。退休后,她希望继续工作,于是拿出积蓄建立了“Q―STATION”网站,主要从事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以及为保健师等提供交流平台。她对日本《读卖新闻》表示,人生充满选择,对许多女性而言,结婚、生育、教子等是年轻时绕不过去的选项,退休之后就不一样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在花王工作的经历让她的创业之路轻松了许多。
创业动机不只是钱
根据日本智库“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员、东京大学政策展望研究中心助教松田尚子(Matsuda Naoko)的调研,在日本,超过50岁的员工薪酬很难上涨,65岁时收入开始大幅减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者工作的年限越长,收入就越高。松田因此认为,“钱景”向好促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创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人只是为了钱,他们创业还有“非金钱理由”。松田表示,很多老人出于“希望自己的技能得到发挥”、“想利用自由时间做点事”的动机,走上创业之路。
日本东京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野村敦子(Atsuko Nomura)也认为,创业的老人希望让知识和经验发挥作用,并享受有效率、有成就、充实的“黄金岁月”。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的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创业者面对的“盈利”压力相对不大,近70%的创业者认为“只要能收支平衡就好了”。
山本聪(Satoshi Yamamoto)夫妇便抱有这样的想法。2011年,55岁的山本聪申请提前退休,和妻子山本真纪子(makiko Yamamoto)搬出公司宿舍,寻找创业地点。当时真纪子很不理解丈夫,她在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说:“我起初有些接受不了,‘都什么年纪了,还想这些’。”
后来他们搬到本州岛东北部的秋田县,在这个盛产稻米和美酒的地方,开了一家融合了餐厅、农舍与菜园的农居。为了给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他们只接受提前预约,晚餐时间更是只接待两组客人。
创业以来,山本聪夫妇遇到过许多困难,但都被他们一一解决,如今农居基本上实现了收支平衡。对此,山本聪颇有感触地说:“想实现盈利比想像中难,但比起赚钱,我更想好好珍惜与人相处的时光。”
同山本聪类似,59岁的服部诚(Makoto Hattori)也不完全是为了钱而创业。他已在一家玩具设计公司坐到了高管的位子,但不愿就这样退休,于是在2013年年底辞职创业。
服部很喜欢跑马拉松,因此决定将兴趣与创业结合起来。他成立了Run Be公司,运用开发玩具的经验,设计了专门展示奖牌的吊牌。他对台湾《今周刊》说:“我常参加马拉松比赛,家里有很多奖牌不知如何处理,我想其他人应该也有这种困扰,所以开发了这种产品。”
在服部看来,每块马拉松奖牌都是参赛者辛苦得来的,所以吊牌“要有很高的质感”——用高知县的刺柏木制作,这样参赛者在“闻到木头香时,会回想起赛场上的辛苦和完赛的喜悦”。
“我最大的愿望是打响Run Be的品牌知名度,并且通过产品结交朋友,让更多人来跑马拉松。”服部说。
日本政府帮老年创业者排忧解难
老年人创业看上去很美,但市场研究、经营策略、财务融资等重重关卡,让思维模式已定型的他们需要重新“补课”,创业之路因此变得艰辛。
日本NHK电视台称,对新产业的了解不足,加上对过去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过度自信,往往造成老年创业者难以回本。统计显示,46%的日本老年创业者陷入亏损,这个数字是35岁以下创业者的近1.5倍。
对此,日本文教大学国际学部教授铃木正明(Suzuki Masaaki)建议,老年人开始创业前,“应先和其他有管理经验的人讨论,学习危机处理策略”。
日本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老年创业者的难题。2014年夏天,日本民主党执政时期被暂停的“创业塾”项目重新启动。“创业塾”里,由政府委托的地方金融机构、工商团体、律师、税务、创业家等担任讲师,合力开设创业课程,解决老年人群创业的疑难杂症。
位于东京秋叶原附近的“中小企业振兴公社”,便提供此类培训。据台湾《天下》杂志报道,该机构的“银发创业课程”包含创业企划书、财税知识,甚至还有社交媒体行销等内容,帮助学员在4周内迈入创业的大门。
“银座第二人生”是东京一家为老年创业者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该公司也向创业者出租办公楼。其负责人向NHK透露,共有1070家公司租借了他们的办公楼,平均每月新增50~60家,“有七成创业者是50多岁和60多岁的,还有70岁的”。
日本政府还对老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厅可向由60岁以上创业者创建的雇用老年人的公司发放补贴,最高可达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5万元)。通过日本政策金融公库的“老年人创业者支援资金”贷款制度,老年创业者可得到最高7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51.7万元)的贷款。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之初曾承诺,要将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变成“创业强国”。如今,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投入创业,但日本似乎离安倍的设想越来越遥远。《日本时报》称,近些年,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总数一直在下滑,日本年轻人越来越不敢承担创业风险。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局的报告,2012年的新创业者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36%,30年前的这一数字为57%。
年轻人不愿创业,除了担心失败会使生活陷入困境外,也与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有关。日本人认为“失败”是丢人的事,而创业总是伴随着失败。如此一来,多数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选择进入公司打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调查显示,敢于脱离安稳的生活去创业的日本年轻人越来越少,比30年前减少了两成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老年创业者的数量显著增加,每3个创业者中,就有一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老年创业者在资金、人脉和经验上均有优势
“这款面霜与现有的面霜有什么不同?我们的顾客在什么时间使用这款产品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是早上还是晚上?”今年6月的一天,日本化妆品生产商宝丽集团的销售人员聚集在位于东京世田谷区的店中,学习、了解公司的最新产品及其促销活动。该店店主、83岁的杉山美代子(Miyoko Sugiyama)向总部来的代表连续发问,她说:“除非我非常了解这款产品,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解释清楚,否则我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顾客也不会信任我。”
杉山是宝丽集团约5万名“美容主管”中的一员。自1973年起,她就为宝丽工作,几乎了解集团所有工作的流程。21年前,已退休两年的她买下现在这家店面,与宝丽签订委托销售合同,从此开始了创业之旅。她了解30多岁顾客的偏好、健康状况和购物习惯。当推出新产品或顾客打算首次尝试产品时,她会骑车或乘火车去拜访她们。这位80多岁老人的精力令人震惊。她说:“我不会退休,只要顾客需要我。”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15年,日本有近27%的人口年龄在65岁及以上。大多数老年人活到老,干到老。除了退休后重新找工作,像杉山美代子这样创业的人越来越多。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中小企业厅近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日本新创业人群中约1/3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0年前这个数字只有8%。
报告称,这些自主创业的老年人倾向于利用自己的职业经验,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和其他企业服务。日本政策金融公库2014年的调查则发现,老年人创业主要从事医疗、餐饮及旅馆业,其中有近1/4的人没有干自己的老本行。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手里的钱更多。55岁以上的创业者大多有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2.7万元)以上的积蓄,因而不必为启动资金发愁。他们的人脉更广、阅历更丰富、心态更平和。这些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顺利发展,成功概率更大。
今年64岁的深川幸子(Sachiko Fukagawa)曾在制药公司和花王株式会社工作。退休后,她希望继续工作,于是拿出积蓄建立了“Q―STATION”网站,主要从事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以及为保健师等提供交流平台。她对日本《读卖新闻》表示,人生充满选择,对许多女性而言,结婚、生育、教子等是年轻时绕不过去的选项,退休之后就不一样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在花王工作的经历让她的创业之路轻松了许多。
创业动机不只是钱
根据日本智库“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研究员、东京大学政策展望研究中心助教松田尚子(Matsuda Naoko)的调研,在日本,超过50岁的员工薪酬很难上涨,65岁时收入开始大幅减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者工作的年限越长,收入就越高。松田因此认为,“钱景”向好促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创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老人只是为了钱,他们创业还有“非金钱理由”。松田表示,很多老人出于“希望自己的技能得到发挥”、“想利用自由时间做点事”的动机,走上创业之路。
日本东京研究所主任研究员野村敦子(Atsuko Nomura)也认为,创业的老人希望让知识和经验发挥作用,并享受有效率、有成就、充实的“黄金岁月”。
日本政策金融公库的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创业者面对的“盈利”压力相对不大,近70%的创业者认为“只要能收支平衡就好了”。
山本聪(Satoshi Yamamoto)夫妇便抱有这样的想法。2011年,55岁的山本聪申请提前退休,和妻子山本真纪子(makiko Yamamoto)搬出公司宿舍,寻找创业地点。当时真纪子很不理解丈夫,她在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说:“我起初有些接受不了,‘都什么年纪了,还想这些’。”
后来他们搬到本州岛东北部的秋田县,在这个盛产稻米和美酒的地方,开了一家融合了餐厅、农舍与菜园的农居。为了给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他们只接受提前预约,晚餐时间更是只接待两组客人。
创业以来,山本聪夫妇遇到过许多困难,但都被他们一一解决,如今农居基本上实现了收支平衡。对此,山本聪颇有感触地说:“想实现盈利比想像中难,但比起赚钱,我更想好好珍惜与人相处的时光。”
同山本聪类似,59岁的服部诚(Makoto Hattori)也不完全是为了钱而创业。他已在一家玩具设计公司坐到了高管的位子,但不愿就这样退休,于是在2013年年底辞职创业。
服部很喜欢跑马拉松,因此决定将兴趣与创业结合起来。他成立了Run Be公司,运用开发玩具的经验,设计了专门展示奖牌的吊牌。他对台湾《今周刊》说:“我常参加马拉松比赛,家里有很多奖牌不知如何处理,我想其他人应该也有这种困扰,所以开发了这种产品。”
在服部看来,每块马拉松奖牌都是参赛者辛苦得来的,所以吊牌“要有很高的质感”——用高知县的刺柏木制作,这样参赛者在“闻到木头香时,会回想起赛场上的辛苦和完赛的喜悦”。
“我最大的愿望是打响Run Be的品牌知名度,并且通过产品结交朋友,让更多人来跑马拉松。”服部说。
日本政府帮老年创业者排忧解难
老年人创业看上去很美,但市场研究、经营策略、财务融资等重重关卡,让思维模式已定型的他们需要重新“补课”,创业之路因此变得艰辛。
日本NHK电视台称,对新产业的了解不足,加上对过去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过度自信,往往造成老年创业者难以回本。统计显示,46%的日本老年创业者陷入亏损,这个数字是35岁以下创业者的近1.5倍。
对此,日本文教大学国际学部教授铃木正明(Suzuki Masaaki)建议,老年人开始创业前,“应先和其他有管理经验的人讨论,学习危机处理策略”。
日本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老年创业者的难题。2014年夏天,日本民主党执政时期被暂停的“创业塾”项目重新启动。“创业塾”里,由政府委托的地方金融机构、工商团体、律师、税务、创业家等担任讲师,合力开设创业课程,解决老年人群创业的疑难杂症。
位于东京秋叶原附近的“中小企业振兴公社”,便提供此类培训。据台湾《天下》杂志报道,该机构的“银发创业课程”包含创业企划书、财税知识,甚至还有社交媒体行销等内容,帮助学员在4周内迈入创业的大门。
“银座第二人生”是东京一家为老年创业者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该公司也向创业者出租办公楼。其负责人向NHK透露,共有1070家公司租借了他们的办公楼,平均每月新增50~60家,“有七成创业者是50多岁和60多岁的,还有70岁的”。
日本政府还对老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厅可向由60岁以上创业者创建的雇用老年人的公司发放补贴,最高可达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5万元)。通过日本政策金融公库的“老年人创业者支援资金”贷款制度,老年创业者可得到最高72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51.7万元)的贷款。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之初曾承诺,要将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变成“创业强国”。如今,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投入创业,但日本似乎离安倍的设想越来越遥远。《日本时报》称,近些年,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总数一直在下滑,日本年轻人越来越不敢承担创业风险。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局的报告,2012年的新创业者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36%,30年前的这一数字为57%。
年轻人不愿创业,除了担心失败会使生活陷入困境外,也与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有关。日本人认为“失败”是丢人的事,而创业总是伴随着失败。如此一来,多数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选择进入公司打工,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