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理科男:为男人“包办式购物”
本报记者 张宝钰
青年参考
(
2016年09月28日
15
版)
通常每个垂衣盒子中会有8~12样商品,组成2~3套搭配,包括鞋、领带,甚至帽子。
提到“理科男”,很多人会用“技术宅”、“缺乏情趣”、“过分理智”等形容他们。身为海归理科男的陈曦却与众不同,这点从他的创业内容可见一斑——他要用硬邦邦的数学算法,做一件有些浪漫、有些温暖的事——帮男人买到适合的衣服。
“既然男人懒得选,那垂衣就帮他们挑”
2014年年底,还在美国华尔街做套利交易的广州小伙儿陈曦有了回国的念头。当时他在美国待了快5年,2009年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后,顺利申请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同一专业读硕士。根据前不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大学排行榜,芝大排名全球第三,芝大的数学系更是鼎鼎有名,出过9位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
2010年毕业后,陈曦没费多大功夫就在华尔街找到了工作,在一家资金规模超过2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做交易员。几年后辞职时,陈曦已成为该公司亚洲区交易主管。
从物质水平看,当时的陈曦已远远领先于同龄人,参加工作一年后赚的钱就比父亲多。用他朋友的说法,在华尔街工作巅峰时期的陈曦,“可以边看电影边玩《英雄联盟》,顺便手动完成套利交易”。
但他没有继续这种让人羡慕的生活。去年4月回国后,在国内双创潮流火热的大背景下,他在杭州组建了创业团队。
提到“理科男”,很多人会用“技术宅”、“缺乏情趣”、“过分理智”等形容他们。身为海归理科男的陈曦却与众不同,这点从他的创业内容可见一斑——他要用硬邦邦的数学算法,做一件有些浪漫、有些温暖的事——帮男人买到适合的衣服。
他公司的名字是“垂衣”。“刚回国时很多人搞不懂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是教男人穿衣服还是纯男装购物网站。事实上我们的核心是,不需要用户在海量商品中选择,只需要进行判断。我们希望比用户更了解他们会喜欢什么,并帮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陈曦说。
“在我看来,男人买不到衣服是个历史性难题,其症结在于,现有的购物方式根本不适合男人。”陈曦表示,无论是网购还是逛街,让男人在海量商品中挑选服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多男人并不享受购买衣服的过程,只希望用最少的精力买到最合适的东西。
“既然男人懒得选,那垂衣就帮他们选。我们通过机器分析(算法)加人工推荐(理型师)的方式,尽可能精准地帮他们选衣服。用户先试穿,如果合适就留下,不喜欢就免运费退回。”陈曦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这种包办式购物的好处在于,最大程度地简化了置装过程,用户只需在家等快递就好。毕竟,男女购物的逻辑不同,女性享受过程而男性更重视结果,“我们想做的就是为男性购衣找到更有效率的方式”。
“让人发挥人擅长的东西,让机器施展机器的长处”
用户登录垂衣网站后,要先完成一些简单的风格测试题,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偏好做出初步判断,同时垂衣会推荐一名理型师,由他结合后台的算法分析及跟用户的进一步接触,为其挑选一盒服饰。
垂衣主管市场的负责人梁格非介绍,通常每个盒子中会有8~12样商品,组成2~3套搭配,包括鞋、领带甚至帽子。垂衣在挑选时会充分考虑用户的经济能力和偏好,有100~200元的平价服饰,也有几千元的高端单品。东西寄出后,用户有7天的试穿时间,他们可以按照理型师的建议进行搭配,也可以跟自己的衣服重新组合。
算法分析加人工推荐的方式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逻辑。为了精准地帮用户挑选衣服,陈曦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数学专业技能和大数据分析功底。
用户填完问卷后,后台算法究竟如何工作?陈曦说,举个例子,如果用户明确表示不喜欢格子衬衫,那系统会将这类衣服自动过滤,理型师再做挑选时,就没有此选项了。如果用户在身材描述中填了“有肚腩”,系统会自动剔除修身或其他容易暴露缺点的衣服。
“当用户完成一次交易后,后台会记录他来自哪里,买了什么,退了什么,什么时间收发快递,持有商品多长时间退货,有什么品牌倾向、消费能力的区间等。”陈曦表示,“这些都能帮我们勾勒出一个人的面貌和习惯,而后系统会把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分析出如何选到更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衣服,以及有可能推荐给他的其他商品。”
“从数据端采集和分析,到理型师对用户的梳理,垂衣建立了一套体系。用户只要说出平时穿着的品牌、尺码或输入基本数据,垂衣就能找到适合他们的衣服。”陈曦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比起女装,男装款式的变化相对较少,男装真正精致之处在于合身的剪裁、优质的面料和各种见微知著的细节。
垂衣现在把目标对准城市里的中高端男士,他们希望穿得更好,但通常没时间和耐心亲自挑选,或者对自己适合什么风格的衣服摸不着头脑。“我们希望用一套很好的人机交互设计,让人发挥人擅长的东西,让机器施展机器的长处,最后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更高效地为用户推荐合适的衣服。”
大咖眼中“思路最清晰的创业者”
在对陈曦做电话采访时,《青年参考》记者感觉到,他反应极快、条理清晰,几乎所有答复都是顺畅的书面语言。陈曦也认为自己是“逻辑性和空间想象力异常强的人,既可以把复杂的金融交易完整地想清楚,也可以把大型活动在脑子里彩排一遍”。
早前参加北京卫视的一档创业节目时,陈曦的创业陈述获得了几乎所有现场嘉宾的认可。真格基金合伙人方爱之、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和台湾风险投资人童士豪,更是称赞他是自己“见过的思路最清晰的创业者”。
“我几乎做每一件重要的事都会先在脑袋里模拟一遍,然后修正一些环节。”陈曦告诉记者。不过他也承认,自己可能不是非常出色的项目经理人。“我擅长宏观架构并迅速拿出解决方案,但如果事情真由我来做,可能出一些纰漏,我还是比较随性的人。”针对这一点,在去年搭建团队时,他十分注意扬长避短。
陈曦告诉记者,目前主抓产品的张卿是原“豆瓣”和“她理财”公司的员工,思维缜密、面面俱到,而且执行力非常强,是不可多得的项目经理人才。主抓市场的梁格非是他中山大学的师弟,做事很有格调,经他把控的垂衣盒子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盒子外观精细,“颜值”非常高。
“在创业初期,与其说要找一些能力强的人,倒不如说找一些陪你经历困难的人。因为是第一次创业,我们很可能要学习一些东西,所以基石必须打好,彼此的价值观需要高度契合。”陈曦表示。
很多海归精英有朴素的价值观
事实上,在创立垂衣前,陈曦没有一点时尚行业的从业经验。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创业方向,他回忆道,在美国生活期间,在大街上遇到亚裔,能从对方的穿着判断出他是韩国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因为穿衣格调不同。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增长飞速,人们的消费能力日渐提升,但大部分人的穿着并没有变得更有格调。陈曦说,垂衣想做的是让男人更有品位,而且“不想用说教的方式,大部分人对说教抱有抵触情绪,所以垂衣希望用推荐的方式慢慢影响他们的品位”。
在陈曦的同事、同样留学美国的海归王忆楠看来,很多美国精英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有朴素的价值观,他们努力工作不单是为了赚钱,甚至不是为了赚钱,“他们的人生目标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而不是‘我要找个很牛的工作赚一堆钱’”,陈曦就是如此。
这种价值观对很多人来说有些匪夷所思,但王忆楠并不觉得奇怪,“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后来接受的教育,都奠定了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单从创业的出发点说,他们已经跑赢了很多人。他们的目标不再是盈利,而是改变他认为有能力改变的社会观念”。
陈曦向《青年参考》记者回忆,在纽约的生活其实极其忙碌,早上6点起床,凌晨3点睡觉是常事,还要随时和客户沟通,及时关注各地区股市动态。几年下来,他觉得有很强烈的不安定感,“对冲基金赚钱赚得太轻松了,对社会的贡献其实没有多大,生活不该是那样的”。
“回国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乏味’。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种经历,就是在晚上,你忽然想到死亡,会有极大的恐惧。我当时在美国就是那种状态,平时安逸、愉快,但一想到将来就会不安,对10年后的自己没信心。”陈曦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提到“理科男”,很多人会用“技术宅”、“缺乏情趣”、“过分理智”等形容他们。身为海归理科男的陈曦却与众不同,这点从他的创业内容可见一斑——他要用硬邦邦的数学算法,做一件有些浪漫、有些温暖的事——帮男人买到适合的衣服。
“既然男人懒得选,那垂衣就帮他们挑”
2014年年底,还在美国华尔街做套利交易的广州小伙儿陈曦有了回国的念头。当时他在美国待了快5年,2009年从中山大学数学系毕业后,顺利申请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同一专业读硕士。根据前不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的大学排行榜,芝大排名全球第三,芝大的数学系更是鼎鼎有名,出过9位世界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
2010年毕业后,陈曦没费多大功夫就在华尔街找到了工作,在一家资金规模超过2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做交易员。几年后辞职时,陈曦已成为该公司亚洲区交易主管。
从物质水平看,当时的陈曦已远远领先于同龄人,参加工作一年后赚的钱就比父亲多。用他朋友的说法,在华尔街工作巅峰时期的陈曦,“可以边看电影边玩《英雄联盟》,顺便手动完成套利交易”。
但他没有继续这种让人羡慕的生活。去年4月回国后,在国内双创潮流火热的大背景下,他在杭州组建了创业团队。
提到“理科男”,很多人会用“技术宅”、“缺乏情趣”、“过分理智”等形容他们。身为海归理科男的陈曦却与众不同,这点从他的创业内容可见一斑——他要用硬邦邦的数学算法,做一件有些浪漫、有些温暖的事——帮男人买到适合的衣服。
他公司的名字是“垂衣”。“刚回国时很多人搞不懂我们究竟在做什么,是教男人穿衣服还是纯男装购物网站。事实上我们的核心是,不需要用户在海量商品中选择,只需要进行判断。我们希望比用户更了解他们会喜欢什么,并帮他们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陈曦说。
“在我看来,男人买不到衣服是个历史性难题,其症结在于,现有的购物方式根本不适合男人。”陈曦表示,无论是网购还是逛街,让男人在海量商品中挑选服饰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很多男人并不享受购买衣服的过程,只希望用最少的精力买到最合适的东西。
“既然男人懒得选,那垂衣就帮他们选。我们通过机器分析(算法)加人工推荐(理型师)的方式,尽可能精准地帮他们选衣服。用户先试穿,如果合适就留下,不喜欢就免运费退回。”陈曦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这种包办式购物的好处在于,最大程度地简化了置装过程,用户只需在家等快递就好。毕竟,男女购物的逻辑不同,女性享受过程而男性更重视结果,“我们想做的就是为男性购衣找到更有效率的方式”。
“让人发挥人擅长的东西,让机器施展机器的长处”
用户登录垂衣网站后,要先完成一些简单的风格测试题,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偏好做出初步判断,同时垂衣会推荐一名理型师,由他结合后台的算法分析及跟用户的进一步接触,为其挑选一盒服饰。
垂衣主管市场的负责人梁格非介绍,通常每个盒子中会有8~12样商品,组成2~3套搭配,包括鞋、领带甚至帽子。垂衣在挑选时会充分考虑用户的经济能力和偏好,有100~200元的平价服饰,也有几千元的高端单品。东西寄出后,用户有7天的试穿时间,他们可以按照理型师的建议进行搭配,也可以跟自己的衣服重新组合。
算法分析加人工推荐的方式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逻辑。为了精准地帮用户挑选衣服,陈曦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数学专业技能和大数据分析功底。
用户填完问卷后,后台算法究竟如何工作?陈曦说,举个例子,如果用户明确表示不喜欢格子衬衫,那系统会将这类衣服自动过滤,理型师再做挑选时,就没有此选项了。如果用户在身材描述中填了“有肚腩”,系统会自动剔除修身或其他容易暴露缺点的衣服。
“当用户完成一次交易后,后台会记录他来自哪里,买了什么,退了什么,什么时间收发快递,持有商品多长时间退货,有什么品牌倾向、消费能力的区间等。”陈曦表示,“这些都能帮我们勾勒出一个人的面貌和习惯,而后系统会把信息进行提炼和加工,分析出如何选到更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衣服,以及有可能推荐给他的其他商品。”
“从数据端采集和分析,到理型师对用户的梳理,垂衣建立了一套体系。用户只要说出平时穿着的品牌、尺码或输入基本数据,垂衣就能找到适合他们的衣服。”陈曦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比起女装,男装款式的变化相对较少,男装真正精致之处在于合身的剪裁、优质的面料和各种见微知著的细节。
垂衣现在把目标对准城市里的中高端男士,他们希望穿得更好,但通常没时间和耐心亲自挑选,或者对自己适合什么风格的衣服摸不着头脑。“我们希望用一套很好的人机交互设计,让人发挥人擅长的东西,让机器施展机器的长处,最后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更高效地为用户推荐合适的衣服。”
大咖眼中“思路最清晰的创业者”
在对陈曦做电话采访时,《青年参考》记者感觉到,他反应极快、条理清晰,几乎所有答复都是顺畅的书面语言。陈曦也认为自己是“逻辑性和空间想象力异常强的人,既可以把复杂的金融交易完整地想清楚,也可以把大型活动在脑子里彩排一遍”。
早前参加北京卫视的一档创业节目时,陈曦的创业陈述获得了几乎所有现场嘉宾的认可。真格基金合伙人方爱之、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和台湾风险投资人童士豪,更是称赞他是自己“见过的思路最清晰的创业者”。
“我几乎做每一件重要的事都会先在脑袋里模拟一遍,然后修正一些环节。”陈曦告诉记者。不过他也承认,自己可能不是非常出色的项目经理人。“我擅长宏观架构并迅速拿出解决方案,但如果事情真由我来做,可能出一些纰漏,我还是比较随性的人。”针对这一点,在去年搭建团队时,他十分注意扬长避短。
陈曦告诉记者,目前主抓产品的张卿是原“豆瓣”和“她理财”公司的员工,思维缜密、面面俱到,而且执行力非常强,是不可多得的项目经理人才。主抓市场的梁格非是他中山大学的师弟,做事很有格调,经他把控的垂衣盒子受到用户的高度认可,盒子外观精细,“颜值”非常高。
“在创业初期,与其说要找一些能力强的人,倒不如说找一些陪你经历困难的人。因为是第一次创业,我们很可能要学习一些东西,所以基石必须打好,彼此的价值观需要高度契合。”陈曦表示。
很多海归精英有朴素的价值观
事实上,在创立垂衣前,陈曦没有一点时尚行业的从业经验。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创业方向,他回忆道,在美国生活期间,在大街上遇到亚裔,能从对方的穿着判断出他是韩国人、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因为穿衣格调不同。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增长飞速,人们的消费能力日渐提升,但大部分人的穿着并没有变得更有格调。陈曦说,垂衣想做的是让男人更有品位,而且“不想用说教的方式,大部分人对说教抱有抵触情绪,所以垂衣希望用推荐的方式慢慢影响他们的品位”。
在陈曦的同事、同样留学美国的海归王忆楠看来,很多美国精英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有朴素的价值观,他们努力工作不单是为了赚钱,甚至不是为了赚钱,“他们的人生目标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而不是‘我要找个很牛的工作赚一堆钱’”,陈曦就是如此。
这种价值观对很多人来说有些匪夷所思,但王忆楠并不觉得奇怪,“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后来接受的教育,都奠定了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单从创业的出发点说,他们已经跑赢了很多人。他们的目标不再是盈利,而是改变他认为有能力改变的社会观念”。
陈曦向《青年参考》记者回忆,在纽约的生活其实极其忙碌,早上6点起床,凌晨3点睡觉是常事,还要随时和客户沟通,及时关注各地区股市动态。几年下来,他觉得有很强烈的不安定感,“对冲基金赚钱赚得太轻松了,对社会的贡献其实没有多大,生活不该是那样的”。
“回国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乏味’。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种经历,就是在晚上,你忽然想到死亡,会有极大的恐惧。我当时在美国就是那种状态,平时安逸、愉快,但一想到将来就会不安,对10年后的自己没信心。”陈曦告诉《青年参考》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