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刚过60岁,但林熙的父母已经背着女儿考察过3家养老机构了。
一天晚饭后,父亲故作轻松地对林熙说:“将来我和你妈养老,不用你操心。某某养老院条件还行,我们的退休工资也能负担……”
林熙对《青年参考》回忆,自己当时“瞬间就哭了出来”。
在中国,这样的父母越来越多,让步入青壮年的独生子女一代感到五味杂陈。几千年来,为父母养老对国人而言都是天经地义;然而,当一对夫妻上有4个老人,下有1个甚至2个孩子,“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也随之日渐瓦解。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称:“中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之深,有时会达到令日本人惊叹的地步……不过,可以预想到的是,中国年轻一代未来要面对的现实非常严峻。”
青年一代撑起“倒金字塔”家庭?
林熙常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拉低了首都人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她和丈夫都在体制内工作,稳定、体面,但工资偏低。某种程度上,他们夫妻俩也是“啃老族”——房子、车子,都是双方父母赞助购买的。
在飞涨的房价面前,一套房子往往提前把双方老人的毕生积蓄“榨干”。在林熙看来,“父母为子女花光了积蓄,子女不养父母,谁来养”?
然而悖论由此诞生。“在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下,两口子有经济实力让4个老人安度晚年吗?只能祈祷父母不生大病。”林熙说。
韩国《中央日报》近日指出,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许多“80后”转发过类似的抱怨:“小时候没有兄弟姐妹,就业结婚后要赡养双方的4位老人,现在大环境鼓励养两个孩子,想一想就觉得可怕。”
“孝”字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对今天的青少年而言亦是如此。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立青少年教育振兴机构近期对中、美、韩、日4国高中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照顾父母”是中日高中生意见分歧最大的一项。对于“父母年老后你会自己照顾他们吗”的问题,回答“是”的日本高中生位38%,美国和韩国都在50%左右,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达88%。
可以想见,心有余而力不足,将逐渐成为青年一代面对倒金字塔式家庭时的状态。公开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这一规模将以每年1000万人的速度增长。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普遍逊于父辈,但摆在眼前的任务,却是前所未有的重。
送父母去养老院,难度堪比送娃上重点
父母为林熙宽心,表示将来要去养老院,可事实上,这颇有些一厢情愿的意味。就算父母、子女在情感上都能认同在养老院养老,“养老院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准确地说,送父母去养老院,难度不亚于送孩子上重点校。”林熙对《青年参考》表示。
《南华早报》此前报道称,“在内地,大多数公办养老院都是‘一床难求’。如果要入住北京最火的养老院,排队时长竟然要100年”。
老龄化时代提前到来,而整个社会尚未做好准备。英国广播公司援引《经济学人》于2015年年底进行的一项调查称,在全球80个参与调查的国家中,中国是临终关怀体系水平最低的10个国家之一,“缺乏临终关怀场所,医院护理让人难以负担”。
养老院名额紧俏,在一些社区,老年人们选择抱团取暖。83岁的北京老太太司芳帆(音)告诉美国《洛杉矶时报》,过去10年里,自己领导着由24名退休人士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面向社区内的老年人展开帮助和互助。志愿者可以为老人约见医生、买东西,或是陪对方聊天。
63岁的李秀兰(音)是与司芳帆一起工作的志愿者。她说:“过去,如果你有5个孩子,其中1个不孝顺,没什么关系。但现在,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为他们带来了很大压力。我们老年人都不愿意跟孩子说我们病了或是很孤单。”
英国广播公司指出:“如果在人口众多、相对富裕的城市,享受养老服务都存在困难,那么在中国众多小村庄中零落分布的老年人,想要得到照顾,又该怎么办?”
皈依寺庙,甚至成了一种养老选择。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在福建三明市红山上,一座名为“吉祥寺”的寺庙接收了大量老人,为其提供免费食宿。“进入吉祥寺的老人都走过了漫长的路:地理上如此,因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感情上也是如此,因为在中国这个注重孝道的社会里,进入养老院会有一种耻辱感。”
在中国,养老产业大有可为
《德国之声》中文网日前援引《新苏黎世报》的报道指出,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但由于人口老龄化迅速,依照现在的计算方式,政府承诺支出的退休金已经超出养老公积金的支付能力。
美国《侨报》近日发表文章称,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把目光投向了“以房养老”,即:老人把房子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定期支付给老人一笔养老钱,直至老人过世,房子则通过与老人亲属协商进行处置,获得相应的收益。文章指出,“以房养老”虽在欧美较为成熟,但仍属小众产品,仅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
《侨报》认为,在中国,养老产业大有可为。这不仅指兴建公办或民营的各种养老院,也指整个产业链都有待完善。
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营销与创新学副教授弗洛里安·巴赫(Florian kohl Bach)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与老年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老年市场潜力达人民币4万亿元”。
《日本经济新闻》则分析称,“虽然目前中国政府尚未明确表示,但在不远的将来引入和日本同样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每年都在上海等地举办“中日老龄产业交流会”,每次都吸引了大量想在中国销售产品的日本企业参与。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中国政府终将拿出巨额补贴用于养老产业,否则不利于社会稳定。“很多商人正是打着这样的算盘才聚集到这里。”
“虽然还有社会观念转变、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但中国的养老产业已经开始助跑,准备迎来真正的起飞。”《日本经济新闻》这样写道。
林熙期待这一“起飞”早日来到,“解决养老问题,应该由政府、民间、家庭三方形成合力”。在她的想象中,再过10年,“整个社会的养老体系应该完善很多,那时候,父母也正好70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