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

未来,我们住在移动盒子里

本报记者 蒋肖斌   青年参考  ( 2016年09月28日   10 版)

    青山周平

    “盒子”组成的社区

    因为改造了一户被称为“史上最小学区房”的北京老四合院——35平方米内住了三代5口人,再加上颜值颇高,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近来拥有了很多中国的迷妹。9月20日晚,他出现在北京三里屯“2025,你想怎么住”论坛,为未来中国人的居住操心。

    在现代社会,一方面人们更趋向于独立的生活方式——一人居住、一人工作、一人消费、一人享受的“个体时代”已经来临;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区的很多服务和设施在向“共享”的形态转变。

    如何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新的家的归属感?青山周平认为,“共享社区”将作为一种新型居住模式,把有着共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互帮互助,一起生活。

    胡同就是一个“共享社区”

    青山周平198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2003年毕业于大阪大学,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现在清华大学建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在北京设计过“原麦山丘西单店”、“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等项目,而真正吸引他的,是老北京的胡同。

    从2005年起,青山周平就把家从东京搬到了北京,长期住在北京的胡同里。“与其说喜欢胡同的传统建筑,不如说是对那里的日常生活有着强烈的亲切感。”青山周平发现,胡同生活有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家的各种功能并非都是在家里完成的。

    胡同里边,往往放着各种家具:板凳、桌子、案板、灶台、储物柜、健身器材、扫帚……这些本来属于家庭的物品,都出现在公共空间,而且左邻右舍都能使用。于是,在共同使用这些物品的时候,邻居们就自然而然地一起做饭、一起乘凉、一起下棋、一起聊天。

    近年来,在社会的各种场合,都在发生从“所有”到“利用、体验”的变化。现在流行“共享经济”,共享一辆车,如优步、滴滴打车;共享一个房间,如airbnb(联系旅游者和有空房出租的房主的网站)、小猪短租。

    青山周平的理念更进一步,他要“共享社区”。他认为,共享是人类的本质欲望之一,在原始时代,个人获得的食物要和群体一起分享,分享能力越强的群体越容易生存,而我们现代人就是这样生存下来的群体的后代。数百年前,我们的居住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形式,家族以外的人也可以频繁出入。直到工业革命之后,与公共的、外部的世界完全分离的、“作为家人私人空间”的家才开始形成,并随着近现代住宅的商品化、工业化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强化。

    青山周平说:“中国的年轻人缺少家的概念。他们可能有小的房子,但从早到晚一直在外面工作,晚上回家基本就是一个人生活。这种房子不能说是他们的家,因为家是家庭的容器。那么,城市里有没有另一种场所,可以提供家的概念?”

    近几年,一种叫做“共享社区”的新型居住模式开始在世界各地引发关注。一定数量的陌生人共有同一空间并生活在一起。在形式上,这和大学宿舍、合租屋等相似,但并不出自经济考虑。共享社区和普通住宅相比,租金未必便宜,却是一种具有魅力的生活方式。

    四百多个盒子组成的社区

    青山周平为未来的共享社区提出并实践了一种可能。在广东清远市一栋纺织工厂的7层空置宿舍楼,他在每层放了大约60个“盒子”,400多个盒子组成了一个社区。

    通常的住宅是用墙将房间隔开,划分出厨房、洗手间、卧室等区域,并把沙发、柜子、桌子等家具摆放在房间里。而在这个“盒子社区”里,青山周平把房间设计成能像家具一样移动的“盒子”,以此取代传统的房间;借鉴胡同、弄堂等传统城市中的共享空间,把原本在内部的家具布置在“盒子”外;而厨房、洗手间等需要连接给排水的功能区域则全部公用,集中在楼层的中心。

    青山周平说:“每个人的房间由两种要素组成——包含单人床的盒子,以及盒子外面可以自由安装的家具。盒子下安装滚轮,可以自由移动。家具组合包括玄关柜、书架、衣柜、工作台等,可以根据住户喜爱和需求自由选择后组装在盒子的外壁。”

    这样,居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喜好来选择模块,有普通之家、爱书者之家、工作狂之家、植物控之家……更神奇的是,来往的人通过观察主人的外部家具陈设,有着相同喜好的人就能自然地产生交流并聚到一起。比如,只要移动“盒子”,聚集几个爱书者之家,周围空间就变成了图书馆。

    当然,人们也可以租一两个“盒子”发展自己的小事业。比如,衣柜组合能成为服装店,工作台组合和沙发组合成为咖啡厅。“盒子”之间的空隙可以用来摆放公共的桌椅、健身器具,或者布置成花园,供人们休息和交往。

    青山周平描述了一幅让人心动的画面:“早上太阳初升,和几个朋友一起做瑜伽;周末约上喜欢烹饪的朋友,一起做菜、聚会。”尽管每个人完全拥有的私人空间变小了,但我们的生活变丰富了。在共享社区里,不只是居住的空间,住户的私人物品和个人技能也能积极共享,比如,分享自己偶尔使用的晚礼服,或是向邻居学习某种知识。

    城市化家 家化城市

    自2013年起,以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为主要发起人,以人居为主题,在建筑师、研究学者及各类企业之间的对话活动House Vision持续开展。活动进入中国后,被称为“理想家”。

    在参加“理想家”项目时,包括青山周平在内的许多设计师,对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做了新的尝试。“也许住在老旧四合院的普通老百姓,非常憧憬有一天能搬进明亮、崭新的高楼大厦,但我认为这种想法存在某种误区。在四合院的环境中,街坊四邻有非常亲密的接触和联系,这才真正的舒适和幸福。”原研哉说。

    原研哉说:“日本拆除过很多古老的建筑,现在非常后悔。别看四合院杂乱陈旧,住的都是最普通的百姓,但如果把它拆毁,将来肯定后悔,希望中国不要走日本的老路。如何将旧的建筑作为未来的资源合理开发,这是中国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青山周平说,通过共享社区,我们隐约看到了新时代的姿态。

    在“盒子社区”中,既有居住空间,又有工作空间,还有小店、教室、公共场所……在“家”中加入了工作、学习、休闲、交流、生产等城市功能。另一方面,近年来,在写字楼、商场、公园等城市空间中,也出现了类似家的地方。比如,一些公司的办公室里有厨房、健身房,星巴克更像一个城市客厅,airbnb则模糊了家与酒店的概念。

    20世纪的建筑大师之一柯布西耶曾说,理想城市可以对居住、劳动、游憩和交通等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配并使之正常运行。“共享社区将‘城市化家,家化城市’,城市和家浑然一体的环境即将出现。”青山周平说。

    原研哉说:“日本已经过了发展的鼎盛期。日本相当于一个22岁的成人,身高各方面可能不会再成长。中国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就像16岁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也会带来更多惊喜,蕴含着很多潜能。”

 

未来,我们住在移动盒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