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挖掘者”在莫斯科“地下世界”穿行

本报记者 温莎   青年参考  ( 2016年08月24日   24 版)

    地下并非毫无风险。

    米沙从艾卡特林尼斯基公园进入“地下世界”。

    美国人1991年绘制的“地铁2号”线路图

    洞穴、隧道、矿山、暗堡,莫斯科地下密布着废弃建筑,一群自称“挖掘者”的城市探险家穿行其间自得其乐,一代接一代地尝试揭开“地下世界”的神秘面纱。

    莫斯科的“地下世界”

    俄罗斯军队中央学术剧院坐落在莫斯科北部的苏沃洛夫广场,在那里,财大气粗的苏联曾将坦克当成演出道具开上舞台。浓厚苏联风格的剧院旁边是艾卡特林尼斯基公园,大片绿地宛如镶嵌在市中心的一块翡翠。

    在米沙(Mischa)眼中,这里最主要的用途是打开一个通向“地下世界”的入口。据北美青年文化平台“VICE”网站报道,俄罗斯的城市探险者更喜欢用“挖掘者”来称呼自己,他们中有男有女,排水系统、地下隧道、暗河和已被遗忘的军事设施都是这些人的乐园。

    英国路透社称,俄罗斯首都的居民一定想不到,他们脚下有星罗密布的地下建筑,那里融合了神秘与现实、探索与未知。

    苏联时期,莫斯科地底被大规模开发,有些地方甚至建有6层地下建筑,入口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其中大部分已被“挖掘者”发现,但还有些处女地等待探索。如今,也有不少非法移民和流浪者暂居在此。

    “挖掘”热潮并非近年兴起,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一些探险者就开始想法设法进入地铁和污水处理系统。铁幕消失之后,“挖掘者”的压力更小了。

    挖掘的魅力在于,人们总能发现未知的地方,根本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米沙就进入过不少官方记录中不存在的军事设施。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看来,街道上的精品店和豪华轿车代表全新的莫斯科,而“挖掘者”在寻求刺激的同时,也见证着这个国家的过去。此外,埋头地下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瞬息万变的社会充斥着太多光怪陆离,而地下能给心灵带来平静。何况,挖掘工作还可能带来意外收获——小圈子里流传着地下宝藏的传说,一些人至今相信有尚未面世的藏宝图。

    外国记者的地下之旅

    米沙匆匆换上及膝长靴,戴上有灯的头盔。这是“挖掘者”探险的标配,如果不想被淋湿就得穿成这样。他从背包中翻出铁棍撬开一个井盖,与小组成员依次快速爬到地下。

    跟随米沙的脚步,“VICE”记者麦克斯(Max Hoppenstedt)开启了几小时的地下之旅:从莫斯科北部启程,经过克里姆林宫到达市中心。“听到排水声愈发响亮时,米沙表示水位已开始上涨,我们被迫在下一个出口离开了隧道。”

    虽然时间不长,这段神奇之旅却足以令麦克斯感受到地下探险的魅力。“穿越红场时,我知道头上15米就是熙熙攘攘的游客,而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穿过人群。这条污水隧道存在于俄罗斯权力中心之下,却没有摄像头和安保系统,这感觉实在太奇妙了。”

    一个夏日的夜晚,“挖掘者”尤金(Eugin)曾带着BBC记者奈杰尔(Nigel Wrench)探索地下世界。“走,就是现在,快点。”在催促声中,他们掀开莫斯科中心公园的井盖,顺着梯子爬下去。

    “一会儿就到底了,底部的积水大约到脚踝。走了一阵,我的心跳才开始恢复正常,逐渐明白这件事的魅力所在——地下有种奇怪的美感,一种宁静。”尤金在札记中写道。

    也许是地下的黑暗令人心生惆怅,也许是空气中弥漫的臭味令人不由感伤,在“行军”途中米沙抽了不少烟,也打开了话匣子。

    “‘挖掘’是我空闲时最爱做的事,地下探秘已经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在地下四处游荡,与很多探险家成为朋友,一起经历了很多,也齐心合力度过了不少危险时刻。”他说。

    除了行走与寻找,“挖崛者”还会在地下组织聚会,喝酒聊天,跟着吉他一起唱歌。“就跟正常的派对一样,只不过我们选在地下了。”米沙说,自己的爱好并不是秘密,身边不少人都知道。“有些人认为我疯了,但当他们看到我在地下拍摄的那些照片,都惊讶极了。”

    “挖掘者”的传奇

    守着大量资源,莫斯科的“挖掘者”已经活跃了很久,他们有自己的组织和论坛,就连政府情报机构也曾经从他们那里获取信息。

    “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事件”听上去仿佛《名侦探柯南》中的章节,现实中却实实在在地发生过。2002年10月23日,40多名车臣分子闯入位于莫斯科东南区的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大楼剧院,胁持了其中850多人,并以人质要求俄军撤出车臣。

    4天后,俄军警及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以化学气体麻醉表演厅内所有人,歼灭了嫌犯。事件导致39名嫌犯被击毙,至少129名人质因麻醉气体而死亡。这起事件中,“挖掘界”为特种部队提供的排水隧道地图的作用不可小觑。

    当时,特种部队拼命寻找进入剧院的方法,直到在“挖掘者”瓦蒂姆(Vadim Michailov)帮助下,终于找到从剧院下方强攻的通道。嫌犯被俄方出其不意的战术打乱,下水道成为胜利的关键,安全部队则向提供帮助的“挖掘者”授予了奖章。

    这次经历令瓦蒂姆成为“挖掘界”的偶像和传奇。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团队开始活跃起来。由于父亲是莫斯科地铁的机械师,深受影响的他从20岁就开始探索地下世界,这个爱好持续了半辈子。

    “如果你问瓦蒂姆有关地下探险的事,他会一脸茫然地看着你。他可能已经走遍了所有地方,但绝口不提自己的发现,在公开场合通常只说几个大家都知道的排污管道。”米沙解释道,瓦蒂姆这么做是因为不想让“挖掘”变得太受欢迎——越多人参与其中,风险就越大。

    这似乎是爱好者之间的默契。发现新地点后,他们不会上网大肆宣扬,而是只告诉亲密的朋友。“想探险的人实在太多,如果将详细信息公开,就会有很多人尝试进入。”米沙说,如果一个地方出了名,就会面临被关闭的风险,那他们就没法尽情享受了。

    米沙的“终极梦想”

    米沙梦想着进入“地铁2号”。对城市探险者而言,那里困难重重,但极富传奇色彩。

    虽然俄罗斯官方对此三缄其口,但被神话色彩笼罩的“地铁2号”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据该国《论据与事实》报报道,苏联时期,斯大林在下令修建公共地铁之前,便已开始修一条秘密线路,用于城市遭轰炸或战时的安全转移。这条秘密地铁的某些地段比普通地铁深数十米,最深处可达地下800多米。

    上世纪90年代初,几名“挖掘者”声称找到了进入这条线路的方式,甚至画出了地图,3条分别向东、西、南方向的地下通道几乎延伸到城市边缘。但如今“地铁2号”已经不能进入了。

    “我想去那儿看看,这是我的梦想,但可能因此坐牢。”米沙遗憾地表示,这条线路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受俄联邦安全局保护。

    除了神秘的军事秘境,“挖掘”工作本身也存在风险,偶尔会有人受伤,甚至出现过死亡的案例。

    “这经常发生在涂鸦艺术家身上。”米沙说,他的一个朋友曾在地铁隧道里受重伤。“她的腿卡住了,骨头都露出来了,血流如注。但她很坚强,自己设法回到地上,住了一个月医院后又回到了‘挖掘’队伍中。”

    如今,这一团体在不断壮大,也有了自己的行规,第一条就是不要破坏地下设施。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不少人喜欢涂鸦或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但米沙强调,自己和伙伴不会这样做,人们应该保护这些历史遗产。与此同时,带着饮料和食品进入地下的人,离开时也应该把那些东西再带出来。

 

“挖掘者”在莫斯科“地下世界”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