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俄罗斯秘密核基地迎来70岁生日

“地球坟场”里的“美丽人生”

本报记者 高珮莙   青年参考  ( 2016年08月03日   28 版)

    奥焦尔斯克清澈的湖水与碧蓝的天空中隐藏着杀机

    用英语和俄语书写的警告牌矗立在进城的每一条道路旁

    带有核辐射标识的墓碑

    作为苏联和俄罗斯的核试验基地,奥焦尔斯克是地球上辐射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当地居民来说,优厚的福利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安全感,令他们甘愿与死神为伴。


    位于俄罗斯腹地的奥焦尔斯克(Ozersk)及周边地区,是地球上辐射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被外界称为“地球坟场”。从70年前开始,这个代号为“40号城市”的地方成为苏联冷战时期核武器研制计划的重镇,它的存在,是整个国家讳莫如深的秘密。

    为了让10万名当地居民安心留下工作,政府竭尽所能,为他们建造了一座衣食无忧的“人间天堂”。生活在这个“国中之国”的人们被抹去身份,却拥有一切需要的东西。因此,他们即使明知生活在这座“辐射之城”等于和死神为伴,也不愿轻易离去。

    盖革计数器几乎每家必备

    一大早,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走上绿树如荫的街道,儿童在一旁玩耍,小贩们忙着售卖蔬菜和水果。十几岁的少年伴着活泼轻快的音乐,向年轻女孩展示自己的滑板技巧。附近的森林里,全家人在湖中游泳嬉戏,老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慵懒地享受着日光浴。

    整洁的公园、开阔的公共广场、清澈的湖泊、芳香的花海……在位于乌拉尔山脉森林深处的奥焦尔斯克,人们过着安逸的生活。乍一看,这座风景如画的小城堪称完美。

    唯一与祥和气氛格格不入的,是几乎每家必备的盖革计数器。这种专门探测核辐射的仪器,隐约透露出令人不安的信号。其实,当地居民知道真相:他们喝的水可能被污染,他们吃的蔬果可能有毒,他们的孩子可能生病,湖畔某些地段的放射性水平是切尔诺贝利废墟的2.5倍。在美国《赫芬顿邮报》看来,这个“被栅栏围起的天堂”里,飘荡着死亡的气息。

    数十年间,奥焦尔斯克从未出现在公开发行的地图上,当地居民也被人口普查抹去。为了保密,城市被双层铁丝网围了起来,戒备森严的士兵每天24小时在交通要道巡逻。

    试图接近奥焦尔斯克的陌生人,总会撞上巨大的警告牌,上面用红色字体写着“注意”——非当地居民在得到特别许可前不得进入,拍照更是被严格禁止。

    冒险闯入奥焦尔斯克前,40岁的伊朗裔美国导演萨米拉·格切尔(Samira Goetschel)在密林中蹲守了好几天,终于在同事帮助下翻越铁丝网,接触到了当地人。

    在格切尔看来,这趟旅程好像走进美剧《阴阳魔界》,当地人似乎生活在另一个维度。“他们好像住在动物园里,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却不能离开。”他告诉北美青年文化平台“VICE”网站。

    在当地人协助下,一个摄影小组和相应器材被“走私”进城。7月23日,格切尔基于奥焦尔斯克见闻拍摄的纪录片《40号城市》,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全球首映。

    “我挣扎过很多次,是否该把这个故事说出来?这可能给那些决定打破沉默的人带来困扰。”格切尔告诉澳大利亚新闻网,“但我希望人们看到,这是他们冒着危险告诉我的事实。”

    特权的代价是自由和健康

    据英国《卫报》报道,1946年,苏联决定建设一座秘密城市,作为研发、制造核武器的基地。这个起初被命名为“40号城市”的地方,汇集了大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当年,许多在地下核设施工作的人是罪犯——去西伯利亚劳改25年或在“40号城市”工作5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却对核辐射的危险性知之甚少。

    “40号城市”的正式居民则被告知,他们是“国家的盾牌、世界的救星”。政府赋予了他们常人无法想象的优厚待遇:高薪、免费住宅、高水平教育、医疗保健和安全保障。

    彼时,奥焦尔斯克人一步跨入“天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香蕉、炼乳、鱼子酱等富有异国情调的食品、饮料,更不用提丰富的娱乐和文化活动。这些让男女老少仿佛置身于童话里的幻境中。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付出代价。

    最开始的8年里,奥焦尔斯克是一座“只进不出”的城市。根据保密协议,当地居民不能与外界发生任何接触,连写信都不行。时至今日,这套运转了70年的规则仍然有效,城市附近依然储藏着数量巨大的核材料,居民则在严格看守下继续享受高福利。

    关于这份保密协议可能带来的损害,政府方面语焉不详。人们只知道,从城市建成之日起,生活在核设施附近的居民中,就不断有人患上奇怪的疾病。由于保密严格,外界无法了解详情,但许多属于年轻人的墓碑,无声地诉说着那个致命的秘密。

    1957年,奥焦尔斯克附近的一处核设施发生严重泄漏,波及整个地区的25万多人。但直到10天后,才有不到0.5%的居民被疏散。据粗略估计,在这起事故中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大约相当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1/4,当地人不可避免地摄入了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到了1959年,事故发生地方圆12英里(约合19公里)的树木全部枯萎死亡。

    此后数十年间,当地的核设施将超过两亿居里的放射性废料释放到环境当中,总量大概和“4个切尔诺贝利”相当。当地唯一的水源捷科河受到污染,核物质曾在遥远的北冰洋被发现;离城市最近的Irtyash湖中也检出过钚元素,被当地人称为“死亡湖”或“钚湖”。

    多数人选择继续活在栅栏中

    纳迪亚(Nadia)在奥焦尔斯克出生、长大,现在是4个孩子的母亲。最开始,她和其他人一样,相信自己生活在一座伟大的城市。逐渐了解周围的环境后,她渐渐焦虑起来。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因为和‘格切尔这样的人’说话,纳迪亚惹怒了当地政府。“她不能说话,说话就意味着背叛了自己的城市和国家。”格切尔对“VICE”解释说。

    然而,对更多人来说,居住在这座被栅栏围住的辐射之城是心甘情愿的选择。他们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知道“我们正在慢性死亡”,但也努力说服自己“人无论如何都会死”。

    如今,奥焦尔斯克的第三代人已经成年,但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城几乎没什么改变。作为俄罗斯的战略重地,它一如既往地封闭、神秘,很少有当地人愿意主动和外界交流。

    据《卫报》报道,俄罗斯政府已放松管制,允许奥焦尔斯克人持特别通行证进出,甚至允许他们永久离开。但很少有人这么做,因为这意味着失去仅限于这座城市内的特权。

    外人可能很难理解,奥焦尔斯克居民为何愿意生活在一个分明会给他们造成伤害的地方?

    当地人相信,自己是“被国家选中的人”,甚至为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城感到自豪。他们在这里出生、成长、结婚生子,然后埋葬父母甚至儿女。

    正如美国“End The NRA”网站所言,自诩生活在“知识分子之城”的奥焦尔斯克人习惯了“免费且优质的东西”。生活在乌拉尔山脉深处,意味着可以保证家庭收入稳定和孩子们的未来。一位当地记者告诉《卫报》,他们压根不关心外界如何看待他们的生活方式,他和朋友们只希望在“平静”中生活,栅栏围起的是快乐的天堂。

    在大多数居民眼中,城市周围的铁丝网并未违背他们的意愿,反而能够保护他们免受“敌人”侵扰。铁丝网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也构筑了当地人的集体身份认同。

    发生在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在印证俄罗斯作家叶夫根尼·萨米尔钦(Yevgeny Zamyatin)在反乌托邦小说《我们》中写道的:“天堂里有两个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和没有幸福的自由。没有第三种可能。”

 

“地球坟场”里的“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