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瑞士导演镜头下的“中国制造”

  青年参考  ( 2016年07月27日   11 版)

    «中国秘诀:勇敢与智慧»拍摄现场

    瑞士导演钮永辰

    «中国秘诀:勇敢与智慧»剧照

    在关于中国的关键词中,“中国制造”一定位居榜单前列。然而,在一些人眼中,“中国制造”往往和“山寨”画等号,但在瑞士导演钮永辰的纪录片中,“中国制造”被视为中国企业发展的秘诀。

    “如果你没被模仿,那说明你一文不值。”瑞士导演钮永辰说,他的最新一部纪录片是《中国秘诀:勇气与智慧》,由发生在中国不同城市的3个故事穿插构成:

    周晓辉在上海开了一家音响设备小作坊,通过研究世界各大音像品牌技术,将音响部件拆分再组装,创造出自称“比大牌更完美”的音响设备;王瑞林带着中国饲料工业企业“保龙”的技术、管理与销售经验,与瑞士知名机械品牌布勒合作,创办常州布勒机械有限公司;在贵阳的一群年轻“创客”,通过“拿来”外国的先进技术,加上自己的理念,研发出无人机。

    3个年龄、领域、背景不同的故事,在导演钮永辰平和的镜头下,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创客”世界。他们遵循着一种不断复制与改造的“中国配方”:在已有的创新和设计成果上加上自己的理念使原来的产品更加完善,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创意组合起来变成更有新意的东西。

    机缘巧合得来三个故事

    钮永辰的纪录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并非简单地抄袭,我的产品比原创更强大。”导演钮永辰以中国式创新为主线,讲述了当下中国“创客”风潮中的3个故事,给观众提供了一种特别的视角来看待当今中国的发展。

    3个故事都是钮永辰在机缘巧合下碰到的。“当时我要买一组音响,就在网上找到了周晓辉的音响店,他的广告非常有趣,说自己的音响是世界上最好的,比国际大牌还要好。于是,我决定去他的店里一探究竟。”钮永辰回忆道,他来到一家小小的手工作坊,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音响器材。周晓辉就像一个迷失在游乐园中的孩子一样摆弄着这些器材,对自己的产品赞不绝口。

    2010年,上海举办了第一次“创客”集市,很多好玩的科技都在那里展示,钮永辰在集市上碰到了来自贵阳的年轻“创客”。“我觉得他们和周晓辉有很多共同点,直到我遇见了来自瑞士布勒集团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总裁戴特(Dieter Voegtli),他对中国‘创客’很感兴趣。于是我想,应该拍一部关于中国‘创客’的故事。”

    找到了感兴趣的素材,但拍摄并非一帆风顺。钮永辰表示,自己中意的主人公最初有点犹豫。“他们不太清楚我来干什么,但我非常真诚地告诉他们,我就是想要拍一部关于他们的故事,没有任何炒作,没有夸张,就是真实记录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终于,经过两三次交谈,3个故事的主人公慢慢体会到了钮永辰的真诚。“我想,我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用镜头展示真实的中国

    钮永辰来自瑞士,擅长纪录片拍摄并多次获奖。1978年,他成立了Container TV电影制作公司,作品《迟早有一天》曾在洛杉矶获得国际纪录片成就奖提名,其他作品也广受赞誉。

    钮永辰还是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媒体实验室”的创立者,在瑞士伯尔尼艺术大学执教电影专业。此外,自2009年以来,他一直在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中国秘诀:勇气与智慧》的首映因此选择在了上海。这部影片在上海、贵阳、深圳和伯尔尼放映了4场。

    无论在中国还是瑞士,观众的反馈都很正面和积极,笑声和掌声不断。在上海的首映结束后,一位女观众告诉瑞士资讯网:“我很吃惊地从电影中看到,中国公司不只是将国外好的东西复制过来,而且在寻求交流和持续改进,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瑞士,了解中国的许多瑞士人赞同在这部电影中看到的东西,“是这样的,和我们经历和看到的一样”。仅从媒体上了解中国的瑞士人则为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幽默而吃惊。钮永辰表示,自己经常被问及:“这是真的吗?”

    观众的反应正是钮永辰拍摄纪录片的初衷。在电影的筹划阶段,他就表示,自己的心愿是通过影片展示中国的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况,“正如我在上海生活、工作6年期间的所见所闻,我们每天在媒体上看到的那些东西与中国的现实不尽相同”。

    “其实,这也是我想通过电影表达的。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内向、不善言辞上,但其实他们非常热情,有幽默感,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热爱的东西充满激情、智慧和勇气。我想通过我的镜头,拍下我在中国看到的、经历过的一切。”

    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制造”

    通过拍摄电影,钮永辰对中国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我更好地理解了中国式的思维。现在我可以肯定,中国会有很多新的创新产品出现。今天中国已经拥有许多走在世界前列的企业,比如腾讯、阿里巴巴、比亚迪、华为、小米……深圳拥有成为硅谷硬件生产者的潜力,中国年轻一代非常自信,他们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世界里如鱼得水。”

    当被问及对中国“创客”和“山寨文化”的看法时,钮永辰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甚至有争议的话题,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作为一个导演或者出品人,对版权都非常在意的。

    “我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盗版。”钮永辰回答,但作为一个电影人,或者说艺术工作者,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和借鉴是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中国的三十六计中就有“顺手牵羊”。可以说,“创客”与“拿来”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钮永辰透露,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瑞士,版权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但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很多国家的工业技术和经验也是相互学习和“拿来”的。所以,在他看来,这个问题需要被重新讨论,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点,也应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在电影首映当天,钮永辰告诉观众:“我不想谈及那些廉价的复制品,我想说的是,‘中国制造’在今天有了全新的概念和质量。‘中国制造’造就了无数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为当地市场生产、制造产品,在‘拿来’基础上再研发,让其成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

    他补充道:“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注重质量,我认为他们有大好的前途。看看今天的智能手机工业,如此多的高质量产品取代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等品牌。大学的教育质量也在改善,各类院校提供创业课程。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方向是正确的。”

    电影中提及的“我们不是在复制,而是在学习”的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钮永辰的一位朋友表示:“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复制和学习其实是一回事,比如,一个婴儿学习说话和走路都是‘复制’。”

    钮永辰说:“对已经存在的产品或发明进行继续研发,让你的竞争对手复制并在你的产品中融入他们的创新,这就是中国企业发展的秘诀,一条通向成功的智慧之路。”

    本文根据瑞士资讯网等综合整理

 

瑞士导演镜头下的“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