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自己设计自己穿

澳大利亚网络定制鞋店受热捧

本报特约撰稿 郭炘   青年参考  ( 2016年07月13日   16 版)

    朱迪、迈克尔(右)、麦克是大学同窗。

    Shoes of Prey开发的网络3D设计平台供客户选择的类目繁多。

    不少女性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鞋子。过去,这或许是异想天开,但现在,澳大利亚一家公司能帮她们圆梦。客户可以在公司网站上自己设计鞋样,再由后者把鞋制作出来,并将成品交到客户手中。

    公司的3位创始人是大学同窗,其中两位一度是夫妻,虽然后来劳燕分飞,但他们在事业上并未“分手”,依然是“黄金搭档”。开业至今,这家公司已为全球女性客户在线定制超过600万双鞋。去年,他们将总部从悉尼迁至洛杉矶,正式进军美国市场。

    “设计自己的鞋,称心如意”

    朱迪·福克斯(Jodie Fox)、迈克尔·福克斯(Michael Fox)、麦克·纳普(Mike Knapp)是大学同窗,三人都主修法律专业。毕业后,朱迪最初干老本行,当过金融律师,后来转投广告业。迈克尔、麦克则进入谷歌澳大利亚分公司工作。2006年,朱迪与迈克尔喜结连理。

    在众人眼里,朱迪是命运的宠儿,她颜值高、聪明、活波。不过,这个看似“完美”的女孩也有烦恼,比如,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在为买不到心仪的鞋子发愁。

    25岁时,朱迪在悉尼从事销售工作。对商店里的鞋都不满意的她开始自己动手设计,此举吸引了几个闺蜜的注意。“我喜欢鞋,但没有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我的女性朋友看到我设计的鞋,追问来源。就这样,我又开始为她们设计。”朱迪向英国广播公司(BBC)回忆起这段往事。她当时没想到,自己的无奈之举后来擦出了创业的“火花”。

    2009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黄金海岸的沙滩上,朱迪、迈克尔和麦克决定携手创业,建立一家让女性可以自行设计鞋子的网站。他们将公司命名为“Shoes of Prey”,原因是在朱迪看来,购物如同狩猎(Prey)一样惊险刺激。就这样,网络定制鞋店诞生了。

    在三人开发的网站首页上,能看到醒目的标语:“设计自己的鞋,称心如意”。这个网络3D设计平台供客户选择的类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包括12大类(凉鞋、单鞋、长靴等),170种面料材质(漆皮、软革、棉混纺、皮毛等),及颜色、鞋码、鞋跟高度、类型(高跟、坡跟、平底等)和装饰品(蝴蝶结、鞋带、鞋袢等)。设计完成后,公司在中国的工厂会按客户的设计方案将鞋子制作出来,并在4周内发货。

    业务强劲增长,创业夫妻劳燕分飞

    据BBC报道,Shoes of Prey的女鞋定制服务价格不菲,每双最低也要129美元(约合人民币849元)。即便如此,由于主打自行设计,公司还是吸引了大批拥趸。

    Shoes of Prey业务持续强劲增长,截至目前,已为全球女性在线定制超过600万双鞋。更令人惊叹的是,开业不足两个月,公司就轻松实现收支平衡,不到两年时间,年收入就达到数百万美元。

    业务发展一片大好,朱迪与迈克尔的婚姻却走到了尽头。既是生活中的伴侣,又是事业上的伙伴,双重身份带来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2012年,这对夫妇劳燕分飞。

    “与我丈夫一道工作,确实令人吃惊,要知道很少有人如此幸运,能亲眼目睹工作中的伴侣在会议上侃侃而谈,看到他们如何与别人一起工作。”朱迪坦言,“但夫妻一起工作也有困难的一面,因为不关注对方几乎不可能。”

    最终,他们和平分手。双方的关系从伴侣变为朋友、事业上的搭档。“我们在工作中总是开诚布公,确保分歧能快速解决。”她说。

    另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道,离婚后,两人最初只将这个消息告知家人及好友,没在公司走漏半点风声。朱迪搬出了他们的爱巢,在旁边另租了一套公寓。每天一早,他们会短信联络,然后一起出门。

    这段时间朱迪异常辛苦,既要工作、搬家,还要隐藏离婚的事实。不过,她认为,这是明智之举,因为这给了两人一段缓冲期,同时也意味着,当两人对团队宣布这个消息时,大家能相信他们仍可以一起工作,因为他们已经这样做了。秘而不宣两个月后,离婚的消息终被公之于众。

    与一些因离婚彻底断绝来往的夫妻不同,朱迪与迈克尔没有在事业上散伙。相反,他们依然是工作上的“黄金搭档”。在公司,两人分工明确,朱迪担任首席创意官,迈克尔出任首席执行官。而今,他们也已放下“过去”,各自有了新的感情生活。迈克尔结识了新女友,朱迪也开始和别人约会。

    走过不少弯路,交过不少“学费”

    创业之路异常辛苦,面临的考验与挫折有时超乎想象。

    除了婚姻触礁,朱迪还饱受抑郁症及“冒充者综合征”的困扰。后者是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之一,这令朱迪对自己能否成功经营企业心存疑虑。

    “失败在企业家的生活中是家常便饭。”她坦承,“我每天都很失败。相较成功,我对失败能说的话更多。”如朱迪所言,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他们也走过不少弯路,交过不少“学费”。

    据创业媒体StartupSmart披露,2010年,16岁的当红YouTube博主布莱尔·福勒(Blair Fowler)上传了一段时长10分钟的视频,推广Shoes of Prey主办的鞋子设计大赛。这段视频引起了很大反响,有9万人报名参加比赛,《华尔街日报》当时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不过,借助“网红”打开市场的策略没有成功,公司的销量依然原地踏步。事后,他们得出的教训是,公司的目标市场不是社交媒体上的小年轻,因为他们很少能买得起这个价位的鞋。真正的客户应该是年龄25~35岁、热爱时尚的职业女性。

    在女鞋的生产方面,他们也犯过错。刚开始,鞋都以手工制作,后来三人发现这种方式无法在质量上保持一致,因此现在,公司将生产外包给了中国广东的一家企业。

    为了分享创业路上的得失,朱迪在YouTube上开通了自己的频道。在这里,她时常上传一些视频,比如,“害羞人士的业务技巧”、 “工作与生活——真的存在工作生活的平衡吗”等。

    去年,朱迪在一段视频中罗列了自己的创业教训:首先,创业之初,他们没有引入专家,而是自行其是。这确实存在有利的一面,创造力不会受到束缚,“但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我们及早与专家合作,公司会更早推出更好的产品”。

    其次,公司对顾客没有做充分调研。创业初期,迈克尔和麦克经常在悉尼的集市上摆摊,主要目的不是卖鞋,而是与顾客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偏好。不过,这项工作没有持续太久。此外,公司起初对顾客反馈也关注不足。

    从线上走向线下,从本土走向全球

    对初创公司而言,资金始终是业务发展的瓶颈,融资自然是重中之重。2012年6月,Shoes of Prey完成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去年12月,公司再次拿到155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的B轮融资。

    StartupSmart称,为成功拿到B轮融资,Shoes of Prey做了几年的准备,回答了投资人很多刁钻的问题。朱迪认为,要想成功获得融资,关键是要为投资人提供长期而清晰的愿景。“获得融资前,要回答所有尖锐的问题,你必须清楚寻求资金的原因。”

    目前,Shoes of Prey有220名员工。去年,公司将总部从悉尼迁至洛杉矶,正式进军美国零售市场。“美国是我们仅次于澳大利亚的市场。我觉得我们在欧洲,特别是德国、荷兰有很大潜力,亚洲也有很多机会。2011年,我们在东京开过一家概念店,反响不错。”朱迪对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说。

    2013年,Shoes of Prey向线下发展,在悉尼百货公司David Jones开了首家实体店。客户在店内可以利用iPad亲手设计鞋子,还能在陈列的样品中挑选面料。现在,公司在美国也拥有5家实体店,同时计划进一步扩张门店数量。

    作为创业者,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据澳大利亚SmartCompany网站报道,朱迪对此有着独到的心得。她外出时总随身带着一支蜡烛,到了陌生的地方点亮蜡烛,房间内就会弥漫着熟悉的香味,缓解她的不适。此外,朱迪还经常运动,做瑜伽、冥想,以舒缓压力,保证睡眠质量。

    现年34岁的朱迪如今事业成功,是澳大利亚互联网行业为数不多的女强人。她承认,与前夫一起工作有时依然存在挑战。“但人就是如此,我觉得你得接受,你们不会彼此始终喜欢对方,但你们仍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澳大利亚网络定制鞋店受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