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被解雇 工会来维权
“准海归”:法国工会有多强
本报记者 张慧
青年参考
(
2016年06月22日
15
版)
6月17日,法国巴黎,法国全国总工会秘书长菲利普·马蒂奈兹 (Philippe Martinez,左)与法国劳工部长莉雅姆-埃尔-库姆里(Myriam el-Khomri)在劳工部就劳工改革进行谈判。
在法国,代表员工利益的工会组织有很大能量。6月14日,法国全国总工会号召成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反劳动法示威。
在法国学习和工作的最初6个年头,小V从没想过自己会和著名的法国工会有任何交集。2014年的一次职业危机,让他亲身体会了法国工会的力量,也给了他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留法学生的曲折求职路
小V在法国待了8年,即将回国,是个“准海归”。2008年,本科毕业的小V远赴法国图尔,在当地的工程师学校攻读计算机工程师学位。这种有法国特色的学位与硕士同等级别,更注重实操,通常意味着更好的就业前景。
2011年年底,距离毕业还有半年的小V开始寻找实习机会。当时萨科齐领导的右翼政府,不断收紧对非欧盟成员国学生的工作签证政策,导致法国大企业对非欧盟国家的准毕业生充满了戒备心理。
小V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巴黎的企业心态相对开放,而在外省尤其是图尔那样的小城市,中国留学生很难找到实习机会。而小V虽然幸运地在巴黎的企业找到实习工作,但每个月到手只有700欧元的实习工资,根本无法应付巴黎高昂的日常开销。小V别无他法,咬牙熬过了2012年5月~9月的实习期。
毕业后想留在法国,留学生最头疼的就是签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有限的选择,要么毕业就找到工作,学生签证名正言顺换成工作签证;要么刚毕业时没工作但有信心在短期内找到,可以申请APS签证短期停留6个月(2013年起改为12个月),期满没有工作签只能回国;要么再申请一所法国学校,获得合法居留两年的资格,然后一边读书一边找工作。小V选择的就是最后这条路。他在图尔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申请了企业管理硕士的一年期课程,为自己准备好了退路。
不过,说到这里,小V忍不住向记者“吐槽”:法国的公立学校不好申请,炎热的夏天,法国人都去度假了,也很难找工作。所以,一些中国留学生迫不得已“找个同胞开的野鸡学校,拿个注册,混个居留实属无奈之举”,而且费用不算贵,“人多还可以团购”。
小V所在的公司在他实习期满时正值并购,无法给他提供长期职位。好在2012年5月法国总统选举后,左翼的奥朗德上台,对留学生的工作限制逐渐放开。
同学们忙着往大城市跑的时候,小V却回到图尔。经过了漫长的申请、面试、讨价还价、重新再找的过程,他最终在导师的推荐下,经过两轮电话面试,进入法国大型IT咨询公司A位于图尔的分部。
生活在“奔波”与“待业”中循环
小V说,他在第二次电话面试几天后,收到了电子邮件版的工作合同。“我当时真不理解,连面都没见过就能录用我。后来才知道,大的IT咨询公司招新人都这样,人就是他们的资源,先收了再说。”
转眼到了2012年10月,入职那天,小V去了A公司在图尔的办公室,发现只有里外两间屋子,当时他十分纳闷自己要在哪里工作。副经理帮他开通了公司内部的办公系统账号,就让他回家等信儿,有项目了再来。“上班第一天,我在公司待了两个小时,喝了杯咖啡就结束了。”
后来,小V明白了这种法语简称SSII的IT咨询公司的运行模式,他将其戏称为“人贩子公司”,也就是指派计算机工程师到客户的公司完成项目,相当于提供专业服务的乙方。而这也是多数计算机工程师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SSII公司即使规模再大,体量也很轻,因为多数工程师都被直接派到项目上,在客户的公司工作。小V说,一些小型SSII企业只有一个办公室,配备一两个销售人员和经理,开员工大会还得专门去租会议室。
“从法律上讲我入职了,可我没事干,就闲在家里。”小V说,他索性去上注册的企业管理硕士课程,但内心仍然十分忐忑,甚至后悔拒绝了另外几家公司的邀约。他每周都给经理打电话或发邮件,询问什么时候开始上班,对方则总是回复“快了”。10月就这样过去了,小V“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工作要黄”。直到10月底收到了第一笔工资,他才相信自己是真的有工作了。
当年11月初,小V终于接到经理分配任务的电话,到130公里外的办公中心参与项目。为了准时上班,算上1个半小时的单程通勤时间,他必须赶上早上7点15分从图尔开出的火车,而住处离火车站有20分钟的路途。小V从此开始了开车——火车——公交车的艰苦上班历程,每天6点半必须起床,不然铁定迟到。
晚上6点下班,小V赶7点半的火车,9点钟才能到家。日子就这样踩着节奏过下去,他的工作签证也顺利落实。
进入2013年,小V开始了新项目,要到客户的公司工作。由于办公地位于远郊,他向公司申请出差补助,想在当地租房,却被精打细算的经理建议搬家。无奈,小V只能继续奔波,每天路上来回又多出40分钟。坚持了4个多月,项目结束了,他再次回到图尔待命。
2013年7月,休完假回到公司的小V被派到了更远的地方,因为开车单程两小时,又没有直达的火车,这次他只好在当地租房,周末才能回家。这个艰苦的项目结束后,小V的新项目回到了当初坐火车通勤的城市,于是,火车一坐又是5个月。
工会全权代表,“确实放心”
当再一次完成艰苦的项目回到图尔“待业”后,一天,小V毫无预兆地在信箱中发现了公司寄来的挂号信,说两周后要他去开个会,谈一谈解聘的问题。
小V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当时他懵了一秒,立刻就想到了向工会求助。法国大企业中工会帮助员工维权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法国法律规定的。工会和“个人代表”(DP)都是为员工服务的,目的就是保证员工的利益。小V入职后,在公司经常看到他们的活动。
信中说,根据劳动法,小V可以带一个同事出席解聘会议。“我直接把信拍照发给了公司里相熟的工会代表F大妈。法国工会有很多,比如法国总工会(CGT)、法国工人民主联盟(CFDT)等,大点的企业里都有员工是这些工会的代表。”事实上,不光是被解雇,如果员工觉得出差补助少、年终奖不合理、评定不客观,都可以向工会求助,请工会出面组织与公司的谈判和协商。
约谈的那天,公司经理和HR给出的解聘理由是,小V的法语不够好,交流有障碍等。但F拿出了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对他的考核评定,证明并不存在这些问题。约谈就这样没有结果地不欢而散。
离开会议室后,F热心地为小V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比如申请换到其他分公司等。不过,小V觉得公司上一年亏损后,已经打定主意要开除新人,因此剩余的问题就是争取尽可能多的离职补偿了。
F把CGT在A公司的负责人D先生介绍给了小V,后者帮他写好了抗议信,用挂号信寄给公司高层,对约谈时的“罪名”逐条反驳。“D大叔对这种事游刃有余,我真的啥都没干,他就说你等信儿吧,我帮你去谈。”
对D先生的全权代表,小V表示“确实放心”。他问过一些法国朋友,他们都说这件事应该会有合理的结果,即使被开除了,补偿金也能给到位。“首先,这么大的企业不缺这点钱;其次,这些大公司里的工会能量是很大的。”
不到1个月,D大叔电话通知小V,一切都谈妥了,他获得了5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小V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在D大叔的陪同下,他第一次走进公司在巴黎的总部,签了离职补偿协议。“总共不到1个小时就结束了,来回的高铁车票还给报销。”
像F和D这样的工会代表都是企业的普通员工,主动加入工会承担责任。小V说,他们有相应的保护,和残障员工一样,除非犯了特别大的错误,否则不能被解雇。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会成员都是特别热心的人。刚入职时,工会很多人主动关心过小V,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我对他们的印象非常好”。
“通过这次经历,我开始意识到在法国工会的作用有多大。D大叔问我能不能入个会,我答应了,每月给CGT交10欧元会费,每年交的这些钱还有减税。”小V告诉记者,除了每个月交会费,他并没有其他义务。“那些开会、罢工什么的,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可以不去。而且我加入的工会是CGT在A公司的分支,离职后我也不想再去掺和他们的事,所以完全是出于感谢,每个月给他们捐款10欧元。”
小V说,在法国,50人以上的公司必须有工会代表,11~50人的公司必须有DP,后者不能组织罢工,但可以代表大家向领导层表达诉求。
在毫无准备地收到解聘邮件之前,小V说,其实他不太在意与企业文化有关的邮件。“工会那些通知邮件的内容太政治、太专业,我搞不太懂,但我知道他们能干什么。”不过,小V也指出,工会是双刃剑,法国的罢工主要是它们组织的。法国企业太强调员工的利益,有时会对企业的发展起负面作用。
但不管怎样,如果没有工会的帮助,就不会有这么好的维权结果。小V说,外国人天然具有语言上的障碍,很难将自己的诉求向公司谈得那么清楚。而且,个人也没有工会那么大的力量。“我自己肯定做不到,所以很感谢他们。”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涉及个人和企业均为化名
在法国学习和工作的最初6个年头,小V从没想过自己会和著名的法国工会有任何交集。2014年的一次职业危机,让他亲身体会了法国工会的力量,也给了他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
留法学生的曲折求职路
小V在法国待了8年,即将回国,是个“准海归”。2008年,本科毕业的小V远赴法国图尔,在当地的工程师学校攻读计算机工程师学位。这种有法国特色的学位与硕士同等级别,更注重实操,通常意味着更好的就业前景。
2011年年底,距离毕业还有半年的小V开始寻找实习机会。当时萨科齐领导的右翼政府,不断收紧对非欧盟成员国学生的工作签证政策,导致法国大企业对非欧盟国家的准毕业生充满了戒备心理。
小V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巴黎的企业心态相对开放,而在外省尤其是图尔那样的小城市,中国留学生很难找到实习机会。而小V虽然幸运地在巴黎的企业找到实习工作,但每个月到手只有700欧元的实习工资,根本无法应付巴黎高昂的日常开销。小V别无他法,咬牙熬过了2012年5月~9月的实习期。
毕业后想留在法国,留学生最头疼的就是签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有限的选择,要么毕业就找到工作,学生签证名正言顺换成工作签证;要么刚毕业时没工作但有信心在短期内找到,可以申请APS签证短期停留6个月(2013年起改为12个月),期满没有工作签只能回国;要么再申请一所法国学校,获得合法居留两年的资格,然后一边读书一边找工作。小V选择的就是最后这条路。他在图尔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申请了企业管理硕士的一年期课程,为自己准备好了退路。
不过,说到这里,小V忍不住向记者“吐槽”:法国的公立学校不好申请,炎热的夏天,法国人都去度假了,也很难找工作。所以,一些中国留学生迫不得已“找个同胞开的野鸡学校,拿个注册,混个居留实属无奈之举”,而且费用不算贵,“人多还可以团购”。
小V所在的公司在他实习期满时正值并购,无法给他提供长期职位。好在2012年5月法国总统选举后,左翼的奥朗德上台,对留学生的工作限制逐渐放开。
同学们忙着往大城市跑的时候,小V却回到图尔。经过了漫长的申请、面试、讨价还价、重新再找的过程,他最终在导师的推荐下,经过两轮电话面试,进入法国大型IT咨询公司A位于图尔的分部。
生活在“奔波”与“待业”中循环
小V说,他在第二次电话面试几天后,收到了电子邮件版的工作合同。“我当时真不理解,连面都没见过就能录用我。后来才知道,大的IT咨询公司招新人都这样,人就是他们的资源,先收了再说。”
转眼到了2012年10月,入职那天,小V去了A公司在图尔的办公室,发现只有里外两间屋子,当时他十分纳闷自己要在哪里工作。副经理帮他开通了公司内部的办公系统账号,就让他回家等信儿,有项目了再来。“上班第一天,我在公司待了两个小时,喝了杯咖啡就结束了。”
后来,小V明白了这种法语简称SSII的IT咨询公司的运行模式,他将其戏称为“人贩子公司”,也就是指派计算机工程师到客户的公司完成项目,相当于提供专业服务的乙方。而这也是多数计算机工程师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SSII公司即使规模再大,体量也很轻,因为多数工程师都被直接派到项目上,在客户的公司工作。小V说,一些小型SSII企业只有一个办公室,配备一两个销售人员和经理,开员工大会还得专门去租会议室。
“从法律上讲我入职了,可我没事干,就闲在家里。”小V说,他索性去上注册的企业管理硕士课程,但内心仍然十分忐忑,甚至后悔拒绝了另外几家公司的邀约。他每周都给经理打电话或发邮件,询问什么时候开始上班,对方则总是回复“快了”。10月就这样过去了,小V“心里还是不踏实,总觉得工作要黄”。直到10月底收到了第一笔工资,他才相信自己是真的有工作了。
当年11月初,小V终于接到经理分配任务的电话,到130公里外的办公中心参与项目。为了准时上班,算上1个半小时的单程通勤时间,他必须赶上早上7点15分从图尔开出的火车,而住处离火车站有20分钟的路途。小V从此开始了开车——火车——公交车的艰苦上班历程,每天6点半必须起床,不然铁定迟到。
晚上6点下班,小V赶7点半的火车,9点钟才能到家。日子就这样踩着节奏过下去,他的工作签证也顺利落实。
进入2013年,小V开始了新项目,要到客户的公司工作。由于办公地位于远郊,他向公司申请出差补助,想在当地租房,却被精打细算的经理建议搬家。无奈,小V只能继续奔波,每天路上来回又多出40分钟。坚持了4个多月,项目结束了,他再次回到图尔待命。
2013年7月,休完假回到公司的小V被派到了更远的地方,因为开车单程两小时,又没有直达的火车,这次他只好在当地租房,周末才能回家。这个艰苦的项目结束后,小V的新项目回到了当初坐火车通勤的城市,于是,火车一坐又是5个月。
工会全权代表,“确实放心”
当再一次完成艰苦的项目回到图尔“待业”后,一天,小V毫无预兆地在信箱中发现了公司寄来的挂号信,说两周后要他去开个会,谈一谈解聘的问题。
小V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当时他懵了一秒,立刻就想到了向工会求助。法国大企业中工会帮助员工维权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法国法律规定的。工会和“个人代表”(DP)都是为员工服务的,目的就是保证员工的利益。小V入职后,在公司经常看到他们的活动。
信中说,根据劳动法,小V可以带一个同事出席解聘会议。“我直接把信拍照发给了公司里相熟的工会代表F大妈。法国工会有很多,比如法国总工会(CGT)、法国工人民主联盟(CFDT)等,大点的企业里都有员工是这些工会的代表。”事实上,不光是被解雇,如果员工觉得出差补助少、年终奖不合理、评定不客观,都可以向工会求助,请工会出面组织与公司的谈判和协商。
约谈的那天,公司经理和HR给出的解聘理由是,小V的法语不够好,交流有障碍等。但F拿出了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对他的考核评定,证明并不存在这些问题。约谈就这样没有结果地不欢而散。
离开会议室后,F热心地为小V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比如申请换到其他分公司等。不过,小V觉得公司上一年亏损后,已经打定主意要开除新人,因此剩余的问题就是争取尽可能多的离职补偿了。
F把CGT在A公司的负责人D先生介绍给了小V,后者帮他写好了抗议信,用挂号信寄给公司高层,对约谈时的“罪名”逐条反驳。“D大叔对这种事游刃有余,我真的啥都没干,他就说你等信儿吧,我帮你去谈。”
对D先生的全权代表,小V表示“确实放心”。他问过一些法国朋友,他们都说这件事应该会有合理的结果,即使被开除了,补偿金也能给到位。“首先,这么大的企业不缺这点钱;其次,这些大公司里的工会能量是很大的。”
不到1个月,D大叔电话通知小V,一切都谈妥了,他获得了5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小V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在D大叔的陪同下,他第一次走进公司在巴黎的总部,签了离职补偿协议。“总共不到1个小时就结束了,来回的高铁车票还给报销。”
像F和D这样的工会代表都是企业的普通员工,主动加入工会承担责任。小V说,他们有相应的保护,和残障员工一样,除非犯了特别大的错误,否则不能被解雇。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会成员都是特别热心的人。刚入职时,工会很多人主动关心过小V,问他是否需要帮助,“我对他们的印象非常好”。
“通过这次经历,我开始意识到在法国工会的作用有多大。D大叔问我能不能入个会,我答应了,每月给CGT交10欧元会费,每年交的这些钱还有减税。”小V告诉记者,除了每个月交会费,他并没有其他义务。“那些开会、罢工什么的,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可以不去。而且我加入的工会是CGT在A公司的分支,离职后我也不想再去掺和他们的事,所以完全是出于感谢,每个月给他们捐款10欧元。”
小V说,在法国,50人以上的公司必须有工会代表,11~50人的公司必须有DP,后者不能组织罢工,但可以代表大家向领导层表达诉求。
在毫无准备地收到解聘邮件之前,小V说,其实他不太在意与企业文化有关的邮件。“工会那些通知邮件的内容太政治、太专业,我搞不太懂,但我知道他们能干什么。”不过,小V也指出,工会是双刃剑,法国的罢工主要是它们组织的。法国企业太强调员工的利益,有时会对企业的发展起负面作用。
但不管怎样,如果没有工会的帮助,就不会有这么好的维权结果。小V说,外国人天然具有语言上的障碍,很难将自己的诉求向公司谈得那么清楚。而且,个人也没有工会那么大的力量。“我自己肯定做不到,所以很感谢他们。”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涉及个人和企业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