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有人终生铭记 有人选择忘却

越南向“战争记忆”道别?

本报记者 高珮莙   青年参考  ( 2016年06月01日   28 版)

    用可乐罐制作的战机模型

    胡志明市街头,麦当劳餐厅随处可见。

    一名美国老兵拿着相册,在翻译带领下故地重游。

    随着美国和越南关系正常化,那些曾以各种方式与这片土地产生联系的人们经历着观念的分化。记载战争的文字和物件依然存在,但年轻人的想法无法回到从前。


    5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造访越南,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宣布,美越关系“完全正常化”。美国《纽约客》杂志称,奥巴马此访是为了展望未来,而非回顾痛苦的过去。

    然而,对曾经见证历史的人来说,告别血与火的记忆并不容易。今天,许多美国老兵重返越南寻求心灵的安宁,许多越南老人仍对不堪回首的过去耿耿于怀。但在从未闻到过硝烟味道的年轻人眼中,枯燥的历史应该被埋进泛黄的故纸堆,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和梦想。

    美国老兵在越南寻回心灵安宁

    美丽的越南中部城市岘港游客如潮,美国老兵大卫·爱德华·克拉克(David Edward Clark)和新朋旧友们享受着美食,畅饮啤酒,每人只花了8美元(约人民币52元)。

    48年前,克拉克就驻扎在附近五行山后的军营中,荷枪实弹地威胁男女老少。“我希望他们害怕我,这样我才有更大的机会活下来。”用大墨镜遮住双眼的克拉克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更糟的是,刚回国,他就在机场酒吧里被人逼问:“你在越南杀死了多少孩子?”

    充斥着毁灭和死亡的记忆久久困扰着克拉克。他经常满身大汗地惊醒,想在自家房子周围设下埋伏,唯恐越南人来抓他。为逃避可怕的往事,他几乎天天喝得酩酊大醉。

    直到2007年,再次踏上越南土地的克拉克受到了意料之外的热情接待。他平生第一次登上五行山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平和与宁静”。“再也没有炸弹和枪炮,再也没有战机轰鸣而过。”他告诉美国《星条旗报》,“我这才意识到,战争真的结束了。”

    老人深吸一口气,拭去眼泪,哽咽道:“现在,我为住在这里感到幸运。越南就是我的归宿。”他说,“我将终老于此。”

    而对66岁的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来说,回到越南是融化被冻结记忆的方式。“如果不回来,你会永远觉得越南是个深陷战乱的国家。”他说,“其实,越南人根本不像美国政府说的那么危险,他们只是想栽种水稻、生儿育女。”

    如BBC所说,越战结束四十多年后,许多美国老兵回到越南生活。有人像克拉克一样渴望重获新生,也有人希望弥补在战争期间犯下的错误。

    除了周六晚上在孤儿院教英语,查斯·雷曼(Chas Lehman)多数时候忙于慈善工作。他和志愿者一起向贫困家庭分发食物、饮料和服装,每次可以帮助65个到300个家庭。

    同许多曾在越南服役的同袍一样,雷曼退伍后,自觉“一切毫无意义,我就像一块无所适从的拼图”。“脑海里有一个我不愿打开的柜子。我不知道里头是什么,但只要打开它,我就会做噩梦。”这位七十多岁的白须老者告诉BBC,“也许,那个柜子就是我回到越南的原因。我们在这儿做的蠢事实在太多了。”

    和在美国时的焦躁不安相比,雷曼在越南的日子格外悠闲——读书、散步、谈天说地、尽情享用美食。说到这些,他有些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我在越南得到的尊重比在美国更多。”他说,这片土地使他重新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战争岁月残片遍布街头巷尾

    凉爽宜人的气候、美丽的海滨度假村和极富特色的饮食,令岘港成为东南亚旅游地图上的热门目的地。这座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越南第五大城市,正在充分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很难想象,数十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里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美国军事基地之一。

    走进闹哄哄的中央市场,小贩们在摆摊售卖鲜鱼和水果蔬菜,旁边是各式各样的陶器、珠宝、古玩和文化衫。一名年过七旬的老者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看起来和周围的喧嚣格格不入。

    老人手持剪刀,细心地剪裁铝片,再组装成一架架精致的飞机模型。只要对军事略有了解,就不难看出,这些模型像极了美军的F-105战斗机。这位艺术家一句英语都不会讲,他附近的摊贩向美国“全球主义者”网站解释说,铝片全部来自可口可乐包装罐。

    有人试图忘却,就有人坚持铭记。正如“全球主义者”网站指出的,一个以如此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让美军战机和作为美国文化标签的可乐罐为他人铭记的老者,必定对战争心有余悸。他收集的不仅是那个岁月留下的残片,更是一段令人不忍回首的历史。

    英国路透社称,对许多人来说,时间已将痛苦消磨殆尽,与美越关系的迅速回暖相映成趣。但另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能抚平战争的创伤。

    四十多年前,在枪林弹雨中,范琼(Quynh Pham)和母亲躺在血泊里,扮成尸体而幸存下来,并跟随撤离的美军移居美国。17年前,范琼重返故乡,在胡志明市开了家画廊,但母亲始终拒绝来看她。“她早就说了,我不再是她的女儿。”她告诉路透社。

    越南老兵阮曼和(Nguyen Manh Hiep)在河内开设了该国第一家私立战争博物馆,从美军制服、电台到曾打伤他的子弹,还有从飞机残骸里发现的咖啡过滤器……他搜集了他能找到的一切战争遗物。人们经常看到,他在被飞机和导弹碎片包围的院子里从容地喝着茶。

    “我想保存关于战争的东西,帮助后人理解它。”阮曼和告诉美国《大西洋月刊》,如今的越南年轻人对祖辈反抗侵略的历史一无所知。

    年轻人抛开历史恩怨

    走进胡志明市的战争博物馆,美军使用过的坦克、导弹、炸弹和机枪赫然在目,受有毒落叶剂影响的婴儿的照片触目惊心。每年,大约有50万游客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那场战争。但出了博物馆大门,很少有本地年轻人对美国怀有敌意。许多人在谷歌和脸谱网上拥有账号,津津乐道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对美国政坛动向了如指掌。

    皮尤研究中心曾根据民调数据称,如今,78%的越南人支持美国。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就此解读说,近70%的越南人年龄在40岁以下,对他们而言,越战胜利纪念日最大的意义在于能放一天假。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没有谁谈论战争。”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轩”(Hien)告诉《大西洋月刊》,“大多数年轻人根本不关心过去发生了什么,他们只想过得开心。”

    伊丽莎白·罗森(Elisabeth Rosen)在河内住了3年,她从没发现当地人对美国怀有敌意。每当她告诉越南人自己的来历,对方就会微笑着谈起美国的名人,激动地表达对歌手碧昂斯的喜爱,就连停车场服务生都会热情地握住她的手:“啊,奥巴马!”

    正如《大西洋月刊》所说,越南“千禧一代”并未切身体会过“抗美战争”,尽管许多人被战乱夺去了长辈。“父母经常谈起战争。”20岁的女大学生阮氏洪(Nguyen Thi Huong)说,但她从不参与其中。“我们年轻人理解不了,我们管好自己的事就行。”

    几十年来,这个饱经磨难的国家经历了巨变。在阮氏洪及同龄人的成长过程中,越南开始融入全球经济,成为亚洲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政府也开启了所有制改革和寻求外国投资的进程。许多年轻人和他们的父辈,趁着改革的浪潮在街头开起了咖啡馆、美发沙龙、网吧和宠物店,创业的念头充斥在越南“90后”心中。2011年回到越南教英语的美国老兵雷·格雷纳(Ray Greiner)不无感慨地表示,他的大部分学生想拥有自己的企业。

    一位三十多岁的河内女人告诉伊丽莎白·罗森:“战争已经过去了。我们不关心政治或历史,我们只关心钱。”阮氏洪说:“老年人可能习惯了把意识形态挂在嘴边,但年轻人更在意自己的梦想和职业生涯。”

    “我们每年都不厌其烦地学习同样的历史,包括‘美国发起了侵略越南的战争’。”说这番话时,19岁的大学生隆侗保(Luong Tuan Bach)正坐在旅游景点湖边的长椅上,向路过的游客兜售可口可乐和冰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建筑承包商。

    许多越南年轻人在受访时坦承,了解国家的历史很重要,但课本太枯燥,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从六年级开始学习战争史,但几乎已经忘光了。”阮氏洪抱怨道,“历史太无聊了,全是没完没了的文字。”

    正是那些文字,描述了越南人民如何“艰难而光荣地”打败了侵略者。

 

越南向“战争记忆”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