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6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从留守儿童到留德海归

陈文:给农村孩子坚持的希望

本报记者 张宝钰   青年参考  ( 2016年06月01日   15 版)

    陈文(前排左起第三)和元融会空手道馆的师生合影

    最近几天,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何江的演讲视频火了。视频在微信上传开后,重庆小伙陈文看了好几遍。听着何江叙述自己从小作为留守儿童,在老家湖南乡村学校读书生活的经历,陈文深受触动。

    陈文这样向《青年参考》记者描述自己:空手道拳术领域的创业者、留学德国的海归,以及十几年前生活在乡村的留守儿童。“我与何江年龄相仿,生活经历也相似,都长在大山里的农村。由于父母外出工作,我跟弟弟和爷爷一起生活。”

    2014年7月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陈文回到北京工作。作为拿到黑带资质的空手道爱好者,陈文与朋友联合成立了元融会空手道馆,由留德海归变身为创业者。目前,他们已在北京海淀、昌平和朝阳建立了13个道馆,陆续招募并训练了三百多名学生。

    “空手道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

    “由于农村教育条件落后,我在高中之前几乎没怎么看过课外书。从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表哥口中,我第一次知道了空手道。他非常喜欢空手道,也是我们家第一个走出大山、考上大学的孩子,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陈文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上大学后,我开始系统地练习空手道。直到现在,我仍认为练习空手道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首先,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其次,练习空手道的过程也是培育自信和磨练意志的过程。”

    大一开始习武后,陈文一发不可收,先后练习过柔术、拳击、松涛空手道、现代空手道等。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不是职业运动员或空手道高手,但八九年来他一直坚持练习,已把空手道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电视时会控腿,晚上睡觉前会打几十组直冲拳,甚至在公交车上也会练习三站立。

    在北京科技大学读书期间,陈文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成立了空手道协会,并带领社团成为学校十佳体育协会。他最敬佩的空手道师父是日本极真派空手道的开山祖师大山倍达,后者曾连续击倒五十多头公牛,并用手砍断牛角,在日本空手道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011年赴德留学时,陈文特意带上了空手道道服。到亚琛后不久,他加入了当地柔术协会,并在当年由中德民间交流团体汤若望协会举办的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了一段空手道。

    “我目前是黑带初段水平。空手道后期的精进不仅是技法的提高,也是对武道哲学理解的提升。可能外行看不出门道,但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兼具力量和美感的艺术,一招一式、一个转掌或一次移步,都蕴含了极大的智慧。”他说。

    去年夏天,元融会空手道馆在北京郊区开展了一次空手道合宿营,将道场搬到大山里、小溪旁。二十多名18岁以下的学员卷起裤腿,涉入水中,练习蹲步和手足技法。在陈文看来,空手道虽是武道,但以道为中心,修习的关键在于放松身体和保持自然状态,在这个前提下,通过严格的学习,拥有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与人平和相处的能力。“简单来说,我觉得空手道可以培养气质。”他说。

    “如果我成绩不好,可能也会外出打工”

    5月26日,湖南小伙何江站上了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成为哈佛有史以来第一位发表毕业演讲的中国学生,他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陈文看过报道后,顺手将演讲视频转给一直在天津做小本生意的母亲,晚上母子俩通了电话,再次感叹寒门出才子的不易。

    “我对何江的话很有共鸣,因为我们有相似的农村生活经历,我们都深知教育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性。”

    陈文长在重庆北部的一个小镇,小学是在村里读的。他对《青年参考》记者说,那时他的教室就是几间简陋的屋子,一下雨就漏水。快要开学时,他们得跟着老师一起用泥巴填补教室墙角的老鼠洞。

    “我那时的班主任是整个学校唯一的正式老师,同时教语文和数学两门课。我们没有城里孩子念的音乐、美术和体育课程,除了教科书,没有其他读物。初中时,我到离家四五公里的镇中学读书,条件好了很多,但一下雨仍得蹚着泥水上学,到了冬天,天还没亮,就得拿着火把出门。”陈文说。

    上初二时,学校组织学生们到县中学参加数学竞赛,那是他第一次进城。进了县中学教室后,陈文发现课桌上堆满了课外书,“觉得不可思议,对城里的孩子有种说不出的羡慕”。他对《青年参考》记者说:“这个情节我一直记着,现在想想,农村与城市也就几十公里的距离,可两个地方的教育资源相差好几个层次。”

    “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很多邻里的孩子上完初中就外出打工了。现在,我常常觉得自己很幸运,没有走偏,能一步一步坚持到现在。如果我成绩不好,可能也会外出打工。在那个时候,学习不好就去赚钱,是很多乡下孩子自然而然的选择。”陈文表示。

    身为农村孩子的自卑和不安定感伴随了陈文好多年,这种压力曾让他中考发挥失常,也促使他更加努力,“高考以超出重点线70分的成绩考到了北京”。陈文说:“我从小危机感就很强,有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大一混沌一年,大二便开始考虑毕业要怎么办,当时梦想出国读书,但知道花销大,心理很矛盾,压抑了一个星期后跑到天津和父母商量,意外获得了他们的支持。”

    起初,陈文把目光投向大学教育免费的法国,慢慢了解后才知道,除了法国,欧洲很多国家也提供免费的研究生教育。大四上半学期,准备了两年多的陈文因成绩优秀,陆续收到韩国浦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几所还提供高额奖学金。几番斟酌后,他最终选择了工科强国德国。

    一年多后,在陈文的鼓励下,比他小一岁的弟弟成功申请入读美国特拉华大学,并拿到全额奖学金。兄弟俩双双出国的故事,一下子成了老家十里八乡的新闻。

    “他们不是笨,更不怕吃苦,只是缺少一种眼界”

    在跟《青年参考》记者聊天时,陈文多次提到对教育的关注。作为从乡村走出来的孩子,他深知自己过往经历中的缺失和幸运。他说,有一段时间他特别想去支教,“不是为传授知识,仅仅是讲故事,讲外面世界的精彩和多元,讲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为孩子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

    “在这一点上,德国的教育方式让我深受启发。比如我就读的亚琛工业大学,大学的系所、办公单位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大学像城市,城市也像大学。这种理念最初是由德国教育家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提出的,即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陈文举例道,除了高质量的大学教育,德国还投入重金打造成熟且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孩子从小学就接受学徒教育,了解企业如何运作,社会机构如何工作。到了高中时,一部分学生会自动分流到职业教育体系。

    “在德国,人们不会因为你是清洁工、收银员而瞧不起你,觉得你低人一等。即便是社会最底层的工作人员,也在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他们也会度假,社会保障你充分享受应有的权利。同样,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人士,比如政客、教授、科学家、律师等,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带领整个社会稳步向前。”陈文表示,“用更形象的话来说,整个德国社会就像金字塔,大多数中产阶层构成基座部分,少数精英阶层站在塔尖。由精英阶层充当火车头,带领社会向前;普通阶层则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扮演好社会螺丝钉和齿轮的角色。”

    在陈文看来,教育仍是农村孩子改善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他们不是笨,更不怕吃苦,只是缺少一种眼界。如果外界能给他们一束光,他们一定会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就像何江在演讲中说的那样,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把你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世界。“我希望我的成长经历,能给那些还在路上的农村学生一点鼓励,让他们看到坚持的希望。”陈文说。

 

陈文:给农村孩子坚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