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晓庆:

从科学家到创业者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6年04月13日   15 版)

    黄晓庆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近年来不断高涨的创业大潮,让科学家找到了新归宿。

    作为全球知名的信息通信专家,黄晓庆是国家“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在信息通信领域有近30年的从业经验。2015年,年过半百的他脱离“体制”,融入创业大潮。4月10日下午,他以创业者的身份出现在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创业大讲堂的会场,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以及如何制定产品策略,赢得客户的认同。

    “与其交给别人干,不如自己研究”

    本期大讲堂主持人、央视《对话》栏目负责人刘星说,黄晓庆是她非常佩服的科学家。上世纪80年代,他在华中科技大学取得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后赴美读书,而后进入著名的美国贝尔实验室深造。2007年从美国归来后,黄晓庆担任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2008年成为国家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让很多人不解的是,在年过五十、功成名就之时,黄晓庆辞去了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的职务,加入以年轻人为主的创业大军,在北京望京成立了自己的初创公司。“你在中国移动的日子挺好,为何撇下高大上的工作去创业呢?”刘星问了这个令很多人好奇的问题。

    “我想追求梦想。”黄晓庆表示,“我一直对机器人产业很感兴趣,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时就在想,如果把手机成功推销给了每一个中国人,那未来市场在哪里,我们还能把产品卖给谁?”

    这个问题激发了在场听众的兴趣。“我准备把手机卖给非人类。”黄晓庆说,比如把这种通信连接方式卖给器械,卖给工业设备,或是卖给机器人。近几年,中国移动花大价钱从国外购入先进机器人,开始大刀阔斧地研究通信和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交叉技术。

    “我还想过未来手机会不会由机器人取代,可能到时候人们不是随身一部手机,而是带着机器人。”黄晓庆表示,那时他就动了辞职创业的念头,“这是推动人类技术革新的大好事,与其交给别人干,不如自己研究”。

    被研究热情点燃的黄晓庆迅速招兵买马,投入时下最火爆的创业大潮中,从科学家摇身一变,成了时髦的创业者。“我们的公司叫达闼科技,专门做智能机器人的研发,目标是在2025年左右,为每个家庭提供一款家用保姆型机器人。它能交流,能提供看护,照顾小孩或老人都不在话下,还能洗衣做饭,基本能满足家庭的日常需求,而且是人形的,想让它长多帅就有多帅。”黄晓庆说。

    “最伟大的产品是还没做好就卖出去了”

    2007年回国前,黄晓庆有过一段创业经历。1993年左右,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搞开发的黄晓庆偶然结识了陆弘亮、王祖光等人。对很多人来说,这两个名字可能有些陌生,但在全球电讯领域,他们是响当当的人物。在他们二人的强烈建议下,已在美国待了近10年的黄晓庆只身回国考察市场。

    “他们告诉我,‘你回国一趟吧,你会被感动的’。后来确实如他们所说。”黄晓庆说,“当时中国的情形和现在很像,技术快速发展,每个中国人都想挣钱,挣大钱。我在北京深圳杭州一共待了两个星期,感受到了强烈的科技发展浪潮和人们的创业热情。”

    回到美国后,黄晓庆决定离开贝尔实验室,带着5名工程师准备研发芯片,推向中国市场。“当时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让我们拼劲十足,而且很棒的是,我们找到了非常好的市场。”

    时隔数年后再谈起当时的产品策略,黄晓庆依然很激动。在他看来,产品或市场的定位对创业公司特别是科技型的创业公司尤为关键。“创业的时候不能好高骛远,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最好的情况是,你这个市场不是大到所有人都要干,也不是容易到很多人都能干。不要和别人血拼,即便你的产品再小,确保注入独特的技术,也一样有前景可挖。”

    科技工作者的谨慎和精细在黄晓庆开始创业时已经有所体现。“当时的中国农村大多还没通上电话,我发现把城里的电话搬到农村其实很有可能实现,那时候的光纤很便宜,难就难在光传输设备不便宜,后来我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个光器件如果能有更新的替代产品,成本可大大降低。”黄晓庆说,“一算成本发现,一两千美元我们就能做出来,我与5名工程师鼓起勇气,说做就做。”

    “说实话我们真是下了血本,投入了很多。第一款产品出来,失败了,但我们没有气馁,接着来。不幸的是,第二次依然失败,而且查不出缘由,我记得自己那一夜辗转难眠。”黄晓庆说。

    “后来我决定做第三次实验,当时公司有困难,我计划自己掏钱做,如果亏了自己承担,如果做成了就把产品卖给公司。”黄晓庆表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研发成功后实现了一年一个亿的销量。

    黄晓庆说,对今天的中国创业者来说,市场定位非常重要。“你生产的产品如果能和下游市场进行配套,情况会更好,而且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我经常跟销售团队说,最伟大的产品是还没做好就已经卖出去了。”

    海归创业一定要拉上“土鳖”

    科研工作者投身创业的优势是技术。对在通信技术领域摸爬滚打快30年的黄晓庆来说,他既能瞅准市场,也能靠策略赢得客户的认同。

    “对我来说,在创业中第二大重要的是赢得客户的认同,也叫换位思考,在解决客户问题时一定要抱着牺牲精神,真心实意地为对方着想,可能公司最终没有获得利益,但换得了可贵的支持,很多时候‘有舍才有得’。”黄晓庆说。

    他清晰地记得,1999年他被公司派到台北为新产品投标,可落地后一接触才知道,前来竞标的企业资历非凡,有大名鼎鼎的美国朗讯,也有日本通信领域排名第一的先锋企业。

    “你们没戏了,已经出局了。”招标企业的这句话让黄晓庆和团队心灰意冷,但他没有放弃。“当时我们想,反正这一单已经丢了,干脆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试试,以为客户服务的心态再跟他们接触。”黄晓庆说,“我们请他们吃饭,事先说明,你们给不给机会无所谓,我们只是来交流的。”

    通过几次三番的接触他们发现,招标方担心,用了一家企业的产品就会被这家企业锁住。黄晓庆和团队迅速抓住这一点,尽全力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如何规避这一风险。

    等再邀请招标企业吃饭时,黄晓庆拿出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用完整翔实的数据打消了对方的担忧。最终,这家企业决定同他们合作,还邀请他们共同制定行业标准。“都说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搞技术,三流企业推产品,这句话放在哪儿都适用。”黄晓庆说,“那次合作给我的启发很大。作为科技企业,不能总想着把产品卖出去。这么想反倒是成功销售的最大障碍,最重要的是你要把自己放在客户的位置。”

    “很多人说科技工作者是书呆子,可能长期搞技术的人是有一点呆。从长远考虑,如果科技人才去创业,我建议他再找一个不呆的,比如特江湖的哥们儿。”黄晓庆说,“而海归创业一定要加上‘土鳖’——本土人才,比如说做市场,本土人才绝对比海归厉害,和政府打交道,他们也很在行。这么多年我的经验是,海归创业一是看执行,二是重创新,第三是必须坚持客户第一。”

 

从科学家到创业者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在深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