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请美国“反华派”来中国看看

张敬伟 《 青年参考 》( 2016年04月06日   02 版)

    美国精英对中国的立场是多元的。中国官方和智库不妨邀请“反华派”来访,听听他们对中美关系的判断,让他们讲一讲心目中的中国,对中美关系来说有益无害。


    中美两国时有争吵,但也有轻松的瞬间。

    今年3月,脸谱网创始人兼总裁马克·扎克伯格晒出了一张在北京天安门的晨跑照。虽然当天北京遭遇重度污染,但扎克伯格称:“回到北京感觉很棒!我到中国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步经过天安门广场、故宫,最后到达天坛。”

    此后不久,93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经济峰会上表示,中美之间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是伙伴不是对手。

    这两个美国人,或用行动表示北京“很棒”,或强调中美关系的合与和,其中意味足堪细品。简而言之,他俩都属于“知华派”。扎克伯格讲得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娶了中国妻子,这让中国人对小扎这位“中国女婿”感到格外亲切。扎克伯格是新媒体时代的IT巨人,他的慈善行为堪比比尔·盖茨,因此成为中国年轻人的偶像。

    基辛格这位前国务卿,最辉煌的政绩是推动中美建交。事实证明,中美两强的国际地位足以印证基辛格的外交视野,也成就了他在中美关系领域的历史定位。基辛格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尽管年事已高,他还是每年要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为中美关系发声。

    “知华派”的称赞,也许会让中国产生错觉。美国的体制和文化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多元,精英人士的言论有一定影响力,但其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必须通过相应渠道才能实现。两党政治、三权分立和系统化的舆论监督,是美国政治文化的典型特点。白宫可以制定外交政策,但也要经过国会这一关,甚至是严苛的审核。包括历届美国总统,选前、选中、当选和退位后的对华立场,总是差异很多甚至相互矛盾的。

    个人观点和政府立场不能混为一谈,在其位的谨言慎行和不在位的自由发言更是有天壤之别。就此而言,中国官方也好,半官方的智库也罢,对美国退休高官的来华活动不要过度认真,姑且听着就好。

    笔者丝毫没有对基辛格不敬之处。相反,对这样一位开创中美外交新局面的老人,我们应该给予诚挚的敬意。但不得不说,中美关系在本质上依然充满了既残酷又现实的博弈,只听好听的话,恐将造成对中美关系的误判。

    中国官方和智库,不妨邀请在位的“反华派”来华,听听他们对中美关系的判断,让他们讲一讲心目中的中国,对中美关系来说有益无害。

    外交政策需要严谨的战略设计,也需要策略和灵活的安排。政府不好做的,可以交给民间智库去做,权当推展公共外交。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韩方明提出了有创意的建议:邀请唱空人民币的索罗斯作为总理金融顾问,为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大国外交要有新思维,无论官方还是民间。这种新思维除了领导人的外交活动和外交官的常态博弈,也需要民间层面有创意的公共外交来辅佐。笔者以为,基辛格对中美关系的判断少了些新意;至于扎克伯格,其知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中国宏大的互联网市场和全球最多的网民。诚然,小扎的对华示好与商业动机无可厚非,中国方面亦可正视其市场诉求。如何在确保双方利益的前提下达成市场共识,值得我们思考。

    中美关系复杂、纠葛,美国有知华派和反华派,中国人也有亲美和反美之分。两国外交的大方向有政治家掌舵引航,但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和发展,离不开两国各界人士的努力。扎克伯格的跑步秀和基辛格的言论都是中美关系的表象,中美关系更需要博弈基础上的共赢,以及两国政府和民间的深度体验性交流,方能化解分歧,实现双赢。

    (作者是中国智库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营造安全的有核世界需要中国
请美国“反华派”来中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