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中国式众筹”:“小众”能有大作为

本报记者 高珮莙 《 青年参考 》( 2016年04月06日   16 版)

    张家卫(右)为读者签名。

    为了宣传“中国式众筹”和“小众”的理念,一向低调的张家卫“硬着头皮”办讲座、签名售书。

    对许多以文艺青年自诩的年轻人而言,“小众”不是新鲜话题;而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社会,众筹也已为众人所知。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小众众筹”,是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比迪商学院研究员张家卫的首创。

    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本众筹图书《小众崛起》的作者,张家卫不仅有丰富的企业运营和管理经验,还是成功的天使投资人,同时担任多家企业特别是海外企业的顾问合伙人。在他看来,以“小众”为特点的“中国式众筹”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未来的社会“小而美”

    当各种花哨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模拟二战游戏《血战长空》以其专业高端的定位,稳稳拿下了一批铁杆军事迷;在各大视频网站竞争激烈的格局中,AcFun和Bilibili弹幕视频站以二次元内容吸引“90后”观众;就连几乎人手一个的“街机”iPhone,也被不同的外壳、桌面、应用程序和内容赋予了充满个性的“小众”特色。

    对许多创业者而言,在已经饱和的主流市场分一杯羹并不容易,而提供个性化的小众产品和服务,也许是闯出一条生路的最佳选择。

    小众不是很好满足的群体,因为他们的要求总是跟别人不一样,但只要能提供他们所需的东西,就能获得他们高于大众群体的忠诚度。在张家卫看来,小众是小众生意的特点,也是小众生意的竞争优势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小众已成为每个产品新的核心能力。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学术委员会主席杨学山,在为《小众崛起》一书作序时提出一种观点: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大数据的出现,让社会生活模式和商业行为“就像在梦里面一样穿越到了新的生态系统”。人们在这个系统中面临更多、更自由的选择,再也没有一个产品或企业可以独占所有人的注意。熟悉的主流文化正在崩溃,人们更愿意围绕在他们真正热爱的东西周围,或者通过感兴趣的亚文化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集聚成小组。

    国内首家校友创业主题咖啡馆“一八九八咖啡馆”的董事长、“中国式众筹”创始人杨勇则认为,“小众”概念背后是稀缺性,小众生意的切入口小但影响力大,越是小众越有可能创造大的价值。

    很多人认为创业都会发大财,但这只是“美丽的误会”。把事业做大不是容易的事,更何况,很多人创业不是为了发大财,而是追求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过一种自由稳定的生活。在张家卫看来,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小众经济学。

    “未来的社会“小而美”,将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张家卫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所谓“中国式众筹”的中国特色,正是通过众筹这种方式将志同道合者聚集起来,每个人在这个圈层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优势,进而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没有‘80后’的创业团队我不投”

    2012年,通过人才引进重新回到母校大连海事大学后,张家卫第一次跟校长同席吃饭就听到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也许这是你最后一次坐这个(主客)位置了。”在学校里面也讲辈份,身为管理学院普通教授的他,“能不能再排上主桌都不一定”。至少在当时,很少有人能理解张家卫弃商从教的人生选择。

    从百亿级资产大企业一把手的位置上激流勇退,张家卫的确难以避免地感受到了阵痛。放弃十几年来已经习惯的权力和名利固然艰难,更让他不习惯的是身边不少人走茶凉的变化。好在,因为是主动离开,他很快走出了这种情绪。

    事实上,张家卫之所以在事业巅峰期选择退出商界,除了因为“人久居某一个位置就很难把企业再带到更高的高度,应该让更有能耐的人上”,更重要的是,位置和身份带来的光环,让他眼中的世界有些“不真实”,甚至看不清哪些才是真正的朋友圈。他一开始想过到北京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小院,和一帮朋友悠闲自在地谈天说地,休息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校园。

    “我从骨子里是对大学很向往的。只有到了大学才有时间和空间冷静下来,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沉淀出来。”张家卫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更重要的是,我一直有种愿意帮助别人的情怀,而教学生是最好的方式。”

    这种特点延续到了他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他做咨询顾问从不收费,但凡有人来问他都会热心地点拨几句。身为“教授中的企业家,企业家中的教授”,张家卫将自己在商界和学术界的心得融会贯通,早已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型,当面提出建议不在话下。不管熟人还是陌生人,别人对张家卫的一致评价是“口才棒,演讲水平特别高”,一页PPT能轻松讲半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

    作为将“情感投资”视为投资哲学的“情怀投资人”,张家卫受到了不少专业同行的不解,他们认为投资是理性而非感性的事。但在他看来,天使投资并非简单的风险投资,也是一种对年轻人的帮扶和梦想。

    “为什么叫天使,就是因为这个投资是属于雪中送炭的投资而非锦上添花,需要情感,需要善意,需要梦想,当然,也需要运气。天使投资就是投创意,投团队,投未来,再加上一点运气。”他说,“我有个习惯,没有‘80后’的创业团队我不投。”

    让股东为股东服务

    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比迪商学院杰克奥斯汀亚太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到加拿大灰熊资本公司的创始合伙人、加拿大灰熊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美国太平洋联合银行的顾问董事会主席、加拿大哥伦比亚学院学术董事、加拿大麦金利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张家卫有一长串看起来颇为“唬人”的头衔。但跟这些身份不大匹配的,是他在公众面前的异常低调。

    “我肯定不是名人,也不是牛人,就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特别乐于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帮助别人。”张家卫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他不想出名,更不愿意面对媒体,但为了宣传“中国式众筹”和“小众”的理念,只能硬着头皮开讲座、签名售书、接受专访。

    刚到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期间,张家卫因为北大的机缘认识了杨勇。当时,他依托北京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创办的“一八九八咖啡馆”刚刚起步,在创业圈里算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有人将他追捧为“众筹之父”,也有人对他充满质疑。

    这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吸引了张家卫的注意,他本着做学问的严谨,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从研究杨勇的微信朋友圈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将其中的内容敲到平板电脑里,“打完我就搞明白他想干什么了”。很快,张家卫就成了这个年轻人的坚定支持者和投资人。

    2014年7月,张家卫写了一篇《北大一八九八咖啡馆模式对中国式众筹的启示》,引起了加拿大众筹网和华人社群的关注,为此,他架构和参与了温哥华“1029咖啡馆”的创办,在北美华人圈影响力很大。作为“中国式众筹”第一个海外落地咖啡馆的首席架构师,张家卫被杨勇称为“中国式众筹海外第一人”。

    张家卫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中国式众筹”最核心的特点就是把消费者变成投资者、运营者,模糊三者之间的界限,“让股东为股东服务”,打造圈层交流的平台,整合更多软性资源。但和大多数投资人不同,他喜欢在团队中默默支持他人,甚至心甘情愿做“召之即来,不挥就去”的天使投资人和事业合伙人。

    “这个世界不再需要领导,更多的是需要各个领域的领袖人物。而领导和领袖最大的区别是,领导是自己封或者是别人封的,而领袖是在不断的商业实践当中被大家推选出来的,领导通常自大,领袖通常谦虚。”在张家卫看来,“中国式众筹”的关键词就是开放、平等、包容和去中心化,开放、奉献、不求短期回报是核心发起人必须具备的人品素质。

    他告诉一位对如何选择投资人十分困惑的听众,首先要提高众筹的门槛,将“对这笔钱太看重的人”筛出去,“用钱来统一思想”。因为做众筹需要一种不图回报的心态,而且门槛越高投资人越慎重;其次,通过核心发起人推荐制吸纳靠谱的投资人;再次,做好众筹项目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深入交流,想好主题和基本规则,冷静下来深思熟虑。

    不过,张家卫也提醒创业者,“中国式众筹”从设计上比较好地回避了问题,但在实际运作中并不能完全杜绝问题,因此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气馁。“小众众筹不是唯一的商业模式,也不是能百分之百成功的。”他说,“创业路上,不要着急。”

 

“中国式众筹”:“小众”能有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