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3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将乡村废弃学校改建成儿童艺术中心

留法海归:用青春陪伴留守儿童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6年03月30日   15 版)

    谢北思和孩子们一起剥玉米粒。

    2015年夏令营时,吕庄村留守儿童社区中心一度有四百多名小朋友。

    从在法国巴黎求学到只身赴河南乡村全职做公益,“85后”女孩谢北思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她将乡村废弃学校改建成儿童艺术中心,用青春陪伴留守儿童。近3年的公益付出到底给了这个北京女孩什么?

    留法海归深入农村做公益

    2011年从巴黎的法国国立工程与艺术学院硕士毕业后,谢北思回到北京,在业余时间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一次,她去北京周边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第一次接触到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从那以后,她和这群孩子的故事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在感慨留守儿童需要亲情陪伴和更多教育、呵护后,谢北思辞去了在航天部的工作,全心全职做公益。她说:“孩子们的吃饭问题已经有很多人关注了,但心理建设方面一直空缺。”

    2013年,谢北思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糖果计划”,这是一个提倡用较长时间陪伴、用艺术教育培养孩子的项目,当年年底,她开始策划项目落地。

    谢北思在网上发帖、咨询友人,向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多地的网友求助,最终通过熟人的“穿针引线”找到河南漯河王岗镇吕庄村一所被废弃的小学。这位留法的女海归准备通过自己擅长的艺术走进当地孩子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潜力,让他们享受精神上的“糖果”。

    当谢北思用寥寥数语向《青年参考》记者回忆两三年前的艰苦筹备过程时,仍忍不住唏嘘“背后的故事太多了”。2013年年底,她跟团队赴这所学校考察。

    那是谢北思第一次走进农村。在此之前,这个生长在首都的女孩跟农村几乎没有任何交集,唯一的接触是她读过一些与乡村有关的书,其中包括后来对她影响深远的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想清楚就做的个人风格让谢北思行事格外干练。在跟当地政府谈妥免费使用校舍10年后,“糖果计划”的第一所留守儿童社区中心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当天夜里,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简单的消息:“在遥远的地方/有无数的孩子/都和我有关。”

    废弃村小变身“少年宫”

    2001年我国实行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后,中西部农村地区大量学校被撤点合并,谢北思找到的这所村小当时已被废弃3年。在跟当地政府协商后,对方同意他们对学校进行必要的修缮和改建,供附近四百多名孩子和项目工作人员使用。

    “2013年年底我先后去过6趟河南,每次至少住一个星期,说实话很不习惯那儿的生活,因为受不了旱厕的气味,白天不敢喝水,洗澡更是奢望,床铺上经常有各种虫子……去之前,我还以为只是吃不上鸡鸭鱼肉而已。”当初的种种不适应到现在已经成为谢北思的笑谈。

    原本长满杂草的院子和门窗破裂的教室,在他们的修缮下焕然一新,两层的教学楼外墙上画满卡通画。附近村子的家长知道他们的项目后,经常送来包子、卷饼和热菜,每天放学后还有很多小孩过来玩。渐渐地,谢北思也能听懂河南话了。

    2014年春天,“糖果计划”的第一座留守儿童社区中心正式启用,谢北思为孩子们设置了美术、音乐、体育等6个兴趣班,一楼的6个教室常传出读书和欢笑声。看起来,这里和城市中的少年宫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个暑假,谢北思还联系到陕西等地的大学生志愿者,请他们为孩子们提供艺术辅导。

    直到现在,每到寒暑假,谢北思都会组织大学生团队进驻吕庄村留守儿童社区中心,平时的周末和节假日,则由“糖果计划”的专职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提供辅导。孩子们会在放学后去那里写作业、玩耍。“很多学生家里甚至没有写字用的桌子,社区中心相对条件完善,老师还能指导他们完成作业。”谢北思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教他们知识,而是尽可能多地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音乐、艺术和运动的快乐。”

    2015年春节,谢北思留在吕庄村过年,知道孩子们喜欢看电影,决定带他们进城看一回3D版的动画电影《熊出没之雪岭熊峰》。“很多孩子没见过楼房,最远只去过隔壁村,因为是爷爷奶奶带,平时也没机会出门。那次活动我们策划了很久,从组织到安全想了很多,当电影开始屏幕中飘下雪花时,孩子们惊奇又兴奋地伸手去抓,那一刻,所有人都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跟留守儿童相处的很多愉快时光,谢北思都乐于拿出来和人分享。“进电影院我们准备给孩子们买爆米花,有小朋友听到十多块一罐有些拒绝,‘我爷爷花3块就能炸好大一筐’,但等吃到嘴里,他们会高兴地问,‘加了什么了,怎么那么香’?”类似的故事谢北思还有好多好多。

    随着他们的项目被更多人了解,去年暑假,谢北思招募到三十多名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志愿者,此外还有几十个“老外”,共同进入吕庄村,陪孩子们参与了长达6周的夏令营。

    “每年的夏令营都是不小的挑战——持续的高温、伙食差、不能洗澡、蚊虫叮咬、晚上睡不好觉……但十里八村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去年夏令营,我把体育课增加到每天3节,希望孩子们趁假期多运动,好好锻炼身体,开学就没有体育课了。”谢北思说。

    她还联系到一家知名的油漆厂商,协助他们开展村庄涂鸦计划。在孩子们和志愿者的共同创意下,半个村子的墙壁被画上了可爱的涂鸦,吕庄村几乎成了童话城堡。谢北思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村民为了让自己的院墙变得更好看,挪砖头、刨树苗,非常积极,还有邻村的居民看了眼红,来问“为啥不给他们也画画”。

    说起“娃儿”的故事,她总是饱含深情

    因为长期在外奔忙,谢北思的身体比以前好了,皮肤也由当白领时的白嫩变成现在健康的小麦色。有学生调侃她,“你来的时候多白啊,看你现在有多黑”,谢北思总会呵呵直乐。待久了,她和当地孩子已变得亲密无间,小朋友总是童言无忌:“你老待在我们这儿,怎么结婚啊……你回北京我就见不到你了,要不你跟你男朋友都来村里吧……”

    在谢北思看来,近3年的公益经历让自己改变了很多,“其实孩子带给我的,远比我给他们的多得多”。

    “他们最喜欢上的是美术课,最开始我错误地认为这些孩子没接触过艺术,更不懂什么是艺术,但看了他们的作品才知道,即便从没上过手工和绘画课,他们也有智慧和天赋。乡村赋予了孩子很强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其实他们都是小小艺术家。”谢北思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不像很多城里的小孩老缠着家长买文具,农村孩子都很节约,蜡笔剩一小截了还在用。他们身上有一些很宝贵的品质,很会理解别人,有很强的生活和自理能力,平时很独立,饿了渴了都会自己想办法。在吕庄村,会走路的娃儿到了秋收季节都会下地干活,性格也很坚韧。”谢北思说道。实际上,初中以前,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没有太大差别,真正拉开距离是在初中毕业后。

    “农村孩子很可能不会再上学了,出去打工或像父辈一样做农民。不过,他们能保持自信,有胆量去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我想其中也有我们的努力。”谢北思说。

    “但话说回来,无论有没有我们,孩子都会长大,我只希望有了我们这群志愿者,他们能更快乐、充实,更相信自己。虽然不是我养育他们长大,但看着他们一天天成熟,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感动。”谈起留守儿童社区中心的“娃儿”,谢北思总是饱含深情。

    很难说清她这种不同于同龄人的选择到底跟哪些因素有关,家庭教育自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自我选择。谢北思诚恳地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我谈理想和情怀,显得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父母给了我很好的支持,让我有机会去体验去尝试。”

    “很多人希望变得富有,但我不是很在乎物质。自始至终我都觉得,这只是我的事业,我想把自己的生命用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谢北思说,“现在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希望得到更多关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吕庄村目前是我们的第一个点,我们免费提供住宿,如果有年轻人愿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是情感、职场受挫想换种生活,我们欢迎他到吕庄村来。”

    谢北思对《青年参考》记者说:“目前的难题仍然是经费,前期几个项目我们采取的都是筹款的形式,效果很好,但还是有亏空。不过,我们会首先保证孩子的学习用具齐备,基本保证项目能持续运营。”她对这项公益事业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我想我们的潜在‘赞助商’很多,有不少机构或个人愿意为孩子们支付一些费用,在我看来,筹不到钱的最坏结果就是不能为更多的孩子服务。”

    从在巴黎塞纳河畔悠闲地喝咖啡,到深入河南乡村跟当地人一起吃面条,谢北思并没有觉得有落差,她说自己很享受现在的生活。《青年参考》记者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她于去年暑假发的一段话:“听着树林中知了此起彼伏的叫声、雨滴落在草丛中细细碎碎的声响、操场上女志愿者打着手电结伴去厕所的聊天声、宿舍里男志愿者的互相调侃声,空气湿湿的,凉凉的,泥土拌着草的气味,不想睡觉,好享受。”

 

留法海归:用青春陪伴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