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是用数字来给城市分区的。与久负盛名的拉丁区一样,马莱区并不是行政区划概念上的区,它横跨巴黎右岸的第三区和第四区,被巴黎市政厅、巴士底狱广场、共和国广场包裹其中,也被称为巴黎最美丽的区域之一。这里没有特别宏大的建筑物,不是著名的购物区域,也不是传统的旅游景点,但每个周末,这里都是人头攒动。自由、艺术、前卫、时尚,这里好像有很多个主题词,但又没有一个主题词可以概括它的全部特征。感受马莱区的独特意趣,最好的方式就是漫步其中。
历史悠久的古典之美
奥斯曼巴黎大改建时期,马莱区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上世纪60年代更是成了巴黎第一个历史保护街区。熟悉了巴黎奥斯曼式的建筑后,走在马莱区的街道上,不管是建筑的设计还是颜色,总觉得有所不同。
没有奥斯曼式大街的马莱区总显得有些紧凑,到处是蜿蜒狭窄的小路,其中最开阔的地方要数孚日广场了。这里原本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王宫庭院,1800年才被更名为孚日广场。虽说是“广场”,面积并不算大,其特别之处在于,广场是完完全全的正方形,被周围36栋红砖房子围绕起来,每一边都是9座房屋,房屋底层连成充满节奏感的拱廊。广场的中心是四片方形的绿色草坪,赶上出太阳的好天气,草坪上便坐满了人。
坐在广场上环顾四周,草坪和广场四方平整,房屋和走廊严格对称,广场上的树木按法国园艺赏味排列整齐,一切严谨工整。想到这或许就是亨利四世心中对完美城堡的独特追求,心中突然觉得有趣了起来。
还是初春,广场上的人并不算多,小朋友们有的奔跑嬉戏着,有的在沙坑里玩得不亦乐乎,情侣们躺在草地上或者靠在长椅上幸福地谈着天,老人家们拿着书本认真地阅读,一个小小的世界就这样被圈在了这个广场上,空气里都是安静祥和。
除了孚日广场,马莱区还散落着许多历史悠久的特色建筑。古旧精致的加纳瓦雷博物馆在16世纪曾是市政厅。桑斯公馆有着巴黎为数不多的保留完整的中世纪建筑,这里曾是桑斯的大主教在巴黎的住所,也是风流韵事一箩筐的玛戈皇后的昔日寝宫。如今这里变成了有着精巧花园的公立图书馆,游人可以在古建筑里看书,也可以在花园里晒太阳发呆。我在路过一座后花园时,发现这里竖着巴黎历史文物介绍铁牌,才知道原来这里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大师菲利伯特·德洛姆的设计作品。
追求“独特”与“腔调”的“bobo文化”
马莱区之独特不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更在于这里代表了一种古典与现代的神奇融合,一种传统与个性的奇妙共生。
马莱是现代艺术的聚集区。或许是毗邻巴黎现代艺术中心——蓬皮杜的缘故,从孚日广场四周的拱廊,到马莱的一条条小巷子、小庭院,各具特色的独立画廊、摄影和雕塑工作室比比皆是。在马莱古典的砖石房屋里,聚集着巴黎的现代风潮:有现代意味十足的波普艺术,有利用3D原理展示的摄影作品,有形象乖张的抽象雕塑,还有各种用独特材料创作出的色彩张扬的绘画作品……
马莱剥离了法国精英资产阶级传统的优雅,在古色古香的街区里发酵出浓厚的“bobo文化”氛围。“bobo文化”到底是什么?不爱大多数人喜爱的剧场、餐厅,向往自由的小资生活,喜欢新鲜的创意,崇尚自然散漫,关心环保和有机食物,追求“独特”与“腔调”的“bobo文化”似乎很难被定义,在如今的法国也依然不受精英阶层待见,但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不同于法国传统风格的特色咖啡馆、甜品吧、酒吧、潮牌商店、买手店,拥有全套创意生活圈的马莱在年轻人的心中是最为时髦、最有范儿的区域之一,也成为法国年轻人周末的聚集处。
走进一个古旧的院落,是一家集书店、文具纸品店、咖啡馆、服装店、家居用品店为一体的名为“merci”的概念店。外面街道的冷清与店内的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咖啡馆窄小的空间里有一整面墙的书,旁边的座位上有人看书,有人打字,有人轻声聊天。而咖啡馆旁边巨大的loft空间则用作商店,玻璃屋顶彰显着简洁的现代感,钢铁装饰物又透出了浓浓的工业感。商店里人头攒动,家居馆里有个性十足的各种家居用品和摆件,衣架上是简单、随性却又价格不菲的潮流服装,书架上有诸如巴黎古着、巴黎bobo去处的精致书籍。在时光仿佛雕刻在城市之中的巴黎,诸如此类的地方似乎成了年轻人寻求另类、现代、个性氛围的的独特空间。
对自己的文化、历史爱到骨子里
在巴黎,除了奥赛博物馆、花神咖啡馆、莎士比亚书店,马莱区也是文艺青年的好去处。事实上,这里是比左岸咖啡馆历史更为悠久的文艺青年聚集区。早在17世纪,马莱区一度是巴黎的文化中心,作家、艺术家在贵族们举办的各类沙龙里谈论着他们的追求与品位。随着时代的变迁,贵族们渐渐嫌弃了马莱的狭窄,才有了后来圣奥诺雷街的奢侈繁华和圣日耳曼大道的文艺旨趣。
漫步在马莱区,你可以去孚日广场6号看一看大文豪雨果的故居,这位了不起的作家曾经在这里写出了大半本《悲惨世界》,也写下无数封给朱丽叶的情书。故居里陈列的雨果Q版漫画会让你捧腹不已,而大文豪收集的极具东方优雅韵味的木制家具和瓷器一定会让你震惊。
漫步在马莱区,你可以去看一看毕加索博物馆,在大画家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中,在他遗留下来的大量手稿中,在他生前收藏的风格各异的艺术品中,探索毕加索创作的态度。
漫步在马莱区,你可以去看看卡纳瓦雷博物馆里收藏的千奇百怪的稀奇玩意儿,有各个时代的店铺铸铁招牌,有巴黎昔日的街区规划模型,有恢复重建的名人房间,有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历史资料。
周末的马莱区历史文化特别展挤满了人,从10来岁的小朋友到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大家都在认真研究关于这个街区的历史资料,从建造街区所用的种种建筑材料,到建筑色彩在历史上的变化,到关于呼吁马莱文化传统保护的文字材料报道,各种关于马莱的文献巨细靡遗。我身边的法国人无一不在认真阅读文字介绍,专心观看视频解说,细心听专业人士讲解。在不允许拍照的展厅里,许多人拿出了小本子认真记录。我这才惊觉,文艺无比的法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历史从不夸夸其谈,而是热爱到骨子里。
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马莱区的历史十分丰富,从12世纪的防御腹地,到17、18世纪贵族的夜夜笙歌之所,到19世纪末逐渐形成的犹太人聚集区和手工匠人聚集区,到后来的翻修重建,多元的历史成就了马莱多元的独特魅力。
在马莱的羊肠小径中迷路似乎是一种必然,但或许迷路才能成就最具缘分的遇见。餐馆、咖啡馆、酒馆、面包房、服装店、饰品店、家居馆等,各种独具特色的小店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毫无逻辑地随意分布在各街巷角落,就像多种文化和风格在小小的马莱聚集。
作为传统的犹太人聚集区,蔷薇街上一连开着几家犹太版“肉夹馍”——fallafel店,其中号称巴黎最好吃的fallafel餐厅门口常年排起长队,把窄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另一家门口常常排起长龙的面包房——Legay Choc里,有着各种口味的果酱馅饼和被称为“神棍”的法棍面包。
在这个传统的手工艺人聚集区,有着无数保有个性的特色小店,从手工饰品到手工皮鞋,从古典灯饰到木雕图腾,从可爱的缎带、纽扣到尼泊尔手工羊毛制品,从美式复古家居用品到非洲手工编织的坐垫、收纳箱,从精致华丽的银制餐具到如教堂彩绘花窗般美丽的玻璃灯具,从按公斤称重售卖服装的街头古着工厂到大名鼎鼎的精致奢侈品古着商店……只要你愿意走,就有逛不完的美好发现。一不小心走到天黑,进入了没什么人的偏僻小道,感觉下一秒就会在古典建筑中来一场《午夜巴黎》般的穿越。
在马莱区漫步,要走到哪里?尽管走吧,反正在横七竖八的小路上很难不迷路;尽管走吧,反正走到哪里都会发现独特的乐趣。
邱俊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