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美国各大城市的唐人街,独具特色的亚洲餐厅、随处可见的中文招牌、闪亮的礼品珠宝店和街头小摊上毛茸茸的红毛丹,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是许多中国移民抵达美国的第一站,也代表了一些人不愿改变的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社区高档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日益高昂的租金迫使许多华裔搬离生活多年的社区,就连美国最大、最有活力的纽约曼哈顿唐人街,也逐渐被豪华商店和公寓楼侵蚀。美国“Vocativ”网站报道称,美国各地唐人街的中国人渐渐减少,华裔居民正为保卫生活方式而抗争。
曾经热闹的唐人街如今冷冷清清
傍晚,在东百老汇的“老三小吃”,孙美蓉(音)正在为最后几名用餐的顾客服务。柜台上堆放着盛着猪血、猪心、猪肠的托盘,后面巨大的金属蒸笼冒着热气。这家餐厅已经开了10年,为一波又一波的福州移民带来关于家乡的记忆。
“我卖的是福州特色食品,但生活在这个社区的福州人逐渐搬走,店里的顾客越来越少。”孙美蓉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儿待多久。”
在这里做生意很少用到英语,顾客们聚集在出售中国食品的摊位前或地下菜市场,用熟悉的乡音讨价还价。成千上万的工薪阶层家庭仍然居住在唐人街简陋的公寓楼里,但日益高昂的租金正在迫使华裔搬离唐人街,被富裕的白人租户取代。
56岁的朱雪玉(音)住在麦迪逊大街113号,纽约曼哈顿唐人街的中心地带。自十几年前从福州来到美国,她们一大家子人就定居在这套狭小的两居室公寓里,一个月租金1700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
从去年开始,房东就暗示朱雪玉一家尽快搬出去。就在这座公寓大楼里,以前月租金1700美元的公寓以3900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的价格被租给了新房客,尽管房子的天花板已经发霉,窗户破破烂烂,垃圾散落在楼梯上。
“房东想把所有中国人踢出去,把房子租给白人,所以他们一直在骚扰房客。”朱雪玉告诉“Vocativ”网站,附近有些中国餐馆、店铺和摊贩已经关门了,街上冷冷清清。“这里曾经热闹非凡,如今几乎没人了。”
孙美蓉也注意到,因为业主决定重新装修,她的许多邻居被迫离开家园。“过去感恩节假期时,这条街上挤得水泄不通,但过去3年几乎没人上街了。”她告诉“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房屋翻新后就被出售,没有人考虑住在这里的人。美国是移民国家,但很多移民到这里后没地方住。”
过去10年来,社会活动人士郑志芹(音)见证了唐人街居民越来越沉重的生活压力。为了赶走低收入租户,公寓租赁公司停止供应热水、暖气或变着法儿地提高租金。过春节曾是唐人街上的一件大事,但今年,郑志芹的房东第一次要求她不要在门口贴红色的春联,以保持公寓整洁。
26岁的辛西娅·顾(Cynthia Koo)曾在唐人街上小学,如今她的儿时伙伴只有一人留在这里。母亲工作的制衣厂早已倒闭,父亲经营的餐馆里中国客人越来越少,许多华裔不住在唐人街,只是白天来做生意或周末来购物。
“我觉得有点难过。”辛西娅向BBC感慨道,“我深深地感觉到这里少了许多活力。”
“你让我搬到哪儿去呢”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从2009年到2014年,曼哈顿唐人街的华裔数量从4.7万左右减少到3.8万。纽约不是唯一一个目睹唐人街衰落的城市,在全美各地的类似社区,华裔都感受到了这种切肤之痛。
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道,波士顿唐人街的亚裔居民比例从1990年的70%骤降至2010年的46%。曼哈顿唐人街的亚裔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57%下降到46%,白人在过去10年内增加了19%。在费城唐人街,亚裔人口从49%下降到30%,而社区人口总数在过去20年内飙升,白人增加了一倍多。由于当地政府鼓励商业发展,低收入家庭和小商户已经离开。
为了迎合更加富裕的白人,高端酒店、非亚裔餐馆和豪华公寓在唐人街上呈蔓延趋势。高昂的租金迫使华裔搬走,富裕的白人取而代之。
的确,过去这里的居民通常没什么钱。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称,2013年唐人街四口之家的收入中值为37362美元(约合人民币24.35万元),远低于纽约其他地区的85900美元(约合人民币56万元)。许多中国移民家庭因房租上涨被迫搬到布鲁克林区的日落公园或皇后区的弗拉兴。但对于在唐人街工作和生活的许多中国移民来说,这里是他们抵达美国后唯一了解的地方,离开它似乎是个巨大的挑战。
“这是人们生活、工作、社交、购物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这里提供了一个网络。它不仅仅关系到一些人和一个地方,还涉及一种社会结构、社会习俗。”美国亨特学院城市事务和规划学教授彼得·邝(Peter Kwong)告诉BBC,“移民需要有这样的地方,在美国生活下去。”
就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的唐人街中产阶级化撰写报告的安德鲁·梁(Andrew Leong)担心,许多热钱看准这里,就是想把它变成清洗改造过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娱乐旅游场所。“富人在这里享用中国食物,满足猎奇心理。”他说。
大多数唐人街居民像朱雪玉一样,对社区的移民代理、中国医生、律师、电汇公司乃至凉茶店充满依赖。她对公共交通系统一无所知,因为这里能满足生活所需的一切。她曾经在附近两家服装厂工作,服装厂倒闭后,她在餐馆做服务员。
“我从1999年开始就住在这里,我的家人、朋友、工作都在这里。”朱雪玉一提起搬家就发愁,“我不会说英语,也没什么钱,你让我搬到哪儿去呢?”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和朱雪玉不一样,经营社区服务中心的威灵顿·陈(Wellington Chen)认为,唐人街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在他看来,“这和阶级分化、性别、种族毫无关系,最好的社区和最优秀的人一样,能够灵活快速地适应各种变化”。
他迫切希望唐人街能更好地接纳其他人,服务员能说流利的英语,并用醒目的牌楼吸引游客。美国《赫芬顿邮报》称,对大多数福州移民而言,唐人街是他们抵达美国的第一站,也是让他们变得孤立的陷阱。
曼哈顿唐人街的命运掌握在纽约市长白思豪的城市规划部手中。曾在上台时承诺采取行动使房价回归合理区间的白思豪,把提供经济适用房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谋求保留和建造20万套经济适用房。但纽约市各个社区委员会强烈反对该提议,他们强调,如果执行市长的重新分区方案,那他们将不得不赶走社区内的长期居民,改变居民区的格局。
“白思豪自称是思想进步的指路明灯,但他忽视了我们社区的需求,”保护唐人街和下东城联盟的冯洁(音)向“Vocativ”网站质问道,“他们真的在乎建造了这个社区并把它变成如今模样的人吗?”
白思豪的重新分区提议规定,开发商必须把新建筑面积的25%~30%留作经济适用房用地,而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标准是收入不超过本区域中位数收入的60%。唐人街工作小组则提出,开发商必须留出40%~50%的新建筑面积以建造经济适用房,申请标准是收入不超过本区域中位数收入的50%。
城市规划部拒绝了唐人街工作小组一年前提交的重新规划方案。亨特学院城市事务与规划教授托马斯·安格提(Thomas Angotti)对此深感不安,因为“它显示了规划过程中的缺乏尊重”。
美国其他地方也提出了保护唐人街的计划。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华盛顿特区的唐人街只剩下约300名华裔美国人,他们仍在战斗。许多低收入租户冲进公寓租赁公司的办公场所,要求他们“停止制造混乱,让华人留在居住了几十年的家”。
“不要害怕,不要因为有语言障碍就不敢说出来。”珍妮·唐(Jenny Tang)告诉《华盛顿邮报》。已经在当地生活了30多年的维拉·沃森(Vera Watson)表示:“这里是我们的家,有许多回忆。我们没有地方可去。”
在芝加哥和火奴鲁鲁,华裔提出的计划已被采纳。而在纽约曼哈顿,唐人街上的老居民联合起来,试图对抗周围正在发生的变化。正如居民约翰·罗(John Loh)告诉“美国之音”网站的那样,“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我们需要保护整个社区。”最近,朱雪玉正在组织邻居参加市长官邸附近的示威活动,她告诉“Vocativ”网站:“我会和驱赶我的房东抗争到底,但即便我赢了,这种事也会一次次地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向市长抗议。”
去年12月的纽约市政厅会议上,中国劳工和工人协会的执行董事Wing Lam愤怒地走到礼堂前抓起话筒:“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很穷,唐人街几乎消失了。我们只希望被平等对待,这个要求过分吗?”
在观众疯狂的欢呼声中,Wing Lam回到座位上,没人回答他。在白思豪与唐人街就社区的未来达成协议前,这个问题无解。
本报记者 高珮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