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它有书香名望,更是“心灵捕手”

海伍德·希尔书店:爱书人的“应许之地”

[美] 莎拉·莱尔费伯 编译 董晨晨 《 青年参考 》( 2016年02月17日   20 版)

    书店的门面不算气派,通常很难被观光客留意到。

    店内出售的珍本书被悉心包装。

    与顾客闲谈也是店长邓恩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书店内部装潢考究。

    藏身于伦敦闹市的海伍德·希尔书店,在全世界图书收藏家的小圈子里拥有极高美誉度。拜“书籍猎手”们所赐,这儿只有你想不到的书,没有你找不到的书。


    如果你新买了豪宅,却发现自己的私人图书馆不够充实,想为其补充些实打实的干货,而非徒有其表的华丽假书套,海伍德·希尔(Heywood Hill)书店可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这是大牌藏书家才会做出的明智之选:拜托这家小店的工作人员帮忙找书。后者都是训练有素的“书籍猎手”,哪怕走遍天涯海角,也会为顾客奉上心中所爱,不管他们想要的书何等罕见——绝版也好,刚出版也好,只要提要求,你就可以随心打造完美的个人图书馆。

    不追求销量和盈利

    “我们并不在意卖出的书有多少,”店长尼基·邓恩(Nicky Dunne)说,“但是,如果顾客对某个主题格外感兴趣,譬如19世纪的法国灌木修剪法、粗蛮主义建筑、鲑鱼养殖技术之类的冷门内容,感觉仅凭自己的力量找不到相关书籍,他们就会上门求助。”

    坐落在梅费尔寇松街的海伍德·希尔书店历史悠久,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的名作《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就将一幕场景设置在此。海伍德·希尔于1936年开办了这家店;二战期间,女作家南茜·米特福德(Nancy Mitford)进一步塑造了它独特的风格。

    如今,书店的所有权归邓恩的岳父——十二世德文郡公爵所有。公爵的全名已没有多少人记得,朋友们都叫他“斯托克”(Stoker),他也是宏伟的查兹沃斯庄园的拥有者。

    海伍德·希尔书店并非公爵的摇钱树,更多地是一种尊荣的象征。十一世德文郡公爵曾住在离店铺不远处,并成为首批享受特殊定制服务的顾客。“我父亲在爱尔兰的藏书就是这里提供的。”十二世德文郡公爵在一封电邮里写道。几年前,他还只是一名消费者,后来之所以买下书店,是因为如此一来,他和邓恩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经营它了。

    顾客们的书单无奇不有

    书海浩瀚,顾客们提出的要求自然也是无奇不有。邓恩曾为酒店、游艇和私人飞机攒过书。伦敦的宝格丽酒店从这里累计获得了约3000册不同内容的读物,将商业、旅游、历史、政治类书籍摆放在会议室里,时尚、艺术、设计和经典小说则散放在客房中。

    有位老主顾的妻子在不惑之年爱上了跑马拉松。为了给妻子最大的惊喜,此君送了她一个大礼包,里头是300本与马拉松有关的书籍,内容无所不包,既有描写古希腊奥运会的,也有各种知识性的通俗读本。还有一位顾客是住在瑞士的英国公民,因为拥有私人飞机,他委托书店帮助收集了现存于世的全部与一战、二战有关的飞行员回忆录。

    许多人把自己辞别人世前必读书目的清单交给书店。有的人试图深入发掘西方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以及极地探险、现代主义,抑或某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绘画、摄影、雕塑、设计、文学和艺术实录等。根据记载,书店最多曾围绕单一主题搜集了约4000本书。

    如今,海伍德·希尔书店的客户分布在60个国家。大家达成高度默契,知道把一切交给店员处理即可。有位住在汉普顿的“和善的美国女士”在翻新自家房舍期间登门拜访,“她说她厌倦了在朋友家看惯的口水读物,需要真正的好书。”邓恩回忆说,“最后,她得到的书包括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John Julius Norwich)的《西西里》,约翰·格雷(John Gray)的哲学书,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有关大萧条的专著,还有石黑一雄的作品。

    据说,有些客人布置私人图书馆的花费高达六位数。针对预算有限的客户,书店则会提供预选“书箱”服务,每次提供5至10本以主题分类的书。

    还有个特色项目叫“书香年”:预付费515美元(约3380元人民币),此后一年间,客户每月都会收到一本硬皮书。至于选送什么内容,则是根据客户喜好和事先填写的“特殊关注项目”分派,“我们用心服务顾客,我们的贴心选择不同于计算机冷冰冰的算法。”邓恩说。

    是书店,更是文艺沙龙

    互联网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海伍德·希尔书店的大部分业务也转移到了线上。但是,其实体店的陈设风格仍然颇具匠心,令来访者眼前一亮。这些年来,传统书店的生意普遍不好,打折出血也无法阻止顾客流失的惨淡形势。然而,即便情绪低落、最不容易被取悦的图书爱好者走进这家店,也会迅速被二层小楼内外的轻松气氛感染。优雅的木质家具、精美的壁炉、气派的枝形大吊灯,桌子上叠放的一摞摞书籍……无不令人想要停下繁忙的脚步。

    邓恩表示,有些人没事就会来转转,“有时,他们推荐书给我;有时,我推荐书给他们”。

    58岁的威廉·所罗门(William Salomon)在附近经营投资公司,他每周进店四到五次。每到圣诞节,他都会挑一本书,送给生意伙伴。所罗门喜欢坐下来谈天说地,“这里非常舒服,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员工特别友好。与其说它是书店,不如说是俱乐部。”

    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顾客们一如往常般进进出出。邓恩则与他们谈论着书店的历史。衣着华丽、醉心阅读且异常健谈,是这家店铺典型的顾客形象,而普通的观光者很少在此多做停留。有人当场为自己定制了“书香年”服务,主题是非洲摩尔人。近旁的一张咖啡桌上摆放着一本松鸡图册——要是你周末与朋友小聚,约好同去猎鸟,这书显然会是不错的礼物。

    “每个喜欢射松鸡的人都需要它。”邓恩说。

    ▋美国《纽约时报》

    背景资料:

    诞生80年来,海伍德·希尔书店从不缺少声望。1936年,书店创始人希尔与妻子安妮一起把自家的店面改造成了文艺沙龙,令其逐步成为全球爱书人的安乐窝。

    书店有两层楼,四个房间。店内书架上排列着各种诱人的新旧书组合,比如,克莱尔·托玛琳(Claire Tomalin)新著的狄更斯传记旁,你没准儿会发现《大卫·科波菲尔》的珍本书——以连载形式印刷的最原始版本。6位全职店员会为前来搜罗珍稀书籍的收藏家提供各种建议,并组织读书会、签售会,偶尔还有文学展览,在推特上也积极和粉丝互动。

    书店的主顾中不乏政商名流,包括曾于上世纪70年代任香港廉政公署首任执行处处长的彭定国爵士(Sir John Vincent Prendergast)。退休赋闲后,彭定国每周都会花三天时间,到梅费尔寇松街的店里做义工,换取打折购买旧书的优惠。1983年至1991年,他还是书店母公司——G·海伍德·希尔有限公司(G. Heywood Hill Ltd.)的董事。

    有说法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曾多次委托这家书店寻找“有趣的读物”。不过,书店主人与其他顾客很少主动谈论她。

 

海伍德·希尔书店:爱书人的“应许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