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信用卡,难解穷人之困

美国穷人消费金融服务进退两难

本报特约撰稿 张文智 《 青年参考 》( 2016年02月17日   13 版)

    和普通大众一样,那些容易被大银行忽视的人群,也需要有银行账户、借记卡以及信贷。若有企业愿意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这当然再好不过了。但在消费了金融服务后,这些正努力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好一些的人发现,情况反而更糟了。


    不与银行打交道的成本更高

    卖帽子为生的美国男子肯·马丁(Ken Martin)每个月支付孩子的看护费时,用的是汇票而非支票。马丁说,使用汇票没有透支的风险。而通过银行汇钱产生的费用仅为7美元(约合人民币46元),要是在邮局办理的话费用更低,只需1.25美元(约合人民币8.2元),只不过去邮局并不方便。

    去年秋天,马丁境况不佳,不得不露宿街头,常常错过了邮局的营业时间,但他宁愿怀揣数百美元的现金睡在大街上,也不愿冒着透支风险使用支票。因为一旦透支,高昂的费用“简直要了我的命”。

    日常生活的开销太大!这是美国低收入群体的共同感受。在这当中,金融服务产生的费用就是一座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去年9月报道称,有8%的美国家庭以及1/3年收入低于1.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88万元)的人口没有银行账户。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期则报道称,2013年,有近1000万美国家庭没有与银行打过任何交道;将近2500万家庭虽在银行开设了账户,却用借记卡或信用卡之外的理财方式量入为出,如预付费借记卡、发薪日贷款或其他支付方式。

    很多美国人使用这些理财方式是出于无奈: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收入不稳定或信用评分很低,他们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在银行办理信用卡或借记卡,并经常性地使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对于他们来说,在银行开户太贵了,很多人甚至都达不到免交每月手续费的最低收支额度。还有一些人觉得,面临承担未知费用的风险太大了,因此即便开户也不敢使用银行的服务,正如马丁那样。

    上述这部分人被称作次级借贷者(underbanked,即缺乏银行服务者)。然而可悲的是,不与银行打交道让他们的生活成本更加昂贵。

    据《经济学人》报道,在信用合作社或类似机构兑现支票,须缴纳不菲的手续费,通常是票面价值的2%~5%。左翼智库“美国进步中心”的工作人员乔·瓦伦蒂(Joe Valenti)表示,那些没有在银行开户的人最终还是逃不过两种费用:兑现支票要交手续费;把现金换成汇票也要交费。不要小看这些“小钱”,另一家智库“布鲁金斯学会”2008年曾预计,若不在银行开户,一名全职工作者整个职业生涯要缴纳的此类费用加起来可达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35万元)之多。

    信用糟糕仍能申请到信用卡

    看来,生活在金融时代,不与银行打交道是不现实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消费行为,你就需要有银行账户、借记卡以及信贷,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腰缠万贯的富人是各大银行争抢的“香饽饽”,不过穷人也并非无人问津。例如,美国各大银行极力推行的“发薪日贷款”,便以低收入群体为目标客户。

    据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报道,美国非盈利机构“责任贷款中心”2013年公布的报告显示,包括富国银行、美国合众银行、地区金融银行等美国大型银行,正在极力推销利率极高的“发薪日贷款”。

    所谓“发薪日贷款”,又称薪水预付或工资抵押贷款,是一种一至两周的短期贷款,借款人在领到薪水后即偿还贷款。其额度一般在100~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658~9882元),借款人多为低收入者。“责任贷款中心”的报告显示,2011年,平均每名借贷者贷款的次数为13次。

    FICO是美国最著名的消费信用评估公司,该公司的信用报告被美国三大信用机构采用。按照FICO的说法,信用评分达680分及以上视作信用卓著,金融机构可以毫不迟疑地发放贷款;如果低于620分,借款人就会被要求增加担保,或者被拒绝借款;若低于600分,则被视为高风险客户——据美国财经网站The Stree报道,此类客户的违约率约为1/8。

    可即便信用评分不高,也会受到金融机构垂青。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便报道称,虽然当时美国仍未从金融危机中走出,但在汽车贷款中,仍有一些金融机构愿意借钱给低信用者,而且这一比例在增加。此外,美国汽车数据服务公司“益百利汽车”高级主管梅琳达·萨布利斯基(Melinda Zabritski),2014年8月在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的采访时表示,当年第二季度,全美金融机构发放给信用评分在619~550之间者的车贷为1200万笔,占总量的近两成。

    “大型银行暂时退出了这方面的业务,”“责任贷款中心”专门研究掠夺性贷款(predatory lending,一种有误导性或欺诈性的贷款行为)的克里斯·库卡拉(Chris Kukla)说,“但仍有大量处于金融业务边缘的公司,愿意利用次级借贷者的困难发放贷款。”

    至于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信用卡,即便是信用评分低于600分的高风险客户也能申请到。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最近在报告中指出,一些金融机构喜欢向次级借贷者,甚至是“状况最糟糕的”次级借贷者——信用评分远低于600的人——提供服务。

    位于南达科他州的普瑞密尔银行就是这样一家金融机构。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该行2009年向客户推出了一种“预先批准”的信用卡。这意味着,只要用户愿意,即便“你的信用状况糟糕……但仍能申请到(信用卡)”,个人理财网站CardHub首席执行官奥迪希斯·帕帕蒂米特里奥(Odysseas Papadimitriou)说。

    “雁过拔毛”让穷人的经济雪上加霜

    向更多信用不佳的人提供信用卡等金融服务,这难道不是好事一桩吗?不是说接受服务的人越多越好吗?并不总是如此!

    《大西洋月刊》称,一些信用卡发行公司的业务模式,依赖于向客户收取高额费用,高到客户可能无力承担。而且只要你还想使用信用卡,就无法摆脱这些不断增长的收费,如按月收取的账户维护费——相对来说,大的信用卡发行公司是靠收取利息及滞纳金赚钱,而非这种经常性的收费。这也意味着,即便这些边缘金融公司的客户不做任何违规的事情,也要“破财”,因为这是之前合同里已经规定了的。

    比起高昂的持卡成本,边缘金融公司吸纳客户的方式或许危害更甚。根据CFPB的调查,此类公司在锁定目标客户后,会向他们发送“预先批准”的信用卡申请邮件,里面的语句有意含混不清,艰涩难懂的金融术语一大堆,而且篇幅比其他借贷机构的此类文件平均长70%。

    “尽管这些小公司发送的文件篇幅更长,里面的信用卡术语更多更复杂,但它们更倾向于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发送邮件。”CFPB在报告中写道。要看懂这种文件,至少需要接受两年的大学教育,然而,收到过这种邮件的人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上过大学。而且,在2012~2014年间,收到过这种邮件的家庭数量翻了一番。

    当诘屈聱牙的合同送至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人手里时,在急需金融服务的迫切心情促使下,他们往往会没怎么弄懂合同就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时就不要指望金融公司会“善心大发”,不占那些经济状况不佳的家庭的便宜了。事实上,“它们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将客户吞噬”,库卡拉说。比如,那些不能尽快还上“发薪日贷款”的人,往往会被提供贷款的公司收取高达300%的利率;而出售预付费借记卡的公司也常常收取额外费用,有时候,用户即便往卡里充钱也会被收取费用。

    形形色色的“雁过拔毛”,让正努力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好一些的人发现,在签下合同、使用一款新金融产品之后,自己的经济状况反而更糟了。

    对于这种情况,在纽约一家幼儿园当教师的桑度·霍利斯特(Sando Hollister)深有感触。她在接受《纽约邮报》的采访时称,自己用了某金融机构的信用卡后,在5个月内被收取了逾700美元(约合人民币4611.8元)的信用保护费(可使持卡人在经济困难时享受一定优惠)。桑度称,她从来就没有向发卡公司申请信用保护,“是他们把这项服务夹带着给我了”。

 

美国穷人消费金融服务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