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后斯诺登时代,网络令美国纠结

[英] 吉迪恩·拉赫曼 《 青年参考 》( 2016年01月27日   02 版)

    国际互联网目前仍处于法律真空地带,令美国左右为难。华盛顿与硅谷在国内隐私和间谍问题上存在冲突,但在谷歌等企业成为外国监管机构和政府目标的情况下,华盛顿仍觉得有必要在海外采取行动保护美国企业的利益。这就是后斯诺登时代的悖论。


    爱德华·斯诺登永远改变了网络空间的国际政治。

    2013年,这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合同工泄露了有关美国政府监控网络的程度,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抗议。最初,很大一部分辩论集中于“强化互联网隐私”。自那以后,愈发变得明显的是:在后斯诺登时代,网络空间的国际政治对几乎每一个重大的公共政策领域——包括商业、经济、国家安全、间谍活动,以及关键基础设施的弹性——都有巨大影响。

    在美国,斯诺登泄密导致华盛顿和硅谷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谷歌和脸谱网等美国互联网经济的巨头,被客户可能对其服务失去信任的风险吓坏了。作为应对,它们加速部署可望保护客户隐私的新技术和加密形式。

    不幸的是,在人们担忧互联网隐私的同时,公众对恐怖主义威胁的焦虑也在加深。NSA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GCHQ等西方情报机构担心,通讯加密将使互联网“陷入黑暗”,使它们更难监测潜在的恐怖袭击。结果是硅谷和华盛顿之间发生对峙,其背景则是可能出台的新法规。

    美国和欧盟也很担心网络攻击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2015年,美国人事管理局被黑客侵入,导致约2000万经过了背景调查的美国公民的个人信息(包括逾500万人的指纹)泄露。在欧洲,俄罗斯被指在政治紧张时期向邻国发动网络攻击,使对方的网络瘫痪。首次攻击据称是在2007年,对象是爱沙尼亚。乌克兰也在2014年经历了类似问题,当时正值克里米亚危机达到顶峰。

    直到不久前,在建立有效的法律和协议框架、以规范网络空间的政府行为方面,国际社会几乎没有付出丝毫努力。国际关系理论家往往将网络空间不受管制的性质与覆盖武器管制的国际条约体系进行对比。

    全球各国政府未能在规范网络行为方面达成协议,反映出科技的日新月异。美国方面也表现出不愿让本国拥有明显全球竞争优势的行业受到国际干预的意图。此类举动往往会引发美国国会关于“联合国控制互联网”的警告。

    然而,网络间谍活动的触角范围、加上后斯诺登时代的民意反弹,似乎正在影响着各方态度。在2015年9月的一场中美高层峰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意就网络问题展开更密切的合作。两国成立了一个联合委员会处理这些事务,该委员会包括来自双方政府的高层官员。

    但是,斯诺登泄密带来的所有损害并非都能被消弭。近年来,欧洲对美国互联网巨头的敌意日益加深。在法国和德国等国,首字母缩写词“GAFA”(谷歌、苹果、脸谱网、亚马逊)被用来形容总部位于美国的“恶性”企业联盟和网络力量。

    同样在2015年,欧盟委员会对谷歌展开反垄断调查,后者被指控滥用其在欧洲的市场支配地位。欧洲议会甚至暗示可能拆分谷歌,将其搜索引擎业务与其他功能分开。

    欧洲针对“GAFA”的举动使美国政府陷入两难境地。华盛顿与硅谷在国内隐私和间谍问题上存在冲突,但在谷歌等企业成为外国监管机构和政府目标的情况下,华盛顿仍觉得有必要在海外采取行动保护美国企业的利益。这就是后斯诺登时代的悖论。

    (作者曾在剑桥大学学习历史,后任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经济学人》亚洲版主编,主要负责撰写美国对外政策、欧盟事务、能源问题、经济全球化等方面的报道。他经常参与会议、学术和商业活动,并作为发言人活跃于电视及广播节目中。)

    ▋《金融时报》中文网

 

中日关系回暖的钥匙在日方手里
后斯诺登时代,网络令美国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