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有色人种难登美国电影金字塔

“全白”奥斯卡:好莱坞的顽疾?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6年01月27日   21 版)

    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震荡效应》反响热烈,但他未获奥斯卡提名。

    专注探索大众对名人崇拜心理的英国摄影师杰克逊(Alison Jackson)伪造了“好莱坞影星哈莉·贝瑞涂黑小金人”的恶搞照片。

    刚获得最佳女演员提名的夏洛特·兰普林因发表“你不能因为一个演员是黑人就把票投给他”的言论,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2016年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后,这个全球瞩目的电影大奖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诨名。有人称它为“阿尔卑斯山”,因为山顶的积雪让这座山和奥斯卡一样,“越往上走越白”。有人称之为“百合花”,因为它的提名名单像百合一样“白得纯粹”。连续两年没有黑人演员入围奥斯卡表演类奖项,让美国电影圈的有色人种拍案而起,却无法在短期内治愈好莱坞种族不平等的顽疾。


    奥斯卡好“白”

    非洲裔美国名嘴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面临两难的选择:该不该主持2016年奥斯卡颁奖礼。奥斯卡提名名单中,有色人种连续第二年缺席表演类奖项。随着越来越多的黑人影星宣布抵制奥斯卡颁奖礼,洛克的支持可能被黑人和民权运动家视为对奥斯卡的支持和对黑人的背叛。另一方面,也有人表示,既然洛克可能是唯一上台的黑人,那么保留这个“黑色火种”总比满盘皆输好得多。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下文简称学院)宣布2016年奥斯卡提名名单后,男女主角、配角和导演候选人“全白”的阵容引起了公愤。去年风靡社交网络的“奥斯卡真白”标签再次席卷了社交网络。

    这是连续第二年奥斯卡重要奖项提名被白人垄断。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震荡效应》2015年反响热烈,很多人相信他的表现足以赢得一尊小金人,现实却是威尔·史密斯连提名都没有获得。他在美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谈话节目中表示,今年奥斯卡的提名不能反映美国多元社会的好和美。

    说到未获提名,他先是按照行规赞扬了竞争对手:“每位候选人都很棒。这就是这件事的复杂性——每位候选人都光鲜照人、演技超群,值得获奖。”然而话锋一转,他表示,“我觉得奥斯卡的风向不对。提名代表了学院,学院反映了好莱坞。电影产业是美国的映射,它反映的是美国现在要面对的问题。好莱坞正向着分裂的方向倒退,种族和宗教都不和谐,这不是我想身处其中的好莱坞。”

    事实上,威尔·史密斯获得过两次奥斯卡提名,每次战胜他的都不是白人。他第一次输给了丹尼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第二次是福里斯特·惠特克(Forest Whitaker)。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指出,奥斯卡表演类提名中20人全部是白人,往好了说是巧合,往糟了说就是丑闻。2015年获得奥斯卡荣誉奖的导演斯派克·李表示,他无法支持“白如百合花”的奥斯卡。两次获小金人的乔治·克鲁尼和2014年凭借《为奴12年》获最佳女配角奖的露皮塔·尼永奥(Lupita Nyong'o),都表示了对奥斯卡评奖改革的支持。

    亚裔和拉丁裔更没“存在感”

    事实上,黑人缺席奥斯卡的情况曾多次发生。1975~1980年,1995年、1997年的奥斯卡提名中都没有黑人演员。整个20世纪,95%的奥斯卡提名花落白人影星。

    进入21世纪,学院的黑人主席谢丽尔·艾萨克斯(Cheryl Isaacs)宣布要结束这种惯例。

    学院的6300名成员由电影工业不同分工的人构成,他们负责投票选出每年的小金人得主。2013年一项统计称,美国演员工会70%的成员是白人。有分析人士指出,人种间的不平衡在电影行业广泛存在,并非奥斯卡的专利。除了黑人,拉丁裔、亚裔等少数族裔受影响更深。黑人占美国人口的12.6%,2000年以来黑人获得了10%的奥斯卡奖提名。《经济学人》称,黑人演员获得小金人的数量与黑人在美国的人口比例相吻合。

    相比之下,占美国人口16%的拉丁裔同期只获得3%的提名,但他们每年会买下美国电影市场25%的电影票。亚裔演员获得的提名则只有1%。

    这些数字显示,电影行业并没有完整展现美国社会的多样性,而白人的主导地位从戏剧学校和选角办公室就开始了,奥斯卡的“全白”提名,是结果而非原因。过去15年供学院选择的影片中,只有15%由少数族裔担任主角。少数族裔获得提名和获奖的比例,分别为15%和17%。在主演方面,黑人演员的成果最好,他们获得了9%的主角、10%的表演类提名,最终获奖率为15%。

    不过,在幕后,黑人在电影行业的存在感更低。美国南加州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的研究发现,排名前600的影片中,只有6%由黑人执导,其中仅两部是黑人女导演的作品。这才是好莱坞真正应该关心的问题,在表演类奖项上,除了2015、2016年,黑人演员倒是一直表现不俗。《纽约客》杂志则指出,美国电影很少展现真正的黑人世界,黑人主演的影片要想获奖,只能展现“漂白”后的黑人生活。

    《洛杉矶时报》2012年曾发表针对学院的多样性调查。采访覆盖了5100名学院会员或其经纪人,超过了成员总数的89%。调查发现,学院成员中94%是白人,77%是男性;黑人只占2%,拉丁裔成员还不足2%。投票者平均年龄是62岁,低于50岁的不足14%。学院15个分支中,有些完全由白人男性构成。除了演员分会外,其他分支中白人比例均超过90%。

    “改革公关”毁誉参半

    在逐渐加码的舆论压力下,当地时间1月21日晚上,学院51人理事会通过匿名投票,批准了一系列旨在增加成员多样性的变革。

    学院承诺,到2020年将女性和少数族裔的成员数量翻倍。理事会还改变了成员终身投票权的规定。“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新成员的投票权持续10年,如果该成员在这10年中于电影行业表现活跃,就可继续投票。”声明称,“连续3个10年期后,会员享有永久投票权。如果他们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也可以获得终身投票权。我们将对现有成员使用同样的标准,换句话说,如果现有成员在过去10年中于电影行业并不活跃,也不满足其他条件,就会成为荣誉会员。荣誉会员享受一切会员特权,但无投票权。”

    对于新规定,网络上的反应冷热不一。

    网友Elizabeth在脸谱网(Facebook)上写道:“如果说有什么值得称赞的,那就是投票人换一换挺好,不应该总是同一群人投票。换了投票人,可以让评奖的眼光更宽广。”

    也有人觉得“无论人员组成如何,如果少数族裔没有值得获奖的表现,什么都不会改变。”

    网友MaxMank在《洛杉矶时报》网站上留言:“改变会员制度不会带来多大不同。根本的问题在于电影工业。在这个由特权、权力和金钱驱使的行业里,任何形式的平等都是矛盾的。”

    还有人觉得,这样的改革正向着荒谬的方向大步狂奔。“现在给少数派投票已经变成强制性的了。他们必须根据压力完成配额,而非依照候选人的才华来评选。”网友Linda在脸谱网上说。

    随着“奥斯卡真白”的标签红遍全球,这个标签的缔造者April Reign成了促进学院改革的催化剂。她对于学院成员离开电影行业也享有投票权的不满,促成了这场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位当过律师的黑人女性称,学院的改革让她受到鼓舞。“我认为规则的改变会带来很大不同。”

    但她表示,社会需要持续向好莱坞电影公司的高层施压,促使其拍摄更多元化的电影。奥斯卡只能对现有作品评奖,如果有色人种继续被电影制作者边缘化,那么学院的改革也无法让有色人种更多地出现在屏幕上。

    “评奖不能只看种族”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黑人演员变身人权斗士“逼宫”奥斯卡的戏码是正当的。美国《丹佛邮报》刊登了读者庞塞奇(Harry Puncec)的信,这位读者表示,很多人对今年奥斯卡奖提名中白人的“统治地位”不满,但那又怎样呢?所有奖项都是知名度的比拼,而反应堆是投票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与自身观点。“难道有人指望素食者为晚餐最佳菜肴投票时,会选择肉卷吗?”他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给每个自认为受轻视的群体都设立一个奖项,当然这样做会将蛋糕越切越薄,降低奥斯卡的含金量,但似乎是唯一让所有人都感觉胜利的方式。

    今年获得最佳女演员提名的英国演员夏洛特·兰普林(Charlotte Rampling)则告诉法国一家电台,黑人抵制奥斯卡的行为是“种族主义者对白人宣战”。她认为,提名中没有黑人“很可能是因为黑人演员的表现不足以入围”,而将演员按照人种分类并不明智。“这个年代人人都有特征,不是太黑就是太白,不是太高就是太矮,不是太丑就是太帅。要这么说,几乎人人都能算进少数群体了。”

    说到“奥斯卡真白”的争议,两届奥斯卡影帝迈克尔·凯恩对英国广播公司表示,给演员评奖不能只看种族。“说到底,你不能因为一个演员是黑人就把票投给他。”这位82岁的英国演员说,“前提是一定要有好的表演。”

    他建议有色人种的演员要有耐心。“那一天会到来的,我也是等了好多年才获得奥斯卡的。”

 

“全白”奥斯卡:好莱坞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