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剧《神探夏洛克》的讨巧之处,在于将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放到当代。但这次的节日特别篇电影,却回到了维多利亚时代。
小屏幕和大屏幕的不同期望值
美国福布斯新闻网影评人麦迪逊(Scott Mendelson)在《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上映数月前,就撰文设想过英国广播公司(BBC)在首映之后将影片搬上大屏幕的情景。没想到这成了现实。
2015年最后一个晚上,840万英国观众在电视上观看了《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收视率达到34.7%。这是当天除了转播新年焰火之外,全英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几乎同时播放了,PBS虽然没有公布收视率,但数据喜人是毋庸置疑的。
1月10日前后,英美观众可以在各种客户端上看到穿越回维多利亚时代的“卷福”和华生。在这种情况下,肯花钱进入影院的观众都是“真爱”。麦迪逊觉得有必要为自己的鼓与呼埋单,他和太太决定将观看这部电影作为结婚纪念礼物。
麦迪逊避开了PBS上的放映,对剧透也格外警惕。夫妇俩为电影票房贡献了34美元(约合人民币224元),虽然提前一周定票,却没有理想的座位。票供不应求,有些影院不得不临时增加场次。
首次在电影院放映的《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画面质感完全达到电影标准,但影片结构却是为小屏幕设计的。正片放映前,制片人出来介绍观众可能忽略的布景秘密,让这部电影“非常不像电影”。已经调到“悬疑破案模式”的观众们,就这样瞬间“出戏”了。
麦迪逊说,坐在封闭的影院里观影,观众可以全情投入,与对着电脑或者手机截然不同。虽然大屏幕并非该片原定的呈现方式,但他觉得和“神夏粉”们一同观影的感觉非常好。
到影院贡献票房只是英美观众对该片表示支持的方式之一,却是中国观众第一时间观看这部英制“神剧”的唯一方法。在中国,《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首映日票房达到3470万元。
为侦探电影而来,你就输了
《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上映后,欧美影评人兴奋地指出情节或者历史的漏洞,大叹它没能维持住水准。就连扮演夏洛克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最初听到“回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设定时,也认为制片人疯了。“我以为他们终于还是丧失理智,自毁功力,臣服于其他电视剧惯用的那些陈词滥调。”
但制作人莫法特(Steven Moffat)和加蒂斯(Mark Gatiss)解释了用意后,“卷福”表示理解和认同,他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把头发剪短。于是,穿越回维多利亚时代的“卷福”不“卷”了。
“毒舌”的英国影评人认为,这部影片更应该叫做“夏洛克下飞机”。作为破案侦探片,推理和破案情节却少之又少,和3季剧集的情节关联也十分微弱。“这就相当于一首过分炫技的吉他独奏,只顾着展现弹奏指法,却牺牲了歌曲的表现力。”英国《每日电讯报》电影评论员迈尔斯(Rupert Myers)写道。
迈尔斯引用柯南·道尔的话称,“平庸之人的眼界难以超越其自身”,他认为《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编剧想让自己显得比前3季更加高明,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却成了智商平庸者想象出来的聪明人的故事。
受诟病的还有BBC热衷的“假死”设定让观众审美疲劳,怀疑编剧才思枯竭。而且,圣诞特辑中的“假死”对推进“神夏”系列的故事发展作用并不大。
对于几位主要演员的演技,观众和影评人倒是交口称赞,认为布景、服装和灯光也保持了一贯的水准。
“神夏粉”:有“福华”就够养眼了
《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得分8.5,在豆瓣网上评分只有7.1。很多没看过前3季的中国观众慕名而来,却发现该片只是“神夏粉”的内部狂欢。
从剧情上看,圣诞特辑的故事紧跟着第三季最后一集发生,影片凝聚成一句话,就是福尔摩斯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找到了“女鬼杀人”背后的真相。
影片中夏洛克的台词“诗还是事实?”似乎是编剧的自我写照。《洛杉矶时报》认为,制作人并不介意牺牲后者来表现前者。虽然片中包含柯南·道尔原著的一些元素,比如“5个橘核”以及对其他原著故事轻描淡写的涉及,故事却几乎没有原著的痕迹,而是为电视剧承前启后而原创剧情,一切都发生在夏洛克的“思维宫殿”里。莫法特在剧集中就曾尝试通过思维宫殿将“卷福”的思考外化,只不过从未玩得这么大。
如果说本片有什么作用,那就是确定了反派莫里亚蒂的命运。事实上,“卷福”一遍又一遍在思维宫殿中寻找新娘死而复生并且杀人的答案,就是想要探寻莫里亚蒂为何再次出现。“莫里亚蒂死了。毫无疑问。”剧集接近尾声时,夏洛克毫不怀疑地说道,“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他接下来要做什么。”剧情到此戛然而止,为第四季的回归做好了铺垫。难怪有观众表示,这部所谓的圣诞特辑,其实就是第四季的超长预告片。
2014年,《神探夏洛克》剧集第三季斩获了3项艾美奖,莫法特在颁奖典礼上宣布第四季将更加好看。
把观众的胃口吊高了,作品稍有瑕疵就容易引发众怒。何况对“神夏粉”来说,回到小说原著描述的时代无甚意义。“卷福”已经给福尔摩斯注入了自己的特色,生活在21世纪的神探笔挺的风衣和竖起的领子,与原著中的猎鹿帽一样成了福尔摩斯的标志。
粉丝虽然对剧情也有要求,但本质上,只要“卷福”、华生与莫里亚蒂露了面、相互“调戏”,这部电影“养眼”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原著粉:一次寻找原著蛛丝马迹的探险
电影《幽灵党》中的007和莫法特创作的福尔摩斯要是有什么共同点,那一定是距离原著越来越远。《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让没看过“神夏”的原著迷失望不已,不过他们还是可以从影片中找到很多和原著相关的内容。
比如,影片开头华生询问卖报人刊登了《蓝色石榴石》的《海滨杂志》卖得怎么样。这篇破案故事的确发表在1892年的《海滨杂志》上,只不过作者是柯南·道尔,而非华生。
《福尔摩斯回忆录》提到,夏洛克习惯将“尚未答复的信件用大折刀插在壁炉台”,影片原样重现了。同样“神还原”的还有放在波斯拖鞋里的烟草、墙上用弹孔拼出的字母。而夏洛克的哥哥也按原著设定,变成了身形庞大的老饕。
“可恶的新娘”来自柯南·道尔的短篇小说《马斯格雷夫典礼》,其中提到的早年案件包括“足部按摩馆的里克莱蒂和他那可恶的妻子”。小说没有交代这个案子的更多信息,影片内容全部来自莫法特等人的思维宫殿。
《神探夏洛克》的讨巧之处,在于将故事舞台放到当代。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叙事技巧,因此剧集前3季口碑爆棚,成功吸引了新一代观众。
迈尔斯也表示:“我喜欢《可恶的新娘》之前那9集,对第四季也充满期待。如果我们足够幸运,这个剧的主创以后还是有可能好好讲述破案故事的。在此之前,我们只能自我麻醉——这糟糕的一集并没有真实出现,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宫殿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