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了解世界 了解自己

在志愿服务中认识真正的中国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6年01月13日   11 版)

    萌萌带着学生们一起做游戏。

    潭安安(左一)和学生们在一起。

    大熊猫保护项目是格林卫中国中最收外国志愿者欢迎的项目。

    2007年创办的格林卫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义工组织格林卫在中国的分支。8年来,这个项目给超过2000名外国志愿者提供了认识中国的机会。

    如今,在广西桂林的恭城镇,有一批德国志愿者在当地小学教授英语。在他们看来,可爱的孩子是他们留下来的理由。在支教过程中,他们认识了真正的中国。

    2015年12月31日,本报交流版刊登了《德国志愿者:为广西小镇上的孩子打开世界的窗》一文,讲述德国志愿者对中国孩子的影响。本期交流版继续为读者讲述德国志愿者的故事,以及这些年轻人在中国的收获。

    她觉得自己更懂中国了

    18岁的德国姑娘Ricarda有个好听的中国名字谭安安。2015年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安安去年9月来到中国,此前她曾两次来到中国,那两次经历让她印象深刻,她很早就下定了在中国度过间隔年(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在升学或工作前的长期旅行,目的是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决心。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着古老的传统,与此同时,中国的大城市中充满了现代流行文化。能够身处其中去感受多层次的中国文化是非常令人着迷的。”安安告诉《青年参考》。

    安安的梦想是成为医生,这次到广西恭城镇“客串”老师是因为受到了格林卫项目的吸引,也因为她喜欢小孩。她认为这个项目让她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百姓和文化。

    在安安看来,她的学生特别可爱。“他们思维开阔,求知欲强,多数学生都很聪明。我爱上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可爱的孩子,以及我和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安安说。

    相比之下,19岁的Selina开始支教时,内心惴惴不安。“最初,我很怀疑自己的能力,因为在德国时,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善于和小孩打交道的人。在这里支教几个星期后,我爱上了我的学生。”

    Selina的中国名字叫萌萌,负责小学三四年级的英语课。“每当我进入教室的时候,他们总是热情地向我挥手,大声喊我的名字。他们让我很快乐。”

    高中时期,萌萌曾在泰国参加过一年的志愿服务项目。来中国之前,她对中国的了解有限,以为中国和泰国很像。“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太适应,因为习惯了德国的生活和德国人的风格。现在我每天在镇上活动,总是惊叹这里的人把生活料理得那么好。他们见到我的时候总是热情友好地笑。”

    萌萌说,她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她觉得自己更懂中国了。“在德国,我们总能看到中国发展非常迅速的影像,但我们不知道中国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尤其是生活在小城镇的普通人。现在我在中国生活,我的感受鲜活得多。”

    “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感性认识一直欠缺”

    曾经在广西支教一年、如今在中国学习中文的德国人Jesse深深热爱中国文化,他给自己起了个复杂的中文名:龙懿轩。

    他告诉《青年参考》:“来中国前,我们并不了解这里,媒体上关于中国的新闻通常不会告诉你中国迷人的文化,这里的人民令人难以置信地热情友好,是世界上最值得去的旅游地。”

    回到德国后,看到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时,龙懿轩甚至感到愤怒。“我没有到过中国的所有地方,也无法了解关于中国的一切,但我对中国有了整体的认识,中国是个好地方。”

    格林卫中国的创始人秦丽艳开玩笑说:“我们对德国人的再教育很成功。”来中国支教的德国志愿者90%是高中毕业生,他们利用间隔年到中国来,在这一年中变化很大。这样的间隔年文化在秦老师看来很“奢侈”,但在中国支教一年后,志愿者能感到自我的成长和对世界的体谅。

    秦丽艳相信文化在民间,这些志愿者就是文化使者。每个志愿者至少有一名亲友到中国看望他们。当他们发现这些志愿者喜欢中国的人民、文化、饮食,就会对中国产生很好的印象。“会有更多的人真正地认识中国,客观地了解中国。这种影响力不是我们设计出来的,而是水到渠成的。”

    德国青年托本(Thorben)一直想当老师,但在德国读大学、当老师之前,他想看看这个世界。当他在网上寻找长期的志愿支教机会时,格林卫中国在广西的教育项目进入了他的视野。

    托本说,在高中毕业的考试中有关于中国的问题,但在来到中国之前,他对中国没有感性认识,他知道的只是课本上空洞的东西。和同样有格林卫支教项目的东南亚国家相比,托本认为英文对正在快速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更重要。“我一直想到中国来,它对我来说更有存在感。”

    托本说,志愿者的飞机降落在桂林机场后,他们立刻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魅力,“比我想象中还要美”。不过,身处中国的真实感是在恭城镇落脚一段时间后,逐渐渗透到他的意识中的。

    “我和当地的村民交谈,感受他们的日常生活,我觉得他们比德国人更友善,更放松。”托本很享受恭城镇踏实质朴的“慢生活”,小镇上只有一家杂货商店在他看来都是优点。

    格林卫项目让托本对中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感性认识一直欠缺。”托本定期会在博客上写下他在中国的生活和他对中国的好感,与家人分享。

    “中国的居民生活得平静又快乐,这是西方媒体很少报道的内容。”安安说,广西和她去过的云南、江苏都不一样。“来中国之前我没有想到中国那么大,每个地方给人的感觉都不完全一样。”

    在恭城镇支教的3个月让安安乐在其中。“我觉得我的学生很爱我,我也爱他们。很难说哪一天的经历是独特的,当我看到我能带给这些孩子哪怕非常微小的影响,我就会非常开心。支教的体验对我来说是非比寻常的。”

    中国的英语老师在教学生学英语,安安说,她的作用是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动力,因为能够和外国人交流是很有趣的,她希望帮助她的学生建立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能够持续一生的好奇心。

    成为志愿者的中国高中生越来越多

    格林卫中国在中国开展的项目有四川大熊猫保护、广西支教和广东海龟保护等。秦丽艳告诉《青年参考》,因为她个人的兴趣,她对支教项目投入更多。如果从外国人的感兴趣程度和接待的志愿者数量来说,大熊猫保护项目是最受欢迎的。每年,格林卫中国会给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引进250~300名外国志愿者。

    除了持续了5年的广西支教项目,格林卫也有2~4周的短期项目,包括支教、照顾小孩、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向世界各国的青年开放。志愿者到的第一个星期,会通过文化体验周“软着陆”,了解当地的文化,然后再选择具体的项目。这些项目每年接受约250名志愿者,总计超过2000名外国学生通过格林卫中国的项目来到中国,认识中国。

    从2012年起,格林卫中国也把中国学生到其他国家参与支援项目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2014年针对广大中国年轻人的要求,格林卫在格林卫总部所在地广西桂林开设游学、支教和文化交流项目。

    越来越多的中国高中生正在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去年暑假有1193名中国学生到国外参与支援项目。很多大学生有意识地去看外面的世界,这种意识的觉醒让秦丽艳感到欣慰。但也有很多高中生是在留学机构和家长的推动下参与跨国志愿服务项目的,他们需要用这样的经历在申请材料中添上一笔,证明自己有社会责任感。

    安安说,广西支教的项目让她更快乐,也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更自信、思维更加开阔。

    “我变得更好了。”萌萌说,这个项目对她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比如,她坚定了以教师为职业的信心,她意识到,亚洲并不是千国一面。“虽然同属亚洲,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面貌。”她告诉《青年参考》,她会向朋友们推荐格林卫的项目,即使是不想当老师的人,能够到中国生活一年,也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在志愿服务中认识真正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