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走进哈瓦那 了解古巴人的幸福

北石 文/摄 《青年参考》( 2015年12月30日   27 版)

    “我能用我的鞋和你的鞋进行交换吗?”一个古巴年轻人指着我脚上一双美国品牌的鞋问。他说在古巴现在还买不到这样的鞋,可能几个月后就能买到了,但或许还需要几年。

    说实话,来古巴之前,我未曾想过这里的物资会如此匮乏,更未想过美国的经济封锁会对这里普通百姓的生活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所以,有些地方,只有你亲自去了,才会知道它是不是你想像的模样。2015年11月,在古巴和美国恢复外交关系的4个月后,我有幸来到了这个加勒比海北部的神秘岛国。

    飞机从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起飞,两个小时后一片绿色的群岛出现在眼前,我知道古巴就在下面。这个国家位于加勒比海北部,因其地图形状,被称为“墨西哥湾的钥匙”和“加勒比海的绿色鳄鱼”。关于古巴,社会主义国家、切·格瓦拉、猪湾事件、导弹危机、海明威、雪茄、朗姆酒、拉丁舞……标签贴在这片群岛上,散发出一种神秘气息。而那里普通的人们,又会是怎样生活?

    飞机降落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出了机舱就感受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这个岛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为25摄氏度。

    紧接着出海关,在古巴,除了美国人,任何国家的人只要在机场花25美元购买一张旅游卡便能入境,在古巴,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岛屿上充足的阳光、细白的沙滩、碧蓝的海水让这个享有“加勒比明珠”美誉的国家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度假胜地。

    旅行中每到一个国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兑换货币。出了机场就能看到有很多人排着长队换钱,在古巴,自1994年开始实施 “双货币机制”,在古巴流通的有两种货币,一种是CUC(可兑换比索,俗称红比索),这种货币同美元挂钩,1红比索兑换1美元,对于外国游客,基本只能使用CUC,用餐、住宿、购物、交通等全都用CUC支付,而另一种货为CUP(古巴比索,俗称土比索),古巴当地人使用较多,大多用于露天菜市场购买蔬菜和水果、乘坐公共汽车、在部分国营餐馆吃饭等。另外,在古巴如果使用美元进行兑换,需要交10%的手续费,这源于古巴禁止美元在国内作为贸易货币流通,以此作为对美国经济制裁的回应。

    换好了比索,便打车直奔哈瓦那老城。在古巴,当地人出行主要依靠两种交通工具,一种是公共巴士,但几乎没有站台和站牌,当地人依靠记忆在固定的地点等车,不知道这是否因担心路标泄漏了军事机密,这样的交通对当地人不是难事,对于游客来说基本很难搭乘;第二种便是按照固定线路行驶的分享出租车,在线路上招手即停,时常会非常拥挤,但费用也相对便宜,不过同样没有线路标示,外国游客很难使用。所以游客只能用更多的钱乘坐独立出租车,这也为当地人创收增加了一条路径。

    出租车行驶在哈瓦那的大街上,和出租车擦肩而过的,是街头飞奔的老爷车。在古巴,因为美国的经济封锁以及计划经济的开展,这里仍旧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出产的美国老爷车。走在古巴的大街小巷里,一辆辆色彩缤纷的怀旧车辆时而从你身边飞驰而过。他们有的早已破旧不堪,甚至连启动都需要有人在后面推行助力,而有的却崭新闪亮,在看惯了现代汽车的人们眼中显得霸气十足。

    很快抵达了老城,首要解决的便是住宿问题。在古巴,酒店基本都是国营的,大多条件比较好且费用较高,而且通常需要提前预定。当地政府也允许有条件的古巴家庭自己开设“Casa”,也就是民居住宿,不过一个月需要给政府上交100到200红比索,而每个开设“Casa”的家庭也会精心整理自己的房屋。在古巴,开得起“Casa”的都应该算富裕家庭。

    接下来就把自己甩进了这个神秘的城市,看这座城,更看这里的人们。哈瓦那分为两个部分,老哈瓦那是西班牙殖民时期修建留存下来的,而新哈瓦那是美国管控时代修建的,整个城市在1959年革命以后基本没有修建什么建筑。

    穿梭于哈瓦那老城,会被那迷宫般的大街小巷所陶醉。这里保存了很多欧式住宅,色彩斑斓的墙体,浮雕装饰的阳台,古典韵味的木门,虽然能够看到岁月留下的残破痕迹,但仍不失那份精致与美丽。哈瓦那历史老城区于1982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由南到北由教堂广场、武器广场、圣弗朗西斯科广场、老广场4个西班牙风情广场串联起来。

    1492年10月,哥伦布发现了古巴岛,1510年西班牙远征军征服古巴并开始了漫长的殖民统治。古巴像加勒比海上的一把钥匙,由于地理位置连接着北美和南美两块大陆,同时,作为西班牙殖民世界通往南美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古巴得到了极好的发展。殖民时期的古巴是富裕的,它是拉丁美洲第一个有铁路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安装闭路电视的国家,同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蔗糖输出国,这一切无不记录着这里曾经的富庶。经济带动城市建设,西班牙人在古巴修建出了一座座美丽别致的城市,古老的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建筑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

    如今,人们依然生活在这些美丽但有些残破的房子里。在那一条条错综复杂的巷道中,有人推着车子售卖着水果蔬菜,有人骑着自行车叫卖着雪糕冰棍。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喜欢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说着笑着,街头巷尾有一点什么新奇的事大家都去围观,对来往的游客露出友好的微笑。

    1956年,卡斯特罗和切?格瓦拉等83名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返回古巴举行起义,起义受挫后卡斯特罗躲进山区展开游击战。1959年,起义军逼近哈瓦那,城里的学生和工人发动总罢工和武装起义,里应外合一举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巴蒂斯塔政权。同年建立起革命政府,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让美洲这片土地上第一次飘扬起了社会主义旗帜。

    如今,那艘“格拉玛号”游艇作为国宝陈列在革命博物馆后面的玻璃屋里,它是那段古巴重要历史的记录,更是古巴革命精神的象征。它,也行驶出了古巴的一条社会主义道路。

    在哈瓦那的街道中会见到标有“Venta libre”的店铺,店铺里落地柜架上稀稀散散放着一些日用品和食品,而柜台上工作人员正在一个本子上写下些什么,然后转身取过一些食物递给柜台前排队的人们。这就是古巴仍在实行的计划经济中的一个普通场景,和中国曾经的“粮票”时代很相似。

    和一个当地人聊天,得知他们每人每个月只能低价购买5个鸡蛋,如果想要购买更多,超过的部分就收取更高的费用。很多日常用品的定额配给,这似乎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些中国曾经的影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更是从中国的学习着,模仿着,探索着。

    1991年,古巴共产党召开四大,决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计划经济。1997年,古巴共产党五大首次提出把经济工作放在优先地位。2010年,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逐渐开始。2013年,古巴建立起首个经济特区马里埃尔发展特区。2015年7月,古巴和美国恢复外交关系。

    古美恢复双边关系5个月了,一些当地人期许的某种生活还未到来。所以才会出现好几个人希望和我交换鞋子的场面。我想,他们渴望的是一双他国品牌的鞋子,更是一种更加自由开放的生活。

    “你爱古巴吗?”我在路上拦住了一个英语很好的20岁年轻人问到。

    “当然。”小伙子想都不想就回答了我。

    “可是,你们一个月只能低价购买5个鸡蛋?”我继续追问。

    “但是,我们如果需要更多鸡蛋,可以花更多的钱购买,那5个低价鸡蛋只是政府对于民众的一种福利。是的,古巴现在有很多非常糟糕的一面,比如网络严格管控,我们很难出国等,但我们也有很多好的方面,比如每月定额的便宜日用品,比如免费的医疗和教育,比如城市的安全。这几年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古巴的一些变化,我们不急,需要慢慢来。”

    突然想起了那个从进入古巴后就一直问自己的问题,这样的生活当地人会幸福吗?“子非鱼安之鱼之乐”,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古巴人的幸福,不应由我们凭借外在的价值观去判断,最重要的其实是古巴人自己的感受。

    在哈瓦那其实还有很多景点,比如美国人1929年修建的非常气派的国会大厦,可以欣赏老城全景的莫罗城堡,大文豪海明威的美丽庄园……然而这些景点对于我来说是匆匆而过,我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哈瓦那的老城里,每天早晨看当地人如何开始一天的生活,晚上看人们怎么打发大把的时光。慢慢的,越发地爱上了这里的人,或许因为计划经济让这里的人看上去比较闲散,甚至也会有人一直惦记着游客口袋里的钱,但更多的,是人们那种简单、快乐、热情、自由的气息。

    离开的时候,汽车驶向机场的路上,那个早已成为世界流行文化的切·格瓦拉头像再一次出现,想起这几天感受到的当地人的生活,突然明白这位为自由奋斗的古巴革命领导人,给这个国家和人民留下了什么。

走进哈瓦那 了解古巴人的幸福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