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德国志愿者:

为广西小镇上的孩子打开世界的窗

本报记者 张慧 《青年参考》( 2015年12月30日   10 版)

    德国志愿者到中国后会接受一系列的培训,包括孔子文化,毛笔字,剪纸等。

    龙懿轩和他的学生们。

    桂林市恭城镇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在这里,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天真质朴的孩童,见到外国人,都会说几句简单的英文。自从“格林卫中国”在恭城镇凤岩村修缮古屋,设立国际志愿者之家和机构总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这个小城,带来了学习英语的热络气氛和大千世界的新鲜气息。


    “志愿者的体验就是最大的收获”

    2007年,在大学当英语老师的秦丽艳偶然接触到了国际志愿服务劳动营的概念。劳动营是二战之后在发达国家兴起的志愿服务项目,主张发达国家的年轻人到第三世界国家劳动,帮助建设。美国的和平队就是典型的劳动营,而亚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劳动营组织要数总部设在泰国的格林卫了。

    格林卫成立于1998年,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志愿者协调委员会,分支遍及泰国、中国、越南、印度、柬埔寨、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澳大利亚等国。

    与格林卫的深度接触,触动了秦老师的内心世界。“我从小成长在小镇上,小时候我的全部世界就是一条十字街。没有电视和网络,那样的世界是很闭塞的。”秦老师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她第一次见到外国人,是上了大学主修英语专业之后。“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英语,以及外面的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

    结合自己的经历,秦老师觉得,见识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她放弃了在大学的教职,致力于通过国际志愿服务,为恭城镇的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窗。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挥汗如雨的体力劳动已经不再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迫切要求。2003年,格林卫的创始人改良了劳动营的理念,以“志愿者活动和旅行改变生活”的口号,配合世界经济的发展和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

    “格林卫提倡志愿者的体验本身就是最大的收获,在传统的社区服务中注入了文化、学习和休闲的元素,让青年在做义工的同时,更加了解世界,了解自我。正因如此,海外义工项目有了超越义工本身的意义。”秦老师说。

    人生因支教而改变

    与格林卫理念密切相关的是欧美流行的“间隔年”文化。今年22岁的Jesse有个复杂的中文名“龙懿轩”,他是最早通过格林卫中国广西支教项目到中国度过间隔年的德国志愿者。那一年的支教岁月改变了他的人生规划。

    18岁那年,高中毕业的龙懿轩梦想着成为一名外交官。“我希望去不同的国家,代表德国。”在广西支教半年后,Jesse改变了主意,决定将教师作为终身职业。“在中国的时候,我意识到,并非只有进入政界才能实现我的理想。”

    龙懿轩的理想是给世界带来一些改变。“我挺聪明,但不是绝顶聪明,因此很难通过发明改变世界。但如果我是老师,我就可以点燃学生的热情。如果我能教给孩子们一些东西,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那将是我对世界的改变。”

    与格林卫项目结缘,也是源于龙懿轩“改变世界”的执念。为了用一己之力给世界的某个地方带来改变,他打定主意在国际义工项目中度过间隔年。他首选位于非洲的多哥共和国,却因为法语不达标没有入选。接着,他将目光投向中国。

    “我一直想去中国,那是个有意思的地方。”其实,龙懿轩17岁的时候曾经通过学校的交换项目到过中国,并在中国家庭寄宿一个星期。“那是一段特别棒的经历。那家人只是普通农民,但他们对我特别好。”当时龙懿轩不懂中文,甚至搞不清楚这家人住在中国的哪个地方,只能荒腔走板地说一句“我来自德国”。

    而接待他的家庭只有孩子会说一点英语,他们多数的交流都靠肢体语言和各种拟声词。“但是他们给我留下特别好的印象。那个家庭的妈妈,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不停地让我多吃点。”

    龙懿轩坦率地告诉记者,他第一次来中国时,对中国的生活“少部分不喜欢,大部分非常喜欢”,所以他希望通过间隔年更多地了解中国。

    为小镇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世界”

    2012年,格林卫中国与德国政府签署协议,每年选派优秀学生前往中国进行一年期的支教活动。2015年,已经是格林卫中国为恭城及周边村落免费提供英文教学志愿者的第五年,支教项目涵盖的学校最多时达到16所,受惠学生超过1000人。

    2015年9月,新一批12名德国志愿者来到恭城,开始了支教体验。秦老师说,乡镇学校对英语口语教学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圳和广州的一些学校听说了格林卫中国的支教项目后,主动和秦老师联络,希望有偿邀请志愿者去上课,被秦老师拒绝了。

    “支教的目的并非盈利,而是帮小地方的孩子看到更加丰富的世界。”然而,在欠发达的小镇,寻找愿意接纳志愿者的学校并不容易。乡镇一级的学校更加看重应试教育的考试成果,接受格林卫的支教项目需要时间。

    最困难的就是开始阶段,秦老师与恭城附近的学校商谈让外国志愿者参与英语教学,很多学校不愿接待。当得知这是志愿服务项目,不需要学校承担任何费用的时候,一些学校无法理解,认为秦老师有“不为人知的目的”。

    但学生和家长对这些外国志愿者又喜欢又欢迎。学生们甚至因为喜欢这些志愿者,不肯放他们离开教室而影响下一堂课。“我们的志愿者上完课后,没有中国老师愿意上下一堂课,因为学生太兴奋了。”秦老师说,有的学校甚至投诉德国志愿者太敬业,前一堂课一下课就来,下一堂课上课了还不走。

    这种喜爱是双向的。德国小伙子托本(Thorben)来广西支教刚刚100天,说起他的学生,托本的话立刻多了起来。他在当地的中学教初一和初二,每周有10个课时的教学时间。

    “学生对我的课非常感兴趣,他们愿意听我说故事,看照片。有时候他们也会淘气,欺负我不懂中文。不过我还是喜欢陪他们完成家庭作业。”托本说,这些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后也对英语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每当托本和他们在操场上玩或者一起参加活动,孩子们总是努力和托本用英文交谈。

    秦老师说,长期接待志愿者的当地学校对这个项目的志愿者非常肯定。5年来,小镇上的孩子在悄然变化。有外国志愿者支教的学校,学生更加自信,不羞涩、不怯场,有见识。给孩子们带来正向的影响,让秦老师感到欣慰。

    支教经历让他坚信,一己之力也能改变世界

    在龙懿轩支教的广西小镇,学生和家长都叫他龙老师。如今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和英语,计划毕业后回德国当中文老师。

    龙懿轩说,格林卫的筛选和培训都是很严格的,他们会通过简历筛选申请人就读的学校和绩点。龙懿轩认为自己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有跨文化交流的丰富经历。入选者在德国接受12天的全面培训,来到中国之后,格林卫中国会就教学方法和中国文化进行培训。

    龙懿轩说,中国部分的培训格外及时,因为初来乍到的他们并不熟悉中国的教学环境。德国最大的班只有30名学生,而中国的课堂上通常有50~70名学生。资深的教师向他们传授经验,在正式踏上讲台之前,还会让他们进行一次试讲。

    龙懿轩说,他的学生非常可爱和有趣。“我上第一堂课时,他们每人拿出一张纸,让我在上面签名,因为我算是个名人,我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白种人。”

    在最后一堂课上,龙懿轩告诉孩子们自己即将离开,可能很长时间不会回来。他走到每个学生面前,或者拥抱,或者击掌。一些孩子流下了眼泪。

    “对我来说,那是一幅动感情的画面。那是我最伤心也是最快乐的时刻。快乐是因为我知道我对他们是重要的,他们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孩子们争相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送给龙懿轩,比如铅笔、课本、纸张,有的学生坚持把自己的书包送给龙懿轩,让龙懿轩非常感动。

    龙懿轩为了和学生们联系,申请了一个qq号。“在德国没人用qq,我一年只是登录一两次,但学生们总是给我留言:‘龙老师,你今天好吗?什么时候回来?’”

    一年多前,龙懿轩回到他支教过的小镇,遇到了曾经共事的英语老师。

    3年前,龙懿轩在桂林东北部的灌阳县开始支教生涯。“我在那里的时候,教英语的老师从来不和我说话,因为他们担心会出错、出丑、丢面子。”这让龙懿轩十分惊讶。

    时隔3年,这名老师告诉龙懿轩,她刚刚在教师英语比赛中拿到了名次。正是龙懿轩当年来支教,激励这位英语老师练好口语。

    “这简直太酷了。”龙懿轩告诉记者,“其实并不是因为我。我想我的出现让她看到了说英语的理由,因此她有动力去学习。最让我兴奋的是,她在自己进步的过程中,一定会影响她的学生,甚至影响一代人对英语的态度。”

    支教结束后,龙懿轩一直和格林卫保持联系,有时会参加对新志愿者的培训。龙懿轩说,这个项目完全改变了他,让他更自信,也更加相信,一己之力可以为世界带来积极的改变。

为广西小镇上的孩子打开世界的窗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