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网络暴力已成全球性问题

英国推出网络暴力伤害险

本报记者 高珮莙 《青年参考》( 2015年12月30日   07 版)

    2016年1月1日,美国丘博保险集团(Chubb)将在英国推出网络暴力伤害险,购买者若遭受严重网络骚扰,可索赔最高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8万元),以弥补经济损失、抚平心灵创伤。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毒性”渐渐显现——各种网络暴力横行,人们在网上冲浪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伤害。


    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日益严重

    星期六晚上,看到一个12岁男孩发给女儿一大堆令人厌恶的短信,女孩父母的愤怒和恐惧难以言表。

    这两个孩子都是美国新泽西州本杰明·富兰克林学校的六年级学生。这对愤怒的父母没有联系男孩的家长,因为他们经常一起运动,这“太尴尬了”。他们也没有报警,因为刑事调查必将旷日持久,而结果尚不确定。他们只能求助于学校,坚持要求惩罚男孩,但被校长托尼·奥尔西尼(Tony Orsini)一口回绝。“这发生在周末的校外,我们没办法约束他。”他说。

    据《纽约时报》报道,随着青少年网络暴力的问题升级,许多家长希望学校主持正义、保护学生,但教育者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一位45岁的父亲哭着在他办公室追问“为什么有人如此对待我的儿子”时,奥尔西尼束手无策。

    美国两名犯罪学家将网络暴力定义为“通过电脑和手机进行的故意重复的伤害”。这种现象难以量化,但美国网络欺凌研究中心201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1/5的中学生受到过影响。最严重的网络暴力大多发生在周末的校外,这时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在网上交流。

    在这所位于富裕郊区的学校,一个六年级的女孩穿着绿色的T恤,上面的亮片粗体字写着:“发短信是我最喜欢的科目。”学生是发短信的老手,但并非所有短信都是友好的。一位初中辅导员说,她75%的时间用于调解因社交媒体或短信造成的冲突。七年级的辅导员梅雷迪斯·维尔利(Meredith Wearley)认为,学生喜欢用手机发短信,但他们经常因此造成误会,愚蠢的笑话可能被解读为恶毒的讽刺,玩笑背后的潜台词也常被误解。

    今年4月,处理此类纠纷的负担越来越沉重,奥尔西尼忍不住给所有家长群发了一封愤怒的电子邮件:“没有任何理由让中学生成为社交网络的一部分。如果孩子们因网络或短信受到攻击,马上报警!”

    家长们没有任何反应,奥尔西尼叹了口气,开始心软。毕竟那些下流的短信吓坏了父母,女孩极度慌乱。“我们可以跟那个男孩谈谈。”他说。

    男孩声称他是无辜的,因为他在星期六那天和弟弟去骑自行车时丢了手机;他在语言课上表现很差,语法漏洞百出,而短信文通字顺。这个结论没有让女孩的父母满意,他们希望学校继续调查,但学校表示无能为力。

    谈及如何避免被欺负,14岁的八年级学生梅芙·坎农(Maeve Cannon)斩钉截铁地告诉《纽约时报》:“如果你没到13岁,那就根本不应该上脸谱网。”

    女性和儿童:网络暴力的主要受害者

    据美国“Take Part”网站报道,澳大利亚女权主义作家克莱蒙婷·福特(Clementine Ford)在推特网上被人骂为荡妇;美国游戏开发者佐伊·奎因(Zoe Quinn)被前男友在网上公布了私生活细节,从而成为众矢之的;好莱坞女星詹妮弗·劳伦斯(Jennifer Lawrence)发现自己的裸照出现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而在南非,强奸视频几乎随处可见。

    正如美国《拉丁邮报》所说,数字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暴力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每天有无数人遭受网络暴力。

    今年9月25日,联合国发布报告称,是时候向全世界敲响网络暴力的警钟了。据美国《沙龙》杂志报道,联合国估计,95%的网络暴力针对女性。

    根据美国皮尤西裔研究中心调查,65%的年轻互联网用户遭受过在线骚扰;18~24岁的女性中,近75%经历过某种形式的网络欺凌。美国《时代》周刊称,1/3的女性一生中经历过某种形式的暴力,73%的女性目睹或亲身经历过网络暴力,20%的发展中国家女性对互联网没有好感,25%的年轻女性成为在线性骚扰的目标,其中65%的女性受害者因畏惧社会影响而不愿公开网络暴力,只有5%向执法部门报案。

    联合国在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社交网站、游戏网站等科技公司需要明确承认针对女性和女童的网络暴力是违法行为,并为受害者提供帮助。该报告呼吁各国政府严格审查互联网内容和传播渠道。

    联合国妇女署执行主任恩格库卡(Mlambo-Ngcuka)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络暴力颠覆了原本积极的互联网自由承诺,让女性和女童受到更多来自匿名者的伤害。”英国前检察官、反对家庭暴力联盟创始人帕特里夏(Patricia Scotland)告诉BBC,“网络暴力的危害在于,每个人都可能是凶手,他们不再受到地理或物理边界的限制。”

    随着现代科技的普及,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面临网络暴力的风险急剧增加,超过10%的青少年经历过网络欺凌,最常见的形式是欺凌、辱骂和排斥。女孩遭受辱骂的可能是男孩的两倍,但17%的男孩经历过暴力威胁,高于女孩的12%。

    欧洲反欺凌联盟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教师抱怨没有得到处理儿童因暴力受到创伤的培训。在针对16~25岁英国青少年的全国性调查中,50%被欺负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崩溃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了自残和自杀的念头。英国电信公司沃达丰最近的研究显示,20%的青少年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其中1/5因此耽误了学业,同等数量的孩子有过自杀的念头。

    美国“The Blaze”网站报道称,网络暴力与自杀之间有着明显联系。耶鲁大学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约9%的网络暴力受害者可能自杀。英国教育部发言人承认网络暴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表示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1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35亿元),为年轻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用保险金抚慰被网络暴力伤害的心灵

    从恶语辱骂到“人肉搜索”,甚至个人隐私被恶意公开,网络暴力似乎无处不在,严重影响了社交网络的用户体验。然而,由于各国相关法律尚不成熟,想要追查网络暴力的元凶并不容易,将其绳之以法更加困难。

    近日,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丘博保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了网络伤害险,购买该保险的用户因遭受网络骚扰无法上班一周或搬家,可以索赔最高5万英镑的赔偿金。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丘博保险公司于1882年在纽约成立,是美国四大上市保险公司之一。去年,该公司在英国卖出了价值6.12亿英镑(约合人民币59亿元)的保险。丘博公司表示,此次推出的新险种是为了应对网络暴力日益横行,广泛覆盖客户关注的保险类型。

    这项保险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接受投保申请。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丘博公司的这一新险种主要针对关心孩子的父母,因网络欺凌失去工作或被非法监禁的人,也可购买该保险并获得补偿。

    法国《欧洲时报》称,在无休止的网络谩骂、诅咒、威胁下,受害者往往出现焦虑、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不敢出门、上网、打电话、进行社交活动等,严重的会演变成抑郁症、被害妄想症等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网络暴力通常不会只攻击一人,与受害者有关联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同事都会受波及。丘博公司希望这一险种能让网络暴力受害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美国《国际商业时报》报道称,丘博公司定义的网络欺凌行为,是指被同一个人或组织威胁、骚扰或恐吓3次以上,保险覆盖被抢劫的损失、受伤后的医疗费用,如果学生被迫停课或退学,该公司还可以报销学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索赔者必须证明自己遭到了骚扰、诽谤、暴力威胁和恐吓,“普通”的网络恶意攻击不在保险赔偿范围内。

    保险行业在加快步伐,试图覆盖网络世界的种种风险。根据英国保险协会的数据,去年有80多家大型企业的在线系统遭到攻击,其中只有不到10%拥有某种形式的网络保险。美国一些保险公司已开始提供保险,为被指进行网络骚扰的人提供帮助,但丘博公司是为受害者提供支持,而不是帮助“肇事者”。

    “我们认为,保险可以抚慰客户被伤害的心灵,让他们尽快回到伤害发生前的正常生活中。”丘博公司的私人客户经理塔拉(Tara Parchment)告诉《每日电讯报》,“但要想真正走出网络暴力的心理阴影,还得靠自己。”

英国推出网络暴力伤害险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