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调停叙利亚危机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有之意

袁野 《青年参考》( 2015年12月30日   02 版)

    对政治而非武力解决冲突的推崇及相对超然的地位,让中国成为叙利亚危机的调停者。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应有之意。


    2015年岁末,中国为战火中的叙利亚人民送上了一份厚礼——叙利亚内战双方代表应邀访华。12月24日,叙副总理兼外长穆阿利姆在北京公开表态称,愿在联合国主持下与反对派进行对话,还表示愿推进停火,并与国际社会配合实施人道救援。这对推动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意义非凡。

    叙利亚内战已呈诸侯混战之势,联合国“五常”中的四国直接卷入战局,叙周边国家更是纷纷插手,仅“叙利亚问题有关国家外长会议”的与会成员国就多达17个。

    令人欣慰的是,5年的血腥冲突之后,曙光终于浮现在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上空。12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就叙利亚问题达成一致,通过决议敦促叙政府和反对派代表在明年1月初启动正式和谈,强调“由叙利亚人民决定叙利亚的未来”。这被视为叙利亚危机的转折点。

    此时,中国挑起调停者的担子,可不是动动嘴那么简单。事实上,中国是唯一一个既与叙政府和反对派同时保持沟通,又能对美国和俄罗斯同时施加影响力的国家,作为斡旋力量再合适不过。这种超然独立的地位,得益于中国自叙利亚危机一开始就秉持的原则:坚持政治解决、劝和促谈,不选边,不站队。自2011年起,中方一直与叙国内各派别保持接触,多次邀请双方访华,并先后提出了“六点主张”、“四点倡议”、“五个坚持”和“四步走”等思路。

    中国的这些观点,有不少反映在18日的联合国决议中。中国还先后4次在安理会动用否决权,避免了叙利亚进一步陷入战乱的深渊。中国没有像美国、俄罗斯和欧盟那样派兵轰炸恐怖分子,但正是这种审慎的不干涉主义,让中方的国际信誉小胜一筹。

    身处围绕叙利亚的大国角力中,中国致力于追求力量均衡。更何况,中国就叙利亚问题作出了实质性贡献,至今已为有关地区提供了近7亿元人民币的援助,之后还可能进一步追加资金;此次邀请冲突双方代表访华,也表明中方有意提前为政治谈判塑造良好氛围。

    此外,经过数月沟通,中国已同俄罗斯取得了战略协调与默契:中方认同俄罗斯为反恐付出的努力,并主张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叙利亚问题;俄方也在第一时间表态支持中方邀请叙利亚代表团赴华谈判。俄国内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其难以展开持久战,中国在经济和外交层面的支持对俄来说至关重要,两国就叙利亚问题完全可以有更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中旬,美国国务卿克里罕见地表示,“美国及其伙伴不寻求所谓的(叙利亚)政权更迭”,这被认为是美方的重大让步——奥巴马已向叙极端势力宣战,要在仅剩的一年任期内消灭恐怖分子,他自然要与中俄合作,也不能无视叙利亚政府这一力量。饱受难民冲击和恐怖袭击的欧洲自然也非常希望叙利亚危机早日解决。联合国安理会15国通过的第2254号决议,表明中国协调各方利益的工作卓有成效。

    在国际上积极主动地发挥建设性作用,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应有之意。不难想见,中国今后会就叙利亚危机的解决发挥更大作用,肩负起大国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将水涨船高。

    中国反对武力,并试图证明中国的原则理念、方式方法,才是破解叙利亚乃至中东困局的最好途径。这就是“地区热点问题的中国方案”。今后,这个新名词有望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调停叙利亚危机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有之意
遏制网络战争难上加难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