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工作日与休息日,作息规律反差大?

上班族须提防“社交时差综合症”

编译 盛晓宁 《 青年参考 》( 2015年12月16日   23 版)

    工作日与休息日的睡眠模式差异过大,或将提升你罹患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你还需要更多理由憎恨闹钟吗?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你每个工作日随着闹钟的惊叫醒来,又习惯了在休息日蒙头大睡,糖尿病和心脏病前来找麻烦的几率会显著升高。

    美国匹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考察了被称为“社交时差综合症”的情况。这个术语专门用于描述“工作日采取睡眠模式A,休息日则采取睡眠模式B”的情形。正如跨洲际的航班能通过飞越时区打乱一个人的生理节奏那样,社交时差也可以让人体内的生物钟失灵。

    项目首席研究员帕特里西亚·王在《临床分泌学和代谢》杂志撰文称:“社交时差综合症是一种习惯性的生理节奏失调,是一种人们不得不由于社交义务而遵从不同的作息起居规律,而令其与本人的内在生物节律不一致的作息模式。”

    研究者跟踪了超过450名中年人,发现工作日与休息日作息规律反差最大者,最有可能罹患糖尿病和心脏病。具体症状包括腰围膨胀、血糖与血脂水平异常,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偏低——后者是一种有助于防止血管受损的物质。

    为探索社交时差综合症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联系,匹茨堡大学的团队将目光投向年龄为30岁至54岁的成年人。他们在家庭生活之外的工作时间不少于每周25小时。

    除了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史的,其他一些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员首先被排除——包括肾功能衰竭、肺病、高血压、精神疾病、肥胖症和高胆固醇症患者。他们还排除了倒班的员工。

    接下来,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佩戴仪器,以追踪他们一周7天的活动和睡眠情况。仪器可以记录他们的睡眠时长,以及每天(包括工作日和休息日)睡眠时间段的中间值。

    85%的受试者在休息日的中间值比工作日更晚。不难想见,这是因为人们普遍在休息日睡得晚、睡得久或两者兼具。

    那些被定性为“夜猫子”的人,不仅年龄及收入水平低于平均线,还更可能存在社交时差综合症;与此相关,这些人也更倾向于表现出更低的HDL胆固醇含量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尚未提供足够数据来证明,社交时差显著或熬夜厉害的人跟其他人的生理节律不同。此外,研究人员承认,尽管他们追踪了对象的饮食情况,但没有监测每天何时摄入何种食物,而这一点可以对心血管构成显著影响。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提尔·罗能伯格博士没有参与此项研究。他指出,即便如此,研究成果仍提供了有力证据,表明社交时差,即由于工作日程不规律而不断变换作息时间,可能比由于出差而造成的时差危害更大;何况,旅行还能促使人调整节奏,做出新的安排。

    罗能伯格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已通过各种不同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得知,代谢——尤其是葡萄糖/胰岛素的代谢——会因生物钟失灵而陷入异常。身体质量指数,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病理学间的联系已经建立,所以,这份报告是对早先研究成果的确证。”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

 

转基因三文鱼登上餐桌之后
上班族须提防“社交时差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