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巴黎气候大会无法终结“碳排放之争”

张敬伟 《 青年参考 》( 2015年12月02日   02 版)

    为了未来,各国都不能在碳排放问题上继续任性。然而,变幻莫测的国际政治与历史上形成的不平衡,将令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共识在落实过程中面临风险。


    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注定很不寻常。

    巴黎刚刚遭到恐怖袭击,给大会的安保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始终是百年大计,世界各国领导人不会因为安保问题而退却。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各国于1992年达成《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1997年,84国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从公约到议定书,全球减排“共同承担但区别的责任”有了法律强制力。

    按照“法律”规定,发达国家要承担全球减排的主要义务,发展中国家须采取应对碳排放的措施。简言之,议定书对发达国家提出了硬性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则相对宽松。

    可计划不如变化快。随着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迅速发展,新兴市场的碳排放迅速超越一些发达国家。原来分阶段承诺的减排路线图(2005年至2012年为第一阶段;2012年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似乎突然显得不合时宜——发达国家不干了,他们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碳排放责任,美国甚至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陷入争吵。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发展中国家则批评发达国家不遵守已经达成的约定。结果,会议不欢而散,所谓的承诺和路线图也成为一纸空文,2摄氏度的温控目标更成了笑谈。

    两派的争吵持续到2014年的智利利马会议,各国代表最终还是达成了巴黎协议草案。

    博弈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复杂妥协的过程。气候变化的确攸关全人类利益,没有任何国家能置身事外——这是全球性共识,也是气候大会一直争吵,但斗而不破的主因。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主要经济体在节能减排上的共识不断加强。中国希望从高能耗发展的初级阶段升华至追求生态文明的新时期;美国也有追求环保经济的理想;欧洲对节能减排一向持正面态度。本次气候大会前夕,中、美、法、印和巴西等国发表多份联合声明,表示愿意在巴黎就减排问题达成共识,希望为2020年以后的碳排放承担责任。

    这意味着,巴黎大会可能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并形成制度性安排。

    不过,结构性的分歧依然存在。如何对接《京都议定书》的法治原则和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实,明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义务,可能面临很多争吵。碳排放多的国家要承担更多减排义务,中美已经做出了榜样。但承担多少义务,依然要靠讨价还价。

    此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应适当厘清。须知,1995年前,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占95%。基于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发达国家不能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

    地球是全人类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已被科学证实。为了未来,所有国家都不能任性。但对接现实,全球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碳排放的量化安排,可能因此遭遇很多国家的抵制,或者阳奉阴违。在此现实下,全球政治经济都需要复杂的再平衡。

    所以,即使巴黎气候大会能够达成共识,并为2020年以后的碳排放设定具有约束力的路线图,全球各国依然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一是现实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博弈,这将给碳排放的国际合作带来阻滞,甚至成为博弈的筹码;二是全球市场的变化是动态的,国家实力也会发生变化,新老秩序更替,将影响碳排放共识的落实;三是世界并不太平,恐怖主义、贫穷、自然灾害等难题无时不在。

    当国际社会遭遇诸如此类的现实威胁时,降低碳排放这样的事就会往后推。毕竟,功利主义的国际关系,往往缺乏未来主义的大局观,总是把解决现实难题视为当务之急。

    (作者是中国智库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本文观点不代表署名机构立场。)

    ▋新加坡《联合早报》

 

土耳其单挑俄罗斯:冒险容易脱身难
巴黎气候大会无法终结“碳排放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