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国人能接受
患有精神疾病的总统吗?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青年参考 》( 2015年12月02日   28 版)

    1972年7月,伊格尔顿(右)因被曝接受电击治疗宣布退选。

    在美国前总统候选人纽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眼中,政坛上的任何漏洞都可能被人利用,遑论精神类疾病。但事实上,美国政坛上不乏患有精神疾病的总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这类疾病愈发宽容。


    随着时代变迁,美国公众对政治家身份和私德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宽松。在如今的华盛顿,同性恋、双性恋、瘾君子都有大展拳脚的机会。唯一的禁区似乎只剩下精神疾病患者——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头脑有问题的人执掌国家,注定无法取信于民。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翻阅过去一个多世纪的政治新闻,以及不断被披露的白宫和国会山的轶闻趣事就会发现,很多身处高位者在精神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人数甚至比想象中还要多”。

    最近,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com”刊文指出,从林肯到克林顿再到美国其他政客,很多人终其一生饱受抑郁症折磨,跟精神类药品纠缠不休。有居心叵测之人利用这一政坛禁忌,将对手隐瞒多年的精神问题公之于众,将其赶下竞选舞台。

    犹如“死亡之吻”的精神疾病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不到位,患上精神类疾病被视为可耻的事。人们形容患者时会用到“很危险”、“行为难以预料”这类带有偏见乃至歧视色彩的词语。

    放到政治领域,这一问题的影响更为严重,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一个精神不健全的人治理国家。正如“PolitiCo.com”网站所说,谁会容忍有精神问题的人来操控核武器?

    即便没有患病,只是跟精神科医生接触,也有可能让政客在一夜间声名扫地。可以说,在美国政坛一度有一条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不要和精神疾病扯上关系。

    美国总统老布什的私人医生布尔顿·李(Burton Lee)表示,总统或是其他竞选人如果被曝有精神问题,就像拥抱“死亡之吻”。奥巴马的前任高级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David Axelrod)苦笑着说,就算位高权重的政客,只要被爆和精神疾病有染,我们就会看到他的鬓发由黑变白,然后告别政坛。

    这种疾病在白宫或国会的真实状况鲜有人知。当《纽约时报》编辑艾利克斯·汤姆普森(Alex Thompson)询问白宫官员奥巴马是否咨询过精神科医生时,对方当即回绝。

    虽然白宫偶尔发布总统的健康报告,但人们无法得知其中真实部分的比例。即便总统离任,相关的医疗记录仍是重要机密,不被公开。研究者只能从零星的资料或个人日记里揣测一二。

    根据目前已曝光的信息,美国历史上多位总统及重要人物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尼克松和肯尼迪的随身药箱被发现有大量精神药物;支持越战的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被高级助手曝光有偏执或抑郁倾向;2006年,肯尼迪的侄子帕特里克·肯尼迪罕见地宣布自己要立即接受精神方面的治疗……换句话说,精神疾病在白宫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常见。

    究其原因,阿克塞尔罗德认为,人长期在高压状态下就会出现焦虑、情绪波动甚至抑郁等倾向,白宫掌门人的压力更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在政坛,人们总会小题大做”

    美国前总统林肯以解放黑奴、赢得南北战争而名垂青史,长期忍受抑郁症的煎熬也是他身上著名的标签。当第一批精神类药物在20世纪50年代上市时,白宫率先购入。

    林肯并不是唯一一个服用精神类药物的美国总统。历史学家埃尔文·戈尔曼(Irwin Gellman)在其著作《总统和接班人》中披露,从1952年开始,年仅39岁、还在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担任副手的尼克松就经常抱怨疲累,开始服用治疗失眠和焦虑的药物。

    与尼克松相比,肯尼迪的病情更加严重。《纽约时报》称,肯尼迪患有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和失眠,每天必须服用大量止痛片、焦虑缓解剂和安眠药,严重时一天要吃8次药。

    肯尼迪之后,再无确凿资料显示总统继任者在精神方面有问题。不过,一些小道消息在民间流传。

    1972年夏天,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来自密苏里州的参议员托马斯·伊格尔顿(Thomas Eagleton),被曝曾因抑郁症接受电击治疗,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击随之而来,令他不得不黯然退选,跟他合伙竞选的参议员乔治·麦戈文(George McGovern)也最终败北。

    竞选伙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曝光接受过精神病治疗的政客,麦戈文输得有些不甘心,他在后来的电视访谈中不无遗憾地表示:“当时的情况有些突然,我们都是政坛新人。电击治疗早已是过往云烟,为何不能得到大家的宽恕?”

    参议员弗兰克·莫斯(Frank Moss)的回答一语中的:“在政坛,人们总会小题大做。”

    也许是对离总统宝座最近的一次竞选失败始终耿耿于怀,也许是想向人们揭露政坛真相,2012年离世前夕,麦戈文向美国《达拉斯晨报》透露,美国政坛上的很多人都患有抑郁症,包括他自己。

    精神疾病是把“双刃剑”

    伊格尔顿退选后,政客们猛然发现,曝光对手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可能成为扳倒他们的一记重锤。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经典一战。

    1987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副总统老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迈克尔·杜卡基斯(Michael Dukakis)展开最后的角逐。双方进入白热化之争时,时任总统里根在电视辩论节目中对杜卡基斯说,“我不会选择一个病人”。

    事后里根曾道歉说,自己只是“开个玩笑、并无他意”,但“不会选择病人”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坊间传言杜卡基斯患有抑郁症,并接受过精神病治疗,称他是“下一个伊格尔顿”。

    杜卡基斯试图力挽狂澜,及时向公众公开自己的健康报告,但为时已晚,“从未患过大病、目前一切良好”的结论无法让公众信服。最终,老布什在公众质疑杜卡基斯的舆论中大获全胜。

    当然,凡事皆有两面性。对政客而言,精神类疾病好比一把双刃剑。杜卡基斯败选3年后,公开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的民主党参议员劳顿·柴尔斯(Lawton Chiles)反而“因病”成功竞选州长。

    作为备受欢迎的国会议员,柴尔斯曾连任3届。他决定在1987年提前退休时,公众大为惋惜。1990年,柴尔斯再回公众视野,决定竞选佛罗里达州州长。

    竞选时,柴尔斯宣布,自己“早退”是因为抑郁症,他承认自己服用过百忧解(治疗抑郁症药物),但目前已彻底治愈。柴尔斯的意外举动,让他成为美国首个坦承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且服用相关药物的政客。

    让竞争对手惊讶的是,柴尔斯的坦诚并未拉低自己的支持率。民调显示,有近75%的佛州居民知道柴尔斯患有精神疾病,但只有15%的人表示自己不会投票给他。柴尔斯最终成功当选。

    精神疾病不再被“妖魔化”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数据,从1998年到2008年,美国的抑郁症患者飙升了400%;截至2010年,20%的美国成年人至少接受过一次精神科医生的诊疗。

    几十年来,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有所缓和。焦虑、抑郁和失眠,被认为是同头疼脑热一样的生理症状。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精神病学教授马克·奥佛森(Mark Olfson)表示,精神疾病在美国的治疗已经从以心理治疗为主向药物治疗过渡,现在人们更多地从生理层面理解这一疾病,不再“妖魔化”它。

    “在历史上,患上抑郁症曾被认为是一件可耻的事,正是这种偏见导致了埋藏在政客身上的某种禁忌。事实上,我们应当赞许一些政治家寻求精神科医生帮助的做法,而不是惩罚他们的类似行为。”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主任索尔·莱文(Saul Levin)说。

    2000年,在角逐总统侯选人党内提名时,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这位昔日的越战老兵主动向媒体回忆自己的战俘生涯,以及长期遭受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困扰的经历。

    麦凯恩的资深策略师斯蒂芬·施密特(Steve Schmidt)告诉媒体,“你害怕精神疾病搞坏你的选举吗?如果是,那就必须向公众坦诚”。

 

美国人能接受
患有精神疾病的总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