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打拼七年 携夫回国开美发店
留日海归的完美生活:剪刀和头发的对话
本报特约撰稿 薛牧青 文/摄
《
青年参考
》(
2015年11月25日
15
版)
|
王萌 |
|
在剪发前,片山会先通过王萌与客人沟通,弄清对方的要求后才会动手。 |
“80后”的王萌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热情豪爽、爱说爱笑的,虽然已为人母,但仍不改北京妞儿大大咧咧的“范儿”。她曾在日本学习生活了7年,有了稳定的工作,甚至还收获了爱情,但为了陪伴父母、尽儿女之孝,她选择回国,而且连日本丈夫都“拐”了回来。如今,夫妻俩自己创业,在北京开了一家美发店。手艺一流但对中文一窍不通的丈夫剪发,王萌负责当翻译,两人合作默契,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有得有失的日本生活
王萌从小就很喜欢日本元素,学日语也是为了能去日本看看,但在2004年大学毕业时,日本“自由行”还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对她来说,去日本的唯一途径似乎只有留学。
2004年4月,即将过23岁生日的王萌只身一人来到东京。虽然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毕业,但王萌坦言自己上学时没有用功读书,日语并不好,于是在东京御园日本语学校学习了两年。在此期间,她的日语水平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从语言学校毕业时,已经可以很自信地说自己日语水平很高了。
但即便过了语言关,那时的王萌对未来仍不确定,如果继续考大学,她将成为24岁“高龄”的大学新生,未来4年的学费也会成为父母的经济负担。于是,她选了另一条对自己来说挑战巨大的路——就业。首先面对的难题是签证,日本签证处几乎没有为非日本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发过工作签证,但王萌竟然幸运地获得了签证,她笑称这是因为自己“长了一张无害的好人脸”。
2006年,王萌移居名古屋,在一家主营中日人才派遣的公司任职,一年的工作时间看似不长,却对她的身心造成了很大影响。名义上的翻译工作,实际上像“大管家”一样繁杂,公司从中国派遣去日本关东区打工的人都由王萌照顾,从他们下飞机那一刻开始,王萌要陪着他们办保险、找住处、看病等,还要在周末教他们日语。她笑称:“很多领域的专业词汇我都懂,因为那些人涉及各行各业,贴瓷砖啊、鸡蛋食品业啊,这些词的日语我都会。”
这一年的工作压力很大,王萌逐渐支持不住,身体和心理上都出现了问题。现在谈起那段日子,王萌嘻嘻哈哈地拿自己开着玩笑,似乎那没什么大不了,但病痛让她明白:“钱是怎么都赚不完的,为了赚钱搭上身体太不值了,人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狠,身体没了,什么都没了。”
在名古屋的工作透支了王萌的健康,却把姻缘带到了她的身边。由于经常去东京出差,王萌结识了发型师片山贵夫,两人相差7岁,却在短短半年时间中,确认了对方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王萌说:“虽然家人有反对意见,但在当时,片山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们相恋一年就结婚了。”
“我与日本有七年之痒”
婚后,王萌跳槽到东京一家广告公司任职,用她的话说,“终于回到了大城市”。然而,她逐渐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并非自己想要的,她把那段日子称为“养老”。
在日本拼命工作,好像能赚更多钱,但根据该国的税制,多挣的钱都要“送给国家”,因此付出的努力就像无用功一样。王萌每天干满4个小时,就可以去逛街、做美甲了,这样的生活让她感到毫无激情,逐渐动了回国的念头。2009年,王萌开始为回国做准备,她从全职工作改为兼职,并在日本著名化妆品品牌植村秀直属的学校学习化妆。
如同很多“80后”一样,王萌有时候也会对父母不耐烦,但她其实是很孝顺的孩子。2010年夏天,王萌的父亲腿骨折了,但家人没有告诉她,当王萌问起时,母亲说:“你爸这一夏天都是在沙发上过的,可告诉你有什么用啊?”王萌顿时觉得,父母养育她这么多年,自己却没有尽孝。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提前了王萌回国的日期。当时东京震感强烈,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迅速订了回国的机票,甚至还把片山“拐”回了中国。虽然婆家对此颇有意见,但王萌用“我是独生女,父母需要我养老,你家里还有两个儿子”这个理由,说服了婆家。
算算王萌已在日本待了7年,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却要离开,很多人也许不理解,但她认为:“一个国家好不好,不在于风景,而在于适不适合你当时的状态。我相信有七年之痒,不是男女之间的七年之痒,而是我与日本的七年之痒。我在日本生活到第7年,就疯狂想回国,那个时候,日本就不是适合我状态的地方了。”
让客人享受VIP等级的服务
刚回国时,王萌曾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艺术学校当化妆老师,但国内的化妆理念与她所学相差甚远,她说:“如果我继续在那里当老师,在日本学的东西就浪费了。”片山也有同样的不适应,在中国的美发店上班,虽然老板很器重他,但理念的分歧越来越大,片山追求的“长久、有质量、性价比高”的服务理念无法获得认同。
2014年7月,夫妻俩决定创业,他们在北京四环外开了一家名为Zeus的日式美发沙龙。而王萌的创业路比别人更难,因为她“同时还生了孩子”。店铺装修时,王萌抱着孩子监工,还要时不时哺乳。
但相比在日本创业,中国的创业“门槛”低了很多,前期的投资资金比较少,人工、房租也比日本便宜不少。王萌和片山的创业资金是两人多年的积蓄,她说:“如果我用家人的钱创业,一定会有压力,也可能无法掌握话语权,用自己的钱比较自由。”
同时,夫妻俩的经营理念也很特别。与很多大声放着音乐、门口站着迎宾小姐的美发店相比,Zeus显得异常“高冷”,门帘永远遮着,只有提前预约才能剪发,宣传几乎只靠口耳相传。店里也绝不会向顾客推销什么,每次剪发前,片山都会通过王萌了解客人的需求,沟通清楚后才会动剪子;如果客人的头发无法做出想要的效果,他会明确告知,或是劝客人留长一些再来。作为创业者,这种劝说是不寻常的。
而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正是王萌和片山一直追求的,他们希望能让有限的客人享受VIP等级的服务,不需要无谓的等待,也不需要表面的喧嚣,只是剪刀和头发之间的对话。
王萌说,她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预约,不会为了赚钱安排过多的客人。“有时我都看见钱在门口了,但不希望片山体力透支,我会为客人安排别的时间。”
她还告诉笔者:“我希望客人能开开心心地花钱,这样我赚钱也不妄心。很多人认为做生意的都是‘奸商’,唯利是图,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虽然我们价格不低,但所匹配的服务是值得的。我不想只做‘一锤子’买卖,不希望客人是因为便宜来剪头发,我希望他们肯定片山的技术,看到他们说着‘谢谢’把钱花在这里。”
热衷于“自闭”的大叔
在美发行业,片山是少有的大学毕业生,他本科学的是教育,因为看了一次发型秀,就“半路出家”进入了美发行业。王萌认为,片山身上最闪亮的点是工作非常认真、敬业,她第一次接触片山时,片山的父亲刚去世几天,但他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专注地工作着。
在北京生活了4年,片山爱上了涮羊肉,却没有学会多少中文。美发店的熟客说:“片山剪发技术非常好,但人真的很不爱说话,来中国这么多年,中文一点长进都没有。”王萌告诉笔者,片山与她的家人也是“零交流”,全家能与片山交流的人就是王萌和女儿。
片山的日常生活可以用“自闭”来形容,每天上班、回家,有时间都陪女儿玩,在中国电视节目中,他最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与他留着披肩长发的不羁造型反差很大。片山告诉笔者,他并不讨厌“自闭”,反而非常享受这种“自闭”的空间。“我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天不跟别人说话也没关系,我从不会觉得寂寞。”片山很喜欢在中国的生活,他感觉很自由,因为语言不通,王萌包办了一切需要交流的事情,自己反而可以更专注于剪发。而很多客人也乐得耳边没有美发师滔滔不绝的推销。
谈起剪发,片山的话才稍微多了一些,他说,“力争完美”是自己的剪发理念,因为“头发是最有灵魂的”,他喜欢与客人的头发对话。由于非常追求细节,他每剪一个发型都需要很长时间。看到客人在别的店剪了不好看的发型,片山还有一点生气:“把客人的头发剪这么丑,怎么能让人出门呢?”
对于未来,王萌很看好,因为美发行业是讲究技术的,她对片山的技术非常自信。创业初期,片山对未来有过怀疑,他总是问王萌:“我都快40了,失败了怎么办?”王萌说:“如何看待创业,取决于如何看待失败,我觉得一家店可能会关门,但这只是一家店的失败,而不是事业的失败。一家店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跟价位、选址、顾客群都有关系。但剪发本身主要还是靠技术,这种服务是日常必需品,只要是和平年代,人人都要剪头发,哪怕一年一次。”
“80后”的王萌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热情豪爽、爱说爱笑的,虽然已为人母,但仍不改北京妞儿大大咧咧的“范儿”。她曾在日本学习生活了7年,有了稳定的工作,甚至还收获了爱情,但为了陪伴父母、尽儿女之孝,她选择回国,而且连日本丈夫都“拐”了回来。如今,夫妻俩自己创业,在北京开了一家美发店。手艺一流但对中文一窍不通的丈夫剪发,王萌负责当翻译,两人合作默契,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有得有失的日本生活
王萌从小就很喜欢日本元素,学日语也是为了能去日本看看,但在2004年大学毕业时,日本“自由行”还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对她来说,去日本的唯一途径似乎只有留学。
2004年4月,即将过23岁生日的王萌只身一人来到东京。虽然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毕业,但王萌坦言自己上学时没有用功读书,日语并不好,于是在东京御园日本语学校学习了两年。在此期间,她的日语水平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从语言学校毕业时,已经可以很自信地说自己日语水平很高了。
但即便过了语言关,那时的王萌对未来仍不确定,如果继续考大学,她将成为24岁“高龄”的大学新生,未来4年的学费也会成为父母的经济负担。于是,她选了另一条对自己来说挑战巨大的路——就业。首先面对的难题是签证,日本签证处几乎没有为非日本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发过工作签证,但王萌竟然幸运地获得了签证,她笑称这是因为自己“长了一张无害的好人脸”。
2006年,王萌移居名古屋,在一家主营中日人才派遣的公司任职,一年的工作时间看似不长,却对她的身心造成了很大影响。名义上的翻译工作,实际上像“大管家”一样繁杂,公司从中国派遣去日本关东区打工的人都由王萌照顾,从他们下飞机那一刻开始,王萌要陪着他们办保险、找住处、看病等,还要在周末教他们日语。她笑称:“很多领域的专业词汇我都懂,因为那些人涉及各行各业,贴瓷砖啊、鸡蛋食品业啊,这些词的日语我都会。”
这一年的工作压力很大,王萌逐渐支持不住,身体和心理上都出现了问题。现在谈起那段日子,王萌嘻嘻哈哈地拿自己开着玩笑,似乎那没什么大不了,但病痛让她明白:“钱是怎么都赚不完的,为了赚钱搭上身体太不值了,人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狠,身体没了,什么都没了。”
在名古屋的工作透支了王萌的健康,却把姻缘带到了她的身边。由于经常去东京出差,王萌结识了发型师片山贵夫,两人相差7岁,却在短短半年时间中,确认了对方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另一半”。王萌说:“虽然家人有反对意见,但在当时,片山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我们相恋一年就结婚了。”
“我与日本有七年之痒”
婚后,王萌跳槽到东京一家广告公司任职,用她的话说,“终于回到了大城市”。然而,她逐渐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并非自己想要的,她把那段日子称为“养老”。
在日本拼命工作,好像能赚更多钱,但根据该国的税制,多挣的钱都要“送给国家”,因此付出的努力就像无用功一样。王萌每天干满4个小时,就可以去逛街、做美甲了,这样的生活让她感到毫无激情,逐渐动了回国的念头。2009年,王萌开始为回国做准备,她从全职工作改为兼职,并在日本著名化妆品品牌植村秀直属的学校学习化妆。
如同很多“80后”一样,王萌有时候也会对父母不耐烦,但她其实是很孝顺的孩子。2010年夏天,王萌的父亲腿骨折了,但家人没有告诉她,当王萌问起时,母亲说:“你爸这一夏天都是在沙发上过的,可告诉你有什么用啊?”王萌顿时觉得,父母养育她这么多年,自己却没有尽孝。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提前了王萌回国的日期。当时东京震感强烈,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迅速订了回国的机票,甚至还把片山“拐”回了中国。虽然婆家对此颇有意见,但王萌用“我是独生女,父母需要我养老,你家里还有两个儿子”这个理由,说服了婆家。
算算王萌已在日本待了7年,好不容易站稳脚跟却要离开,很多人也许不理解,但她认为:“一个国家好不好,不在于风景,而在于适不适合你当时的状态。我相信有七年之痒,不是男女之间的七年之痒,而是我与日本的七年之痒。我在日本生活到第7年,就疯狂想回国,那个时候,日本就不是适合我状态的地方了。”
让客人享受VIP等级的服务
刚回国时,王萌曾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艺术学校当化妆老师,但国内的化妆理念与她所学相差甚远,她说:“如果我继续在那里当老师,在日本学的东西就浪费了。”片山也有同样的不适应,在中国的美发店上班,虽然老板很器重他,但理念的分歧越来越大,片山追求的“长久、有质量、性价比高”的服务理念无法获得认同。
2014年7月,夫妻俩决定创业,他们在北京四环外开了一家名为Zeus的日式美发沙龙。而王萌的创业路比别人更难,因为她“同时还生了孩子”。店铺装修时,王萌抱着孩子监工,还要时不时哺乳。
但相比在日本创业,中国的创业“门槛”低了很多,前期的投资资金比较少,人工、房租也比日本便宜不少。王萌和片山的创业资金是两人多年的积蓄,她说:“如果我用家人的钱创业,一定会有压力,也可能无法掌握话语权,用自己的钱比较自由。”
同时,夫妻俩的经营理念也很特别。与很多大声放着音乐、门口站着迎宾小姐的美发店相比,Zeus显得异常“高冷”,门帘永远遮着,只有提前预约才能剪发,宣传几乎只靠口耳相传。店里也绝不会向顾客推销什么,每次剪发前,片山都会通过王萌了解客人的需求,沟通清楚后才会动剪子;如果客人的头发无法做出想要的效果,他会明确告知,或是劝客人留长一些再来。作为创业者,这种劝说是不寻常的。
而一对一的服务模式正是王萌和片山一直追求的,他们希望能让有限的客人享受VIP等级的服务,不需要无谓的等待,也不需要表面的喧嚣,只是剪刀和头发之间的对话。
王萌说,她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预约,不会为了赚钱安排过多的客人。“有时我都看见钱在门口了,但不希望片山体力透支,我会为客人安排别的时间。”
她还告诉笔者:“我希望客人能开开心心地花钱,这样我赚钱也不妄心。很多人认为做生意的都是‘奸商’,唯利是图,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虽然我们价格不低,但所匹配的服务是值得的。我不想只做‘一锤子’买卖,不希望客人是因为便宜来剪头发,我希望他们肯定片山的技术,看到他们说着‘谢谢’把钱花在这里。”
热衷于“自闭”的大叔
在美发行业,片山是少有的大学毕业生,他本科学的是教育,因为看了一次发型秀,就“半路出家”进入了美发行业。王萌认为,片山身上最闪亮的点是工作非常认真、敬业,她第一次接触片山时,片山的父亲刚去世几天,但他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专注地工作着。
在北京生活了4年,片山爱上了涮羊肉,却没有学会多少中文。美发店的熟客说:“片山剪发技术非常好,但人真的很不爱说话,来中国这么多年,中文一点长进都没有。”王萌告诉笔者,片山与她的家人也是“零交流”,全家能与片山交流的人就是王萌和女儿。
片山的日常生活可以用“自闭”来形容,每天上班、回家,有时间都陪女儿玩,在中国电视节目中,他最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与他留着披肩长发的不羁造型反差很大。片山告诉笔者,他并不讨厌“自闭”,反而非常享受这种“自闭”的空间。“我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天不跟别人说话也没关系,我从不会觉得寂寞。”片山很喜欢在中国的生活,他感觉很自由,因为语言不通,王萌包办了一切需要交流的事情,自己反而可以更专注于剪发。而很多客人也乐得耳边没有美发师滔滔不绝的推销。
谈起剪发,片山的话才稍微多了一些,他说,“力争完美”是自己的剪发理念,因为“头发是最有灵魂的”,他喜欢与客人的头发对话。由于非常追求细节,他每剪一个发型都需要很长时间。看到客人在别的店剪了不好看的发型,片山还有一点生气:“把客人的头发剪这么丑,怎么能让人出门呢?”
对于未来,王萌很看好,因为美发行业是讲究技术的,她对片山的技术非常自信。创业初期,片山对未来有过怀疑,他总是问王萌:“我都快40了,失败了怎么办?”王萌说:“如何看待创业,取决于如何看待失败,我觉得一家店可能会关门,但这只是一家店的失败,而不是事业的失败。一家店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跟价位、选址、顾客群都有关系。但剪发本身主要还是靠技术,这种服务是日常必需品,只要是和平年代,人人都要剪头发,哪怕一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