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一花一世界 一桥一和平

“丝路金桥”创作者:用艺术语言解读中国未来

本报记者 张慧 《 青年参考 》( 2015年11月18日   11 版)

    舒勇

    “丝路金桥”

    9月28日,中国艺术家舒勇创作的“丝路金桥”亮相米兰世博会。这个长28米、高6米、宽4米的作品吸引了几十万参观者驻足观赏,合影留念。

    舒勇告诉《青年参考》,他希望通过这件艺术作品,用文化的语言传达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以及中国人对和平的追求和向往。


    砖可以筑墙,也可以建桥

    9月28日,“丝路金桥”在米兰世博会正式亮相,那也是舒勇第一次看到自己作品的成品。

    “我以前脑海中的都是结构,但是真的组装出来,摆在绿色的草坪上,阳光下的金砖闪闪发光。那种规模和细致的机理是无法通过想象完成的。”舒勇告诉《青年参考》,自己在那一刻也受到了震撼。

    “桥、砖和花在不同的地方生产,在国内没有机会把他们组装起来。”舒勇说,米兰世博会的安装指标与中国不同,只能用意大利的工人安装。为了配合意大利的安装和安全标准,舒勇画了一百多张图,多次往返米兰和北京。本应在六七月展出的作品,终于在9月底正式亮相。

    用砖作为创作元素,是舒勇的艺术标签。2013年,舒勇在意大利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用1500块“古歌砖”创作了一堵墙,每一块透明的砖上都写着反映中国社会和生活的中文词语,其中既有“中国梦”、“三个代表”、“创新型国家”等“主旋律词汇”,也有“异地高考”、“远亲不如近邻”、“奔小康”、“坑爹”等社会性词语,更有“从此节操是路人”、“伤不起”、“肿么了”等网络词汇。舒勇用谷歌软件将这些中文词语翻译成英文,其中一些词不达意,甚至南辕北辙,令人啼笑皆非。

    舒勇想用这堵墙来表达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其实这堵墙一直是真实存在的。”他向《青年参考》记者讲起,在国外曾经和一个外国人聊天,“我不懂英文,他不懂中文,我们就拿着谷歌软件聊。翻译来翻译去,两个人聊了一下午。后来翻译来了说,你们两个聊的完全不是一件事。这个事情就很好玩。”舒勇说着开怀大笑,“所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或者让西方怎么了解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古歌砖”墙在意大利双年展上获得了很多关注,舒勇也从此与“砖”结下了不解之缘。

    “砖既可以变成墙,也可以变成桥梁。”舒勇告诉《青年参考》。从这一点来说,“丝路金桥”的思路与“古歌砖”墙有着一脉相承之处,透视的都是中华文明与西方和世界的关系。只不过舒勇的想法,已经从反映现实障碍的“墙”,发展到打破藩篱、促进交流的“桥”。

    灵感来自赵州桥

    2014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络舒勇,希望他在世博会的教科文专馆展示艺术作品。舒勇本打算为此创作一个有意义的大型作品。后来作品越做越大,展馆容纳不下,就独立出来,成了单独的展览作品。

    到了2015年春天,舒勇“以砖为元素,做一个桥”的创作思路明确了下来。而说到桥,舒勇最先想到的就是赵州桥。

    “这座1700多年前的桥到现在还在使用,而且看起来很现代。”舒勇说,2014年第一次看到赵州桥时,他甚至有一点失望,因为它的拱形如此简洁现代,朴实得让人打不起精神。

    “如果不告诉我这是赵州桥,我会以为这是一座当代建造的桥。现在想想是很了不起的,它可以和现代融合得这么好。”舒勇感慨道。

    经历了最初的“失望”,舒勇很快喜欢起赵州桥的形象,在他看来,这座“天下第一桥”已经跨越实体,成为一座精神的桥。

    “小学语文书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它代表当时最高的建造技术,代表中国人的智慧,也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符号。它现在仍然在使用,是仍然在使用的文化符号,有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它从历史深处走来,还可以走向未来。”

    用艺术语言传播国家战略

    “丝路金桥”中除了砖,还有花。舒勇用金色水晶镶嵌了“一带一路”范围内53个国家94个城市的国花或市花。他认为将这些花融入“丝路金桥”的砖中,最能体现共荣共生的丝路精神。

    “花是世界的艺术语言,而国花与国家的民族性格息息相关,是最简洁的文化语言。用这种最简单的符号和语言把各国的文化嫁接起来,非常有意思。”舒勇告诉《青年参考》。

    金砖里面的花有着栩栩如生的永恒之美。“我们用琥珀色的金砖就是希望像琥珀一般,保留花朵在一瞬间的美丽。”舒勇告诉记者,丝路金砖中的花是用丝绸制成的。

    “我们当时选择了很多材质,比如真花、塑料花、玻璃花。但是真花很快就枯萎,塑料花被烧焦了,只有丝绸的花朵耐高温、耐腐蚀、耐得住紫外线。”舒勇说,丝绸就成为制作丝路金砖中花朵的不二选择。

    舒勇说,这件作品主要是在思想上和观念上让人们产生共鸣,通过这个作品,让参观者感受到中国国家战略的正能量。“我们最开始发现,很多西方人对‘一带一路’这个概念是很反感的,他们觉得这是中国的意识形态宣传。通过这个作品,他们感觉到‘一带一路’是有意义的,逐渐能够接受共赢、共生、共呼吸的主题。”

    “用国际语言讲中国故事或者自己的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舒勇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比如巴基斯坦总统在丝路金砖上签字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国花就很高兴。泰国的总理也提出,想收藏含有泰国国花的金砖。”

    在舒勇看来,好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语境,而国家战略就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脱离了这个背景,作品难以引发公众的共鸣。“‘一带一路’带给我很好的想象,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提到丝绸之路,我脑海中的画面是繁华的、诗意的、喧嚣的、有意思的画面,比如,一个驼队在驼铃声中迎着太阳出发,充满了希望和正能量。”

    “这个作品的意义,就是不断以艺术的名义,去交流互动,达成共识。”舒勇认为,对国家战略的传播和推广,可以用更加当代和文化的方式进行。他设想,不久的未来,中国的先进技术和价值观都可以随着这座桥一同到海外展出。“我想象中的‘丝路金桥’去海外展览,就像当年的张骞出使西域。”

    缔造一个和平的符号

    舒勇告诉《青年参考》,德国前财长赫兹非常喜欢“丝路金桥”。“他始终担心世界上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他看到中国的‘九三阅兵’,看到近百名中国军人在丝路金砖上签字,结合中国裁军30万的决心,认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和平的。他希望这个作品能在全世界展出,他称之为‘和平之桥’,希望这个作品把和平的理念带到世界各地。”

    “这个世界太需要和平了,但是除了和平鸽,与和平相关的符号少之又少。由中国人创造的符号就更加稀有。”舒勇说,

    在他看来,“丝路金桥”的寿命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这是一个可以不断成长的作品,成长的方式是让人们在砖上签字留名,作为对和平的宣誓。

    在舒勇的计划中,接下来,他希望“丝路金桥”在全球巡展,让更多人参与,让近两万块丝路金砖都有人们的签字,而在砖上签字的是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

    “我觉得这个作品不应该只属于艺术家,它应该是大家的。”艺术家个体的力量是单薄的,“我也希望国家部委、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加入丝路金桥的推广和延展中来。”

    舒勇正在为“丝路金桥”寻找国内首展的最佳位置,他心中的理想之地是天安门广场。

    “在我们的国家广场展示有关国家战略的作品,在我们的家门口用艺术作品宣示和平,是很有意义的。”舒勇告诉《青年参考》,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就能看到“全世界人们大团结万岁”的宣言,这与“丝路金桥”的主旨非常契合。“我想通过各国国花展现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大团结。”

 

“丝路金桥”创作者:用艺术语言解读中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