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种族主义仍是海外华人心头阴云

何越 《 青年参考 》( 2015年11月18日   03 版)

    尽管种族歧视在如今的西方国家已经从“公开”转向“地下”,对华人新移民来说,某些可能涉及种族议题的细节若得不到适当处理,依然可能刺痛他们敏感的神经。


    父亲去世后,母亲每年都来英国和我们小住数月。今年,她特地请我们全家四口还有英国亲家公与亲家母去中餐馆吃团圆饭。没想到闹出了不愉快,还与“种族歧视”有关。

    事情发生在酒足饭饱之时,一位英国小伙侍应生托着一个圆盘走了过来,上有4小杯酒。他说:“老板说送给各位美酒一杯。”他把酒杯一一放在我英国公婆、我先生还有我面前。他又问了句:“有谁需要喝软饮料吗?”见无人回答,便收了盘子走人。

    母亲面前没有酒杯!“可能是数错了。”我怕她瞎想,忙把我的酒杯放在她面前。

    “明明是5个大人。”母亲明显有些不悦,把我移过来的酒杯又移到了转盘上。

    “你可别乱想。”我赶紧补了一句。

    “这还是中餐馆呢!”母亲表情严肃。

    我想,这下完了。母亲做东,可在她心里,她一定觉得自己被冷落了,而且是被英国人冷落了。我赶紧用英语对丈夫说:“今天这餐饭我们付钱。”

    我丈夫云里雾里,不明就里。“一定是出了误会,我让他们再上一杯。”我安抚母亲。

    “有这么瞧不起人的吗?”母亲早已进入了某种情绪模式。

    “这事和种族歧视无关啊。那英国小伙子那么年轻,他可不懂这个。”我试图解释。

    局面有些僵。我、母亲、英国家人各有所思:母亲觉得自己没受到尊重,高度可攀至种族歧视;而英国人,不论是我的先生还是那位英国侍应生,完全不懂母亲心里的五味杂陈;我明白母亲的不快甚至愤怒,但深知那纯属无谓。

    “英国”这个字眼在我心里曾非常两面化。刚来时,但凡心里有了种族歧视的不悦感,各种与英国相关的荣辱感情就会一并连带勾起,所以我完全明白母亲此时的情绪震荡;可同时,我有些恼怒母亲的过分反应,因为那不但有些庸人自扰,还有自己低看自己,自取其辱之意。毕竟在当代英国,任何种族歧视的言语或行为均属违法。曾经有位足球运动员,因为在赛场上冲着黑人运动员说了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话,赛后便受到重罚。

    这倒不是说英国绝对没有种族歧视了。事实上,这种意识仍然广泛存在。我认识我先生前,曾经和前准男友去他母亲家过圣诞节。他母亲当时年逾七十,至始至终未曾正眼瞧过我,就算是要问我话,也是对着他儿子,请他传话。

    这种明显的种族歧视,是她那一代的教育使然;而英国的中青年人,他们出生时,英帝国之威风几近消亡,平等民主之风盛行,各种歧视都日渐淡薄。当然,也许他们内心深处仍多少有种族歧视的影子,不过那不在法律管控范围内。而英国的年轻人,如这位侍应生,他们从一出生,即受到人人平等的教育,种族歧视属于可以打入历史垃圾的词汇。

    当然,我母亲不了解英国,也不了解英国几代人对种族歧视的迥异理解。而且她不懂英语,所以有时会断章取义,靠无声场景判断是非。

    后来,老板(马来西亚华人)亲自过来赔礼道歉。他解释说,因为我们是老客人,他以为母亲不饮酒,所以上了4杯酒后,特意让侍应生问我母亲,要不要来杯软饮料。侍应生的确问了,只是这话他没有直接对着母亲问。我当时的确听到他的这句问话,可我以为他在问我家小朋友,因为我下意识的反应是,母亲只能喝开水,若问要不要软饮料,那一定是问小朋友。而母亲听不懂英语,自然不知道这话原来是在问她。

    那位年轻侍应生也过来向母亲赔礼,说自己非常非常抱歉。看着他一脸的无辜,我想:可怜的小伙子,估计他永远无法弄懂,到底哪里出了错。

    好在我的母亲很豁达,她允许我写下此文,算是解读东西方文化冲撞的一个案例吧。

    (作者旅居英国,是《金融时报》签约专栏作家)

    ▋《金融时报》中文网

 

种族主义仍是海外华人心头阴云
美国“反考试浪潮”已矫枉过正